广告宣传中国汽车 电影讲述中国故事埃及,中国热扑面而来(附图片2张)(独家报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5日13:58 环球时报 | ||||
本报驻埃及特约记者 乔慧谷 我最近到埃及出差。到处弥漫的“中国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国汽车吊起埃及百姓的胃口 走在开罗街头,随处可见巨幅的奇瑞汽车广告。如果不是广告牌上的阿拉伯文字,我甚至觉得自己是走在中国的某座城市。 翻开埃及的《金字塔报》、《消息报》,整版、整版的奇瑞汽车广告,很有吸引力。特别是《金字塔报》的汽车专刊,连续好几期都有七八个版是奇瑞的广告。有一天,我打开电视,想看看埃及与利比亚的世界杯足球预选赛。结果发现,球场边上的广告依然是奇瑞。后来才知道,奇瑞公司包下了这场比赛的场地广告。据奇瑞公司在埃及的代理商介绍,奇瑞汽车仅广告费就花了300万埃镑(1美元约合6.2埃镑)。 现在,埃及人一看到中国人就打听中国汽车的事。在机场、商店、出租车上,我都碰到过询问中国汽车的埃及人。他们特别关心奇瑞车的性能和价格。目前,奇瑞QQ在埃及的售价是4.34万埃镑。由于广告做得到位,价格适合埃及百姓的消费水平,已经有了不少订单。据说,第一批230辆奇瑞QQ和奇瑞风云汽车已经运抵港口。不过,正式销售还没开始,还没有人真正开上奇瑞车。这反而把埃及人的胃口给吊了起来。除了奇瑞,哈飞、吉利等中国车也逐渐引起了埃及人的兴趣。 与汽车的“初来乍到”相比,中国的小商品早已在埃及深入人心。一位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中国产的打火机在埃及只卖1埃镑,比埃及自己产的火柴还便宜。他非常喜欢这样的中国商品。除了埃及老百姓喜欢中国货,埃及政府也很重视与中国企业的合作。10月10日,广东100多位企业家到开罗参加“中国广东—埃及经贸合作洽谈会”,埃及总理和多位部长出面接待,规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 讲述中国故事的埃及电影大受欢迎 在我到埃及之前,曾听一位埃及朋友说,有一部跟中国有关的影片正在上映。来到埃及,我正赶上一个尾声。电影名叫《伟大的中国豆》。影片讲述了一位到北京参加国际烹饪大赛的埃及小伙子迈赫亚的故事。他爱上了他的陪同、中国姑娘丽。迈赫亚来到丽的家乡。丽的爷爷是个针灸师,爸爸是个武术教练。由于语言不通,价值观、饮食习惯有差异,迈赫亚在与丽的爷爷和爸爸交往的过程中,制造了一系列的笑料。 导演谢里夫和主角海尼迪,都是埃及演艺界有名的大腕。特别是海尼迪,他凭借这部电影在阿拉伯国家走红,不少阿拉伯国家的电视台和杂志为他做了专访。他非常高兴地说,自己从“中国之门”走向了世界。影片的票房收入一周内就达到了 100万埃镑,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这部埃及人自己拍摄的、有关中国的喜剧,一下子拉近了埃及跟中国的距离。很多出租车司机都津津有味地跟我聊起这部影片。不过,这部影片的拍摄过程可是一波三折。先是剧本根据中国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修改。后来又因为我国的外景地拍摄费用太高,改到泰国去拍。结果,那里潮湿多变的天气让演员吃了不少苦。好容易要放映了,又有人告电影剧本抄袭。后来,影片没及时运回埃及,延期上映4天。但海尼迪说,不管怎样,每次看到观众满意地从电影院中走出来,他就会为自己感到骄傲。 除了这部电影,埃及人还知道不少中国电影明星,像成龙、李小龙,都是当地人熟悉的名字。 学汉语好找工作 说到“中国热”,就不能不提到开罗中国文化中心。这个文化中心坐落在开罗城东南一条名叫“伊本·白图泰”的街道上。伊本·白图泰是在14世纪游历过中国的摩洛哥旅行家,文化中心所在的街道与这位旅行家联系在一起,似乎有了特殊的意义。 很多热爱中国文化的埃及人来到这里,学汉语、练太极拳和剑术、查阅中文资料、欣赏中国电影……在一家机械公司工作的阿里·法塔希已经在这里学习中文3个月了。他每天下班后来文化中心,虽然常常因堵车而迟到,但他一直坚持学习。他说,将来他要到中国做生意。文化中心里教汉语的仇老师 说,到这里学汉语的埃及人,有的一点基础都没有,从入门开始学;有的是大学里中文系的学生,到这里来是“开小灶”的。他们都特别渴望学好汉语,因为随着中埃经贸文化交往的扩大,学汉语的越来越好找工作。 哈特巴旅行社一位叫王小力的埃及小伙子告诉我,他们公司现在有30多个会说中文的导游,但还是人手不够。公司准备再招2到5名会讲中文的大学毕业生,专门接待每年不断增加的中国游客。他很激动地说,“感谢真主,让我学了汉语,才找到这么好的工作。” 为了鼓励埃及人学汉语,文化中心举办了“汉语角”、“大使杯中国歌曲比赛”等很多活动。据说,今年12月还要举办“用汉语讲中国故事”的比赛,不少来文化中心学习的埃及人已经报名参加比赛了。另外,文化中心还每隔两周放一次有阿拉伯文字幕的中国电影。10月6日这天正好是放电影的日子,但根据当地法律,“十月六日革命日”是埃及的法定休息日,文化中心就暂停放映一次。结果有很多人还是来到文化中心等着看电影,得到休息的通知后,才很不情愿地离开。 除了中国文化中心,很多大学目前也开设了中文课程。就在10月9日,开罗大学中文系正式成立,首届就招收了26名学生。 埃及人争订中国杂志 10月18日,在开罗非常豪华的凯悦饭店,《今日中国》杂志又一次掀起了“中国热”。由于是以其他国家的文字向国外读者介绍中国,《今日中国》杂志在国内知名度并不高。但它却是国外读者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特别是阿拉伯文的《今日中国》杂志。1985年,杂志社在开罗成立了办事处,现在,每个月都能收到200多封阿拉伯国家读者的来信。杂志的很多文章还被其他通讯社转载。 当天,《今日中国》中东分社举行庆祝酒会。酒会原定150人参加,结果一下子来了400多人,其中有不少读者还带着孩子来为杂志社庆祝。当地近10家电视和报刊媒体都为这个事情做了专访。饭店的一位服务员看了这场面后表示,他也要订《今日中国》,因为他相信中国会越来越强大,他要通过这本杂志多了解中国。 友好的埃及人对中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但是,我也了解到,由于近年来到埃及进行非法贸易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他们走家串户的做生意方式让当地人很不习惯。这种做法已经损害了中国人的形象和产品的信誉。更有些中国人因为不尊重当地风俗,引起了当地人的不满。比如,有的中国人喜欢光膀子,而埃及人不管多热的天,也不会穿短衣短裤出门。看来,要让“中国热”持续下去,还不仅仅是埃及人的事。图片: 1、开罗中国文化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