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明天的报纸会怎样?新闻里的政治经济学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5日15:03 人民网

  我们播出的犯罪、家长里短式的新闻越来越多,这并非出于同其他新闻类节目竞争的目的,我们真正的竞争对手是娱乐节目,包括那些充斥着死亡和暴力这类恐怖故事的貌似新闻的娱乐节目。——丹·拉瑟

  如果一条新闻需要投入太多的时间和金钱,我们宁可把它放弃。在编辑策划会上,我们总是试图构思一些能引起大众关注进而提高我们自身知名度的素材,比如一些奇闻轶事,人们喜欢将它们从报纸上剪下来,贴在冰箱上。有谁会真正关心市政府的腐败问题呢?至于那些倒霉的波斯尼亚人就更不用提了。——《伊利诺伊斯日报》的一名记者

  从电视节目主持人丹·拉瑟到美国中部一普通报社的记者,他们都对于自己所在媒体的现状感到担忧。由于媒体大环境的变化,庞大新闻机构的生存受到了挑战,像丹·拉瑟这样的资深从业人员则只能默默忍受媒体决策者为了挽救公司所采取的下下策。而美国众多的媒体记者则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正是这样的垃圾新闻使得面临衰败的美国新闻业摇身一变,成为一棵摇钱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行业内丰厚的利润使得美国电视、广播、报章杂志等传统媒体的欢呼声在华尔街不绝于耳,那也是美国众多游戏类节目、电视连续剧、肥皂剧、电影以及真人秀大行其道的时候。当时各媒体巨头普遍持有一种观点,即媒体规模越大则实力越强。这主要基于三方面目标的考虑:(1)使自身具备相当规模以掌控媒体产品的制作、发行以及市场运作;(2)使自身拥有足够多的频道和出版物以控制广告市场,同时通过较为自由的业内广告竞争,从对手那里吸引更多的观众和读者;(3)一些优秀、经典的节目企划方案可以反复用于旗下不同的电台、电视台,并于黄金时段播放,以降低节目的制作成本。

  然而,二十世纪末的传媒业为其空前的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观察家们认为传媒业在这二十多年里的不断整合,导致了媒体的主要产物——“新闻”——在社会性和政治性方面的价值沦丧。以报业为例,八十年代传媒集团的疯狂兼并使得美国各城市几乎没有一家独立经营、具备竞争实力的报纸。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有独立且具有竞争性的报纸存在,也不完全意味着本地的其他报纸就能够向读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相反,往往相对弱小的企业会被质量高的企业挤出市场,这使得一些分析家认为,正是报业的整合促进了新闻质量的提高。

  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要对报业的整合持悲观态度呢?通常,在本地竞争告一段落之后,会有一些涉及整个行业发展动向的大的变革。在行业结构重组的二十年间,业内人士绞尽脑汁去重新审视报纸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读者的喜好。于是正如前面那位记者所抱怨的,出于经济考虑,并为了迎合大众口味,报业做出了远离严肃新闻的选择。本章将着重对这一现象展开阐述。

  和报纸上内容的改变一样,报业自身运作的故事也非常精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报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平均来说,传媒公司在报业方面的收入可以达到其利润总额的14.8%。于是为了获取更为丰厚的利润,当时出现了一个兼并和买断的狂潮。到九十年代末,一些巨型传媒公司全年利润额的21.5%来自旗下的报业集团,这简直令人不可思议。3然而当公司的执行官们还没来得及开香槟庆祝的时候,新一轮的变革浪潮又席卷了全行业。利润的历史性增长似乎已经达到峰值,通常情况下,它是通过三个步骤得以实现的:(1)降低新闻的制作成本;(2)开展以受众为中心的市场经营,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广告商;(3)对于一些利润较低的媒体产品的受众,允许其消亡,可以节省不必要的印刷及发行成本。(事实上,报纸的发行量在其历史最高利润期已经出现了下滑的迹象。)

  新世纪美国出现了经济的低迷,影响了广告收入,同时新兴的电子传媒业也加入了争夺有价值受众的战斗。它们通过提供免费的影评以及天气、体育、时尚甚至政治新闻从报业那里夺走了受众和广告商。IT业巨子安德鲁·格罗夫(原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将电子传媒的崛起这一不幸的消息带给了报业编辑协会。他不无得意地说:“只有到了最后时刻,人们才会意识到事态的严重。”4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略显混乱的报业经济发展史。我们得到的启示则是:经济的变化必将引发新闻形态的变化。

  那么明天的报纸又会是怎样的呢?一定和现在的不同。现今报业已纷纷涌向网络的经营,它们的网站往往办得有声有色,但却获利甚微,其目的只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在线读者。除了《华盛顿邮报》和《芝加哥论坛报》之外,大多数报纸的电子版只简单充当了搬运工的作用,即将其印刷发行的报纸内容原封不动地搬到网页上,也许会增加一些来自当地通讯社的稿件以及与受众互动的内容。6事实上,只有极少数网络风险投资可以盈利,大多数则受到广告收入问题的困扰,第一代网站公司到今天已倒闭殆尽。现今,各传媒集团对广告赞助的竞争愈演愈烈,与此同时,报纸的电子版制作需要耗费更多成本,而一些专题专栏又不得不面对受众人数不足的压力——这一切都使提高利润额的难度加大。本章将要研究的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新闻的政治性究竟受到了怎样的影响。

  同样,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也受到了来自有线频道以及互联网的冲击,并且其受众群体正趋于老龄化(广告商最为重视的年轻人群离新闻节目越来越远)。另一方面,集团老板又频频施压,在他们眼中,新闻只是等同于体育、娱乐的传媒产品而已,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他们的投资是否有利可图。在电视新闻发展如日中天的时候,美国半数以上的家庭通过三大电视网络收看晚间新闻。电视网络的拥有者将新闻看作是公司的形象产品,因而与体育、娱乐版块相比,他们对新闻类节目投入得更多,而对利润的要求则很少。而到上世纪末,电视新闻的受众群体不仅出现了萎缩和老龄化的趋势,而且还分散于众多频道之间。在这场变革当中,三大电视网络均被兼并――美国国家广播公司被通用电气收购,美国广播公司到了迪斯尼麾下,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则投到了维亚康姆的旗下。

  新闻里的政治经济学

  一个半世纪以来,经济压力一直影响着新闻。新闻学家杰拉德·巴德斯蒂认为,在这个国家的历史上,新闻最根本的变化始于十九世纪中叶,从那时开始,政治新闻开始让路于商业新闻。我们会在第六章的案例分析中进一步讨论现代新闻的历史根源。

  我们现在正处以一个变革的时代,近些年来经济变化的形式和规模非常惊人,使得今天的新闻即使和几十年前相比也有了显著的区别,甚至出现了一种像马文·卡尔布所说的“新新闻”。

  在前文提到过,在那些并购了本国大部分媒体的大公司眼里,新闻只不过是另外一种商业产品。这些公司对新闻的预算大幅度削减。新闻的行业标准已经从强调新鲜性、传达信息和知识以及代表民众心声的作用转变为理所当然地一味追求新闻的低成本,新闻正在向信息娱乐化靠拢(信息娱乐化是指在信息传播上诉诸戏剧、情感、简单情节、个人品行和人物冲突等具备娱乐功能的元素,这样的节目主持人给人的感觉往往很和善,而且节目通常有主题音乐、背景画面,也很吸引人)。绝大部分记者没有什么能力进行调查,更没有什么动力来写详细的批评性新闻。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在采访或新闻发布会上刁钻的提问被错认为是新闻独立性的代表,他们的语气里带着一种目空一切的嘲讽,把那些不堪一击的政客或公众人物搞得狼狈不堪。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样的趋势可能是新闻行业图省钱带来的间接结果,这使得原本受欢迎的新闻在最近几年开始陷入低谷。观众少了往往意味着广告收入随之减少。什么信息能够在市场缩小的情况下还能产生利润呢?

  受众的数量和大众消费方式是影响大众传媒的主要因素。受众的分化和个性化媒体的崛起预示着大众传媒的黄昏。但是对新闻标准化的要求始终没有变,所以我们感到大众传媒,或者至少是它的一个新的异变体,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如果我们把观众对硬新闻兴趣的减少和制作媒体主管认为观众不会看的节目所需的成本联系起来,我们就找到了治疗这个行业缩减开支的药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观众的口味多样化和频道数量不断增加的时候,新闻却仍然是没有个性的大路货,被批发到各个频道,再按照特定频道的形式和观众的意见进行重新粉饰和装扮。新闻频道增加和新闻内容多样化及深度的减少似乎存在着某种矛盾,了解这一点非常必要。`

  全球的媒体目前集中在一小部分企业巨头手里,如美国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德国的贝塔斯曼,或者鲁伯特·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新闻的采集和播放也存在同样的趋势:集中在大型媒体仓储超市里,向越来越多媒体“连锁店”输送。(很像从电视网向更小的有线市场频道循环的娱乐产品)。当然,也有很多例外:像美国的《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英国的英国广播集团,西班牙的《西班牙国家报》,法国的《世界报》,以及德国的《法兰克福汇报》这样重量级的报纸。虽然这些独立的、高质量的机构很少挑战华盛顿、伦敦、柏林的政治或经济舆论,但他们经常能对世界重要的发展给予最详细的关注和报道。

  (摘自:《新闻:政治的幻象》 美国华盛顿大学政治传播学教授兰斯·班尼特著 )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纯情刀郎
情人、冲动的惩罚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雅韵国粹
水墨精华国粹雅韵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