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项承诺兴孝直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6日04:35 济南日报

  本报记者 咸春玲 通讯员 苏道新 汝涛

  很多人都知道平阴县孝直镇孝直村是闻名全国的先进典型,但过去几年整个孝直镇在全县年终综合考核中一直徘徊在下游。而在去年的年终综合考核中,孝直镇却一跃成为全县第二、全市第七,无一例集体上访、越级上访,无一例生产事故,财政收入以30%的速度递增,连续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乡镇、市级文明镇、“五个好”乡镇党委等荣誉称号。

  短短几年时间,孝直镇迅速进位的秘诀何在?

  2001年夏天,孝直镇党委、政府作出的三项承诺掷地有声:一不给下届党委政府留负担,二不在群众中落埋怨,三不给自己留遗憾。正是这三项承诺,让当地的党员干部找准了各自的位置,找到了开启孝直全面发展之路的三把“金钥匙”。

  不给下届党委政府留负担——财政不留负担,环境不留污染,班子不留隐患,施政先搞成本核算,当施政成本等于或大于施政成效时,政绩就是零政绩或者负政绩

  前几年孝直镇财政比较困难、包袱比较沉重。为了扭转这一局面,镇党委、政府定下了争取资金干事业、发展经济增收入、节约开支还欠款的原则,严格财务收支管理,坚决不花过头钱。用镇党委书记刘美琪的话说,考核政绩时不能只看施政成效,更应当注重施政成本,当施政成本等于或大于施政成效时,政绩就是零政绩或者负政绩。他们没有为了追求“显绩”而急功近利,而是根据财力制定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方案,在改造利用现有设施上下功夫,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效益。镇驻地一处市场大棚由于规划建设不合理,30多间商用房黑暗潮湿、长期闲置,镇里对建房户按照原价赔偿后拆除,改建为一处布匹、服装市场,引来当地和外地的许多客商,年交易额200多万元。

  淀粉加工、山石开采原是孝直镇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主打项目,但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却严格限制山石开采的规模和范围,全镇只保留了一处淀粉加工小区,并进行了集中治理,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其他淀粉加工企业一律关闭;一个投资上千万元的医药中间体项目想来落户,也被婉言谢绝了。他们坚持做到污染项目不发展、不引进,把农民增收的重点放在植树造林、综合开发上。两年来镇财政先后拿出五十多万元,实施了大规模的道路林网建设工程,采取“非包不栽、非卖不栽、非活不补”的政策,按照3:2:2的比例合理分配村集体、承包户和地头遮荫户三方利益,激发了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全镇新植速生杨70万株,成活率达到98%。地处山区的孔庄村将3500亩荒山承包出去,村里每年不仅省下上千元的看山护林费用,另外还有3.5万元的承包费进账,现在山上栽满了果树,放养了上万只蛋鸡,还建起了宾馆,成了城里人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不在群众中落埋怨——决策讲民主,大事重民意,评先靠群众。“要想自己有地位,先让群众得实惠”

  今年孝直镇通过推行竞争上岗,将机关20多个站所正副职的任用权交给了群众。竞争者自愿报名、上台讲演,台下全体机关干部和全镇人大代表当场打分、当场公布,按得分多少予以任用。与此同时,孝直镇还推出了重点工作量化考核责任制,将重点工作根据完成进度、工作质量和效果排出名次进行奖励,并量化为分数记入年终考核成绩。这种党员群众广泛参与、注重工作实绩的政绩评价考核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使跑官要官的没了,以“官老爷”、“老资格”自居的没了,时刻围着群众转、让百姓得实惠的党员干部越来越多。

  今年夏季,孝直镇经历了30年来最大的一次降水,而通往山区的10公里的东山路却丝毫未损。这其中还有一段故事。筑路之初,镇里原打算把东山路建成沥青路,在广泛征求当地村里老党员和群众代表意见时,大家提出沥青路经受不住山洪冲击,建议改为水泥路。尽管要增加近100万元的成本,但镇里还是尊重群众意见,重新修订了方案,并顺利完成了467间房屋的拆迁任务,把东山路修成了质量过硬、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不给自己留遗憾——时刻不忘责任,时刻不忘形象,时刻不忘发展。“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这奖那奖不如群众的夸奖。”

  孝直镇在平阴县算不上富裕的乡镇,但他们硬是在两年时间里建起了一幢镇中心中学教学楼和一幢东山小学教学楼,而且未向老百姓要过一分钱。

  由于资金紧张,镇中心中学和东山小学改建工程原本计划建平房。镇里考虑到下一步要合点并校,建平房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镇党委、政府经研究决定建两栋教学楼。镇领导班子的同志带头捐款,在没向群众要一分钱的情况下,投资158万元和100万元的镇中心中学教学楼、东山小学教学楼拔地而起,成为全镇最“气派”的建筑物。东山小学还同时配备了微机室、语音室和多功能教室,300多名山区孩子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了现代化的教育。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这奖那奖不如群众的夸奖。”这些天贾庄村蚕农路德俊格外高兴,眼见着自己的三亩桑园每亩增收蚕茧40公斤,他一个劲儿称赞镇上补贴5000元建起的冬暖式大棚好用。路德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从用上了冬暖式大棚,每亩桑园增产40公斤,三季就能实现纯收入6000多元;冬季又在镇里的技术指导下养蘑菇,一季能增收3000多元;比起过去用的两面坡式蚕棚,现在一年就能增收四五千元。

  农民增收了,孝直镇干部的干劲儿更足了。他们咬定发展不放松,打造出了“孝直诚信、诚信孝直”的品牌。去年加拿大客商王高柱先生慕名来孝直考察,回去后不久就汇来50万元人民币,全权委托为其办理企业注册登记等手续。近两年来,孝直镇引进弧形齿轮、建筑机械、数控机床等高科技含量项目16个,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亿元、利税3000万元,全镇呈现出工农业同步协调发展、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同步增长的可喜局面。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中国国际通讯技术展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南方周末内地创富榜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凤凰卫视中华环姐大赛
高峰那英情感风波
狼的诱惑-终结版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