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城中村”阻塞发展和进步 亟待改造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6日06:29 人民网 |
本报记者 胡谋 赵俊宏 “城中村”在我国各地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深圳尤为突出:市区内共有自然村落2000多个,面积43.9平方公里,居住人口215万———他们是深圳户籍人口的近两倍。 在这些拥挤、狭窄的“城中村”里,普遍存在着违法建筑、治安恶化、环境脏乱、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不少村子成了黄赌毒的温床,威胁到周边城区,拖住了城市发展的后腿。 记者暗访——— “城中村”散布市区各处 10月23日,从宽敞热闹的新洲路南端一拐,记者走进了福田区的沙尾村。一座座楼房都有八九层,楼房挨得很紧,楼间距多不足一米,有些地方甚至只有五六十厘米,被称为“握手楼”、“亲嘴楼”。楼下是狭长的巷道,朝上看去,在纷乱的防盗网、晾晒的衣服上面,仅能看到“一线天”。 由于缺乏完善的排污系统,污水漫上街面,散发着臭气。楼房紧挨的路两边开满了小饭馆和买卖旧货的商店。旧货店老板称,这里的人员流动频繁,卖出去的旧家具几个月后就又买回来了……绕过巷子,路上是一长排发廊、按摩中心,还有各色的酒吧、网吧、舞厅、卡拉OK厅、招待所等。旁边的药店纷纷打出了“情趣用品”等显眼的招牌。这个“城中村”内,已俨然形成一个局部的产业链。 驱车在新洲路这条南北走向的主干道上,记者见到,这样的“城中村”每隔百把米就可见一个,它们像疥疮一样,散布在深圳市区的各个位置。据统计,全市共有行政村241个、自然村落2000多个,居住人口215万人,占深圳常住人口的四成,其中原村民仅有35.8万人,大部分为外来流动人口。 刚到深圳打工的江西青年小李说,在这里不到半年,就被抢了3次。据他介绍,“城中村”里住的人大多都有过被盗被抢的经历。 根据盐田街道的统计,盐田辖区内去年发生的绑架勒索、盗窃等刑事案件中,95%以上来自租住在“城中村”里的人员。公安局统计,目前发生在出租屋的案件占到全市发案率的70%,“城中村”已成为滋生犯罪的“温床”。 政府调研——— “城中村”阻塞发展和进步 深圳市委常委、深圳市常务副市长许宗衡日前在给市委的汇报中痛陈“城中村”的危害:“城中村”已脱离主流社会的管理,如不及时加以解决,一旦问题成堆,集中爆发,后果不堪设想。“城中村”已不单纯是一个建筑群或者住宅区的概念,它代表了一种落后的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原住民拥有住房,依附于房屋租金和土地权益,排斥现代企业制度,日益游离于现代经济文明和政治文明之外,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发展起着阻塞作用。 “城中村”还和违法建筑联系在一起,深圳市有90%以上的违法建筑出在“城中村”,违法建筑既蚕食城市发展空间、影响城市整体规划,而且建设质量低劣,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给居住者生命财产带来直接威胁。 专家意见——— “城中村”改造面临四大困境 专家认为,“城中村”为外来劳工提供廉价租房,曾在城市化过程中起过作用。但现在已经变成城市的“毒瘤”和“痼疾”,严重危害到住户和周边居民的健康安全,影响城市发展。 深圳市规划局的专家指出,“城中村”改造工作面临四大困境:一是产权困境,深圳原住农民土地产权的特殊性,给改造带来困难;二是规划困境,目前“城中村”开发强度太大,市政公用设施欠账较多,开发商不愿意接手开发;三是拆迁补偿困境,“城中村”为业主带来可观的租金收益,有些业主一年靠租房收入好几百万元,因此提出的补偿数额也很大;四是土地供应困境,为鼓励改造,政府需要给改造单位实行大幅度的地价优惠或资金补贴,加剧了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 《人民日报》 (2004年10月26日 第五版)-《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