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科学与人文共同的使命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6日07:10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杨雪梅

  科学家与文学家在一起探讨人类的未来,会有怎样的碰撞?看似迥然相异的两类人能够互相倾听吗?

  抱着这样的好奇心,记者近日来到青岛中国海洋大学为庆祝80年校庆而举行的“科学·人文·未来”论坛。每个人不足20分钟的发言显然不足以让20多位科学家与文学家畅所欲言,但两者前所未有的碰撞却发人深思。

  落差

  王蒙(著名文学家):我常常怀念那些精通文学、文艺与自然科学的文化巨人,如达·芬奇、罗蒙诺索夫、莱布尼兹。在当代中国,一些科学家对于文艺兴趣浓厚,却少有文学家受过自然科学、数学与逻辑学的良好教育。我以为,大多数作家和我差不多,基本上是科盲。

  王蒙的观点,在与会的文学家中颇有代表性。大多数文学家承认对科学知之甚少,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科学发展的负面效应忧心忡忡。

  赵长天(中国作协会员、上海市作协副主席):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实在太多太多,凡是有条件享用它的人,包括我本人,都不愿舍弃这样的便利和感官享受,虽然我们全都明白,这一切的得来需要付出代价:土地的荒漠化、淡水的短缺、空气的污染、大气层的破坏。这些代价不仅仅是对我们的子孙欠债,也使我们眼前的幸福脆弱得不堪一击。于是我们继续对科学抱有希望,希望通过科学来恢复被我们破坏的自然;但我们至今看到的,是继续破坏的力量远远大于保护的力量,所以科学的首要目标是认识世界。

  相比之下,几乎所有科学家对人文思想的影响都有着正面的评价,认为我们的科学园地需要用人文素养来改造急功近利的土壤,然后才能开花、结果。

  秦伯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科学技术的进步经常以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先导。中国要在科学技术上有大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思想解放过程。

  交流

  尽管如此,文学家对于科学的质疑还是引起了科学家的不满。

  欧阳自远(中国月球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对人类的贡献是不能抹杀的。目前人类所碰到的问题并非不能克服。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正是为了应对地球未来可能面对的挑战。随着科学家认识世界能力的不断提高,科学家总能找到科学的解决办法。文学家不必太过杞人忧天。

  秦伯益:对于中国来说,目前更迫切的是批判蒙昧主义和反科学主义,是加快科学的发展,我们还没有资格反对科学主义。

  文学家们显然愿意调整自己的观点。青年作家邱华栋演讲的原稿本来对科学颇多“不友善”,但实际演讲时,他主动将“势不两立的劲敌”、“万劫不复的深渊”等语句做了删节,并承认科学的进步,同时也在不断地推动着文学和各种艺术的变化发展。

  陈祖芬(文学家):计算机科学的发达,使更多人接近了文学,文学正成为广大网民的日用消费品。文学的大众化是文学更加人性化的体现。这种人性化,消解了科学与文学的隔膜。

  反思

  经过交锋,与会者开始了更深层面的反思。张国伟(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人类已经意识到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严重性、危害性、复杂性、突发性与难预测性,但迄今为止,我们对此的知识有限、盲区很多,加之各种利益的冲突,还不可能找到全球统一应对的方案。全面认识这些问题,需要综合自然与社会科学共同的探索与研究。

  南帆(文学评论家):相对于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科学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另一个现代世界;然而,我们的道德水平又比孔子、庄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年代提高了多少?不难想象,两种文化的悬殊发展隐含了巨大的危险。现在的问题是,给科学这匹烈马配上必要的缰绳更应该是谁的责任?

  查建英(文学评论家):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发生过科学与玄学的论战,但交战双方所引据的,都是从西方导师那里拿来的经典,而且科学家的声音较为单薄。客观地说,这种状况至今没有本质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过早地让文学家谈论科学、让科学家大谈哲学都是不切实际的。

  在论坛上科学家往往重点介绍的是自己专业领域的进展,对激烈的论争回应甚少。刘光鼎院士是著名的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家。其父刘康甫在上世纪30年代初便是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国立青岛大学的教授,曾与闻一多、梁实秋等并称“酒中八仙”。刘院士家学渊源一派儒雅气质,然而当有学生问他科学研究中的灵感是否也得益于深厚的人文修养,他老老实实地回答,自己从来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

  欧阳自远在晚上专门举办了一场关于月球的讲座,文学家们欣然前往,虽然原本诗情画意的月球在院士的描述下成了一个死寂的巨大石头,但他们表示还是愿意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当然这也并不妨碍他们继续写出关于月球的浪漫诗篇。

  携手

  组织这场论坛的目的,就是促进科学与人文的交流与合作。事实上科学家与文学家都表达了携手的愿望。

  管华诗(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和人文,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两条并行不悖的主脉。科学强调逻辑和理性,帮助人们认识真理,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因此,科学更具刚性。人文强调和谐与情感,赋予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科学活动本身以意义和价值的导向,因此人文更具柔韧性、渗透性、包容性和导向性。科学和人文的融合是两者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张国伟:科学与文学艺术不仅仅是人类的“左手与右手”,更应是“左脑与右脑”,一个负责形象思维,一个负责逻辑思维。

  王蒙:我希望文学界的同行们同样能以极大的热情学习科学,普及科学,领会科学的庄严、丰富、阔大、缜密;领会科学将为人类创造怎样崭新的未来。同时,用科学的实证、理性、计算来取代偏见和唯意志论,取代文学的自恋与自我膨胀,更不要以文学的手段传播愚昧和迷信。

  在演讲中,张锲、熊召政等文学家都表达了对“诗意地安居”的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看来是所有人的理想。科学与人文,无论是车之两轮,还是鸟之两翼,表达的都是不可或缺的共生共存。哲学家康德说,“在我之上,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对“灿烂星空”的追问和对“道德律令”的追寻可以让科学与人文携起手来,发展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技术,发展具有科学精神的人类道德。

  《人民日报》 (2004年10月26日 第十一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中国国际通讯技术展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南方周末内地创富榜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凤凰卫视中华环姐大赛
高峰那英情感风波
狼的诱惑-终结版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