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投资泡汤集体大逃亡 这是个日渐荒芜的联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6日09:25 新华网

  这是一个日益枯萎的联赛。球场四周的看台上,曾留下了多少人对中国足球的爱与恨?曾那么纯洁、那么狂热、那么执著的爱,如今都已随风而逝,空空荡荡的四周,空气中尽是荒芜的味道。球迷们离开了,出钱的大老板们退出了,广告商们胆怯了,中国的联赛枯萎了。畸形联赛畸形目的中国的联赛是缺血的,是不具备造血功能的,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俱乐部们畸形的目的。追求胜利是正确的,但在俱乐部们追求胜利与冠军的背后,还有赛场外的目的,那就是地方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动机背离了市场经济也背离了职业联赛的规则,当追求胜利变为别有用心时,他们失去了能促进其良性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市场。几年的市场经济让商家们明白了“顾客就是上帝”的含义,但中国的足球联赛并没能明白。中国足协与各家俱乐部也曾喊过观众就是上帝的口号,但也仅仅是口号。关于球场上座率的调查搞了又搞,谁都知道中国联赛的上座率在快速地下降,但没有谁去真正重视,中国足球的上帝、中国职业足球的未来就这样逐渐离开。而与此同时,俱乐部们却在为一场失利而如临大敌,而他们开会、分析,然后出台办法,甚至不惜暗下黑手,也许最终他们能够取得胜利,但就在他们为胜利而欢呼雀跃的时候,他们的上帝已经纷纷离开,他们的球场已经空空荡荡。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欧洲众多成绩一般的中小俱乐部的球场内,仍会坐满密密麻麻的观众,仍会响起高昂嘹亮的战歌,中国联赛的胜利没有留住观众,而国外一家失利的俱乐部却有无数球迷在背后默默支持。这是怎样鲜明的一种对比啊!在中国联赛中获胜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呢?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联赛中只有有了市场这块大蛋糕的吸引,才会有投资人进来搞俱乐部、投广告,俱乐部有钱了才会请高水平球员来到中国,中国联赛才有可能造成良好秩序,中国足球才可能提高水平,观众的需求才可能得到满足,而此时投资人与广告商的利益也同时得到了保障。中国足球打到现在的程度,伤害得最深的却正是自身良性发展要依赖的根源。

  枯萎球市门可罗雀中国的足球职业联赛也曾有过无限风光、也曾经历过风华正茂,疯狂的球迷、火爆的球市、直线上涨的广告费、冠名费……但对于中国足球来说,美好的日子实在是过于短暂,仅仅十年,中国的球市已经未老先衰。门可罗雀的售票亭,最少时只有一两千人的球场,越来越难寻觅的冠名商,一副夕阳没落之相。尽管有的只是虚假的繁荣,但中国的球市确实有过“火爆”的经历。在职业联赛第一年的1994年,国内甲A联赛的平均上座率就达到了1.65万人,而1995年和1996年创造了上座率接近2.5万的火爆球市,尽管此后的几年里上座率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两万人左右的水平。在此期间,一个个金牌球市不断涌现,沈阳、西安、成都,甚至青岛、上海都曾有过体育场上座率接近九成的纪录,球迷们连夜排队购票,票贩子手中的球票甚至会高出票价一倍。但是,这种没有根基的繁荣最终注定要成为昙花一现。到2002年,在假球与黑哨越来越多地成为场上焦点之后,中国的球市自此开始快速下滑,这一年的平均上座率降到了1.55万人。此后俱乐部们纷纷降低了票价,球市曾最为火爆的西安都采取了免票入场,大连也是如此,而北京推出的只售几十块钱的年票和五块钱两张的球票纷纷出现。但这些都于事无补,球市日益惨淡的趋势谁都难以抑止。

  到2004年,也就是中超元年的时候,中国球市的枯萎速度开始成倍地加速。从5月15日中超开幕到9月20日的11轮比赛中,观众总人数81.15万人,平均每场观众仅1.27万人,这是自1994年职业联赛开展以来,观众上座率的最低水平。在中超联赛第六轮,还出现了六场比赛观众总人数不到3万人,平均每场观众只有4800人的凄惨场面。而即使是这个数字,还是与官方对入场人数的统计有出入。许多比赛到现场观战的仅有一两千人,而这些人中又有多少人是买票入场的呢?据报道,成都赛区竟然出现了冠城队一场比赛只售出8张门票,票房收入只有80元的奇闻。

  中国足球确实有过春天,但那时的好日子在很大程度是由于观众的热情井喷式爆发而引起的。在狂热过后,当中国足球并没有真正准备好职业足球的环境,当球场里再也留不住人们的目光时,中国足球终于遭遇了最险恶的危机。投资泡汤集体逃亡

  职业联赛十年,中国足球丢掉的不仅仅是观众,在扔进了太多钱而得不到回报之后,众多企业纷纷离开中国足球。如果说十年之中这只是一个个别现象的话,那么在中超元年的现在,十几家俱乐部中仍对未来充满期望的又有几家?而除了俱乐部,广告商与冠名商同样纷纷告别中国足球,观众的流失使他们的投入收效甚微,中国足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无底洞”。

  如果从中国职业足球的一开始算起,接触过中国足球后来又离开的企业有很多,像最初的广东省五家企业投资了四支甲A、一支甲B球队,如今他们只有一家还在。而只是最近几年中退出而且影响较大的,就有七家。1998年,大连万达的退出拉开了投资方退出大幕。在当年9月中国足协杯半决赛中,由于对主裁判俞元聪三个点球的判罚不满,万达俱乐部董事长王健林怒发冲冠,宣称“万达永远退出中国足坛”。当时的王健林或许不是第一个看出中国足球“不可为”的人,但他却绝对是最有魄力的企业家,能在巅峰处离去的人并不多。而当红塔也终于痛下决心,以极低的价格出手、用最快的速度离开中国足坛的时候,时间已过去了五年多。事实证明,王健林的退出是明智的,在这五年半的时间里,红塔为俱乐部投入数以亿计的资金,他们走得如此干脆,这足以说明他们离去的决心和对联赛的绝望。寰岛、海狮、吉利、全兴、平安,这些我们曾经熟悉的名字现在已经与足球无关了。

  离开中国足球的投资者太多了,更多的甚至还未有机会进行接触,便被吓得掉头而去,而现在仍留在中超的俱乐部中,准备要退出的恐怕也不在少数。最初几年的广告商、冠名商一掷千金的景象不再了,就连联赛冠名权也仅仅卖出了五百万美元。不可否认,中国的足球越来越不值钱了。垄断经营雪上加霜

  本已是在日益贫瘠的土地上耕种,却偏偏还被垄断了赚钱的权力,为了生存,中国的俱乐部们只能靠不断地用再投入来弥补此前的投入与产出间巨大的亏空。中国的联赛本来就已是在不正常的情况下运行着,而足协对联赛开发、经营权的垄断加剧了俱乐部的负担,这也正是造成一些俱乐部“玩不起”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足球联赛是不赚钱的。这一点谁都不能否认。维持一支中超球队,每个俱乐部至少也要投入三四千万元,而这也只够维持俱乐部的正常运行,如果你想夺冠,你就得投入七八千万甚至更多。而收入呢?少得可怜。联赛的经营权被足协交给了其旗下的福特宝公司,俱乐部只得到限制极严的开发权,这方面的收益也就少得可怜。门票的收入也可以不计,少得可怜的这点钱甚至不够租用场地及安排保安的费用。其他的收入主要包括球队冠名权、胸前背后广告及足协分给各俱乐部的联赛经营和卖出电视转播权的收入。两千万元已是一个乐观的估计,很多时候俱乐部的收入还达不到这个数字。投入与收入的差额至少在两千万元,这对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一种负担。所以像辽足这样的没有钱或是不愿拿出钱的俱乐部只能靠卖出球员度日。

  中国足协没有一分钱的投资,却经营着别人投资的联赛,即便是从情理上讲这也很难说通。而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福特宝公司的经营又远远不能让投资俱乐部这些真正的商人感到满意,足协是抢了自己干不了的活来干,结果也就可想而知。(孙可)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中国国际通讯技术展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南方周末内地创富榜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凤凰卫视中华环姐大赛
高峰那英情感风波
狼的诱惑-终结版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