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上海交大开设传媒素养课 传媒素养教育不应滞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6日09:43 人民网

  在信息、网络时代,大众传媒已经与大众生活须臾不可分。大众对传媒的认识,对传媒的选择与接触,对传媒传播内容的甄别与判断,对传媒的使用与运作,就直接关乎人们社会生活的质量,尤其是关乎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

  传媒素养教育,就是指导人们正确理解、积极享用大众传媒,培养人们对传媒信息的全面解读和批判的能力,以及运用传媒信息的能力。这种素养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从根本上说,我们的各界各级各阶层的领导者、管理者、公务员,以及传媒工作者本身应该首先具备足够的传媒素养。这有待于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不断完善

  新学年开学以来,上海交通大学开设了一门新课“传媒素养”。除了传播学专业的学生外,首批七百多名电子工程、农学和其他理工科的学生自愿参加这门课程的学习。据说,这在全市乃至我国内地的高校中是一个破天荒。

  眼下不仅对我们的大学生,对我国的公民而言,传媒素养也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上海交大媒体与设计学院的一群专家学者,有志于在这片处女地上拓荒开垦,辛勤耕耘,他们不仅著书立说,而且积极实践,把传媒素养教育的种子播撒开去,以提升国人首先是在校学子们的传媒素养,将其成为每个人知识素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大众传媒已经与大众生活须臾不可分,信息传播犹如空气和水一般无处不在。因此,大众对传媒的认识,对传媒的态度,包括对传媒的选择与接触,对传媒传播内容的甄别与判断,对传媒的使用与运作,就直接关乎人们社会生活的质量,尤其是关乎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对信息的把握与判别能力的养成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而传媒素养教育,就是指导人们正确理解、积极享用大众传媒,培养人们对传媒信息的全面解读和批判的能力,以及运用传媒信息的能力,从而确立科学的传媒观,在丰富而复杂的传媒资源中明晰前进目标,不断完善自我,参与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从这个意义上看,这种素养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对未成年人更是如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传媒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2100多种报纸、9000多种杂志,数以千计的广播频率、电视频道,每年数以万计新增的图书和电子出版物,以及风起云涌、方兴未艾的互联网,构成了五光十色、多姿多彩的传媒世界,极大地丰富了国人的文化生活,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尤其是网络的异军突起,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信息传播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传媒接触方式。据统计,截至2004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居世界第二位。随着我国网民数量在全国人口总数中所占比例的持续增长,网络对大众的影响已经进入到了国民素质的层面。而且,网络传播的新样式不断推陈出新,诸如在信息传播方面更新、更快、更敏锐的“博客”(英文blog,Weblog的简称的音译),再次显露和凸显了网络“双刃剑”的角色定位。

  在形形色色传媒的重重包围之中,面对汹涌澎湃的信息浪潮,如何把握接触传媒和接收信息的主动权?这应该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然而长期以来,这种素养教育在我们的国民教育体系中是缺席的,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继续教育,都没有这方面的课程。对未成年人而言,由于世界观尚未形成,又缺乏社会经验,传媒素养的缺失更是必然的了。一项调查显示,有71%的教师和家长发现孩子接触过网络上的“黑信息”,或进过“黑网吧”,81%的教师、家长和学生对“黑信息”的拦截和抵御等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一无所知,95%以上的家长对孩子上网可能带来的危害抱有警惕心理。因此,青少年的网络受骗和网络犯罪现象已屡见不鲜,在网络的虚幻世界里迷失自我、迷失方向者更数不胜数。

  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传媒面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有些法制意识淡薄、社会良知沦丧、职业道德低下的传媒人急功近利,以不择手段吸引受众眼球和营利为唯一目的,肆意炮制虚假新闻、刊播不良信息,媚俗、低俗、庸俗、恶俗之风成灾,使得一些传媒发生“霉变”,毒化风气,贻害大众,而由于传媒素养教育的缺位,使得这种毒害被进一步放大,对单纯无知、良莠不辨的未成年人造成的显性或隐性的伤害尤甚。

  再从高科技加速进入社会生活的层面看,信息传播不可避免地由大众化趋于小众化,广播趋于窄播,单极趋于多元,单向趋于双向。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手机传播功能的日渐完善,对传播与接收方式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力。有人说,手机是第五媒体,是超越万能的电脑和因特网的传媒,是人类一切传媒的集大成者。手机以及其他日新月异的新型传媒,其功能之多,作用之大,影响之广,是传统媒体难以想象,难以企及的。由此可见,不仅传媒素养教育愈发显得必要和迫切,而且其领域也日益广泛,内容也日益厚实了。

  其实,世界上有的国家早在1930年代就开始将传媒素养教育纳入正式的国民教育体系,现在欧美国家比较普及、成熟,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也都开设传媒素养课程,甚至从小学起就有这门课。而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育,显然是滞后了。

  当然,从根本上说,我们的各界各级各阶层的领导者、管理者、公务员,以及传媒工作者本身应该首先具备足够的传媒素养。这有待于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会的不断完善。而上海交大的传媒素养课程的开设,无疑是领先了一步,值得赞许,值得借鉴。

  (作者:吕怡然 /上海《新闻记者》杂志主编)

  来源:文汇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中国国际通讯技术展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南方周末内地创富榜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凤凰卫视中华环姐大赛
高峰那英情感风波
狼的诱惑-终结版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