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跟不上中学生青春舞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6日12:56 大华网 | |
关于性,相当多中学生观念开放 “避孕药应该什么时候吃?” “女孩在安全期一定不会怀孕吗?” “怀孕后就打胎,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自己与朋友喜欢上同一个人怎么办?” “自慰是否会影响大脑的发育和寿命的长短?”…… 这些让人脸红心跳的问题,全都来自十几岁的中学生。“我没有想到孩子们提的问题如此‘专业’”,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青苹果之家”的张晓纪主任说,有些问题甚至连专家们都不能马上准确回答。 现在大城市的很多中学生不仅已经掌握了相当广泛的性知识,而且他们对待性的态度甚至比成年人还开放。 在北京的人民医院妇科病房里,记者看到一大群中学生围着一个刚刚做完人工流产手术的同学,大家有说有笑,谈论着手术中的各种细节,好像在上一节趣味性很强的研究课。 一个中学生向记者透露,他们把与男(女)朋友的关系发展分为五级:接吻,爱抚,性行为,怀孕,堕胎,“谁的级别高,谁就会更有面子”。 “其实,性、怀孕已经进入孩子们的生活了。”张晓纪主任说,今年8月底9月初,“青苹果之家”的心理咨询热线接到的大部分电话都与怀孕、堕胎有关。“刚刚结束了一个暑假,一些不安分的学生又在这个假期用自己的身体做实验了。” “青少年的生理发育提前了,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当性生理已经完全成熟时,他们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生理需求。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北京八一中学的心理健康老师张丽丽说。 《老友记》、《欲望都市》成了中学生性启蒙“教材” 在前不久八一中学的一次青春期健康讲座上,当来自美国的专家问同学们是否看过描述美国青年对待性和感情问题的电视连续剧《Friends》(《老友记》)和《SexandCity》(《欲望都市》)时,这些16岁的高一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看过!” 据了解,类似的美国肥皂剧几乎成了我国城市中学生的性教育启蒙“教材”,一些地方几乎每个学生手里都有全套的DVD、VCD。 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的性知识有近70%来自杂志、电影和成人网站;24%以上是自己通过各类书籍获得的;仅有约1.7%的性知识来自学校、1.3%的性知识来自家长。 一位中学老师说,在网络时代,不管学校和父母怎么屏蔽信息,有关性的知识还是会从四面八方通过各种渠道涌进孩子们的视野,影响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性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而且堵不如疏。否则,只会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更多伤害,因为孩子们的这种“博学”并不真实。 “他们可能知道如何进行性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人工流产会给身体带来什么样的伤害。他们的知识是有缺陷的。”当了15年助产士、业余时间经常到学校给孩子们进行青春期健康咨询的黄莉莉告诉记者,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她几乎每天都要碰到来医院做人工流产的少女,其中最小的只有12岁。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的高德伟会长介绍,据对北京22所医院的调查,在部分人工流产手术室,未婚人流者占到了50%左右,其中不乏多次做人流手术的孩子。 学校性教育为何引来学生嘘声一片 近两年,在社会的呼吁和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努力下,青春期性教育在很多地方和学校已经得到了重视并开展起来,然而,千呼万唤后才得以走上讲台的性教育,好像并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 在北京一所中学高一年级的一次性教育主题活动中,一位老师对同学说:“当你们遇到青春期问题时,可以去找老师、找家长……” 话还没说完,会场上已经嘘声一片。 一位老师说,现在性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能不能开展了,教什么和怎么教才是最大的难题。 “我们现在已经跟不上孩子的步伐了。”张丽丽老师说,我们现在的青春期教育就像和孩子们在同一个舞池中跳舞,我们站在离孩子们很远的地方,无论我们的舞步多么正确,都无法影响他们。因此,首先要做的是,踩上他们的节奏,走近他们,跟他们共跳一支舞,“只有‘共舞’,才能慢慢变成‘领舞’”。 张丽丽老师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不少专家指出,现在的青春期教育在时机和内容上都出现了错位,也就是在该“教”的时候没有“教”,在该“导”的时候没有“导”。 性教育重点应该从性生理转向性心理 “把相关的性生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是一个比较简单的过程,真正让老师和教育者们犯难的是,如何解决孩子们在青春期中遇到的性心理问题。”张丽丽老师说。 很多老师介绍,现在学校里存在着一个“初二现象”。“这个年级的学生出事的特别多,也最不听老师的话。”这是因为上初二时是孩子生理发育的高峰期,由于孩子这种生理上、身体上的强烈变化,他们的情绪极易产生波动,再加上由身体变化引发的情感涌动,他们会出现烦躁、逆反、冲动,甚至做出出格的事情。 “教育的重点应该转到性心理上了。”张丽丽老师说,“这时的孩子多数已掌握了相应的性生理知识,他们现在更需要的是成年人在他们出现困惑时给予指导”。 不少老师觉得,恋爱是这个时期最普遍也最棘手的问题。 一位同学在谈到自己喜欢上一个人的感受时说:“我第一次想到要去了解别人的感受,我第一次喜欢一个人超过喜欢我自己。”“这其实是一种成长。”张丽丽老师说,这些在成年人“手心”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们终于学会了如何爱别人,这是件好事。 “其实,更多的时候孩子们需要的是一个倾听者,当他们把积压在自己心里的情绪排解出来时,很多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多了。”张晓纪主任说。 嘉嘉是一个初二的女生,她喜欢上了一个高中男生,但是这个男生对她却没有这种感情。这个女孩子非常痛苦,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她找到了学校的心理老师,每天都找她诉说。这位老师是听她说,陪着她痛苦,并告诉她“爱的反义词是淡忘”。一两个月后,这名女生便把这件事忘了,又开始了原来无忧无虑的生活。 学会爱的能力是成长的重要一课 懂得了爱人,并不意味他们就会爱人。在八一中学举行的青春期健康教育活动上,一个女孩这样问:“主动追求女孩的是男生,最后提出分手的也往往是男生,为什么受伤害的总是女生?” 现在的男孩子发育非常快,上了中学后就已经是一个性生理发育完全的人了,但是由于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很多男孩子没有形成基本的责任感。“因此,对他们进行责任感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张晓纪主任说。 在“青苹果之家”,工作人员经常让男孩子们也穿上“孕妇装”,让他们体会某些行为不当产生的后果会如此“沉重”。 孩子的成长太快了!这让很多教育工作者苦恼:似乎很难说到底什么样的性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也许真正应该做的是正视孩子们的问题,并给他们应有的尊重。 正如一个学生在给张丽丽老师的信中写到的:“成长是我们自己的事,能否让我们自己拥有更多的权利,而不要受到过多的限制?在体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可能受到伤害,甚至被伤害得体无完肤,但这至少是我们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一种切身的体会。我们也许会做一些‘出格’的事儿,但请相信我们的初衷并没有恶意。”(摘自《中国青年报》文/樊未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