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德国媒体分析称1/3外企几年之后可能将撤出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6日13:17 新华网

  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果真是无往不利的赚钱宝地吗?真实的创业机会究竟如何?最近,国际知名的管理咨询机构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调查结果令人吃惊。

  中国绝不是西方企业迅速致富的发家地。要想在未来的中国市场上获益,外国公司必须重视远期投资,也不可照搬本国企业的管理模式。

  博思艾伦公司的管理顾问皮特.冯.霍赫贝格这样描绘中国的市场状况:“如果我们放眼未来,不难发现,将近1/4的在华企业并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也就是说,他们将只是保持收支平衡或者甚至亏本。我们相信,由于利润回报差强人意,大概1/3的外资企业将在几年之后撤离中国市场。”

  另外,西方在中国的企业不再绝对拥有市场的霸主地位。就许多行业来说,越来越多的中国内地厂商逐渐成长起来,成为颇具实力的竞争对手,并且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例如,TCL电子集团投资法国及美国,并收购了一家德国企业;BYD电池公司占领了世界手机蓄电池市场72%的份额。今年,跨国汽车集团在中国的销售业绩首次滑坡,而这也许只是一个开始。几年之后,假如中国的汽车厂家进军国际市场,势必挑起一场世界范围的价格大战,加剧行业内部的竞争。

  据博思艾伦咨询公司分析,外国企业之所以在中国市场上失利,并不完全归结为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还存在着组织及管理方面的问题。霍赫贝格认为,在中国的外国公司过于强调中央集权,听令于外国总部的遥控,不能因地制宜灵活处事。尽管中国拥有许多受过西方高等教育、素质良好,同时熟悉当地市场状况的管理人才,外国公司却往往倾向于任用外籍经理。霍赫贝格说,这种做法导致公司在应对重大市场变化时反应迟缓。

  霍赫贝格:“这种组织结构僵硬死板,上报审批、听候决议的程序使得驻华公司过于依赖集团总部,不能灵活处理当地问题,因此无法适应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

  霍赫贝格还指出,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没有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许多外国公司照搬本国市场的营销经验,却对中国顾客独特的消费心理不加以考虑。举例说明:在中国,豪华轿车的车主往往配有专职司机,但在西方国家,他们通常自己开车。因此,若在中国市场上推销豪华轿车,后排座席的装备必须上档次、够气派,但这对于西方消费者来说却显得多余。

  霍赫贝格还建议道:“中国市场如此巨大,即便对于跨国集团来说,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迅速抢占市场龙头地位。因此,分期制定可行、合理、明确、灵活的发展计划至关重要。一旦市场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还能及时做出战略调整。”

  另外,外国企业还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大胆启用中国管理人才,合理下放决策权,并发展成本控制及薪酬机制。这些管理模式都应适应中国特色,赋予企业随机应变的能力。霍赫贝格认为,这是在中国的外国企业不可缺少的要素。(德国之声)(来源:青年参考)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中国国际通讯技术展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南方周末内地创富榜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凤凰卫视中华环姐大赛
高峰那英情感风波
狼的诱惑-终结版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