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简阳政府以红头文件借债引发行政能力讨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08:00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社北京十月二十六日电近日,四川简阳市政府为了安置国有企业职工、实现企业改制,用红头文件的形式向一万六千名官员和教师“表明”了借款的意愿。该举受到舆论的关注,有媒体认为,政府债务问题暴露的是如何在法治的框架内科学决策、提高执政能力的问题。 《法制日报》对此指出,从新闻来看,简阳借债的效果并不理想,虽然政府是“借
首先,法治社会要求政府首先要有正确的政绩观,不能唯“政绩”是图。从此次借款的出发点———“为完成‘今年内必须全面完成国企改制’任务”来看,似乎简阳市还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这算不算是为了政绩? 其次,依法治国最重要的是依法行政,政府官员一切都要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在民事法律关系领域,政府和债权人是作为平等主体存在的,那么通过红头文件借债的形式也值得商榷。 最后,债务问题对于企业、个人来讲,是个经济问题,对于政府则是关系到政府形象、信誉的政治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原四川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沈国俊十分焦心地说:“巨额财政赤字和沉重债务已经影响到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警惕债务成为政府‘诚信杀手’。”在简阳借债中,当地政府虽然已经很明细地详述了还款计划,但还是有人认为此举“不是找教师集资搞建设,而是让教师出钱帮政府完成任务”的行为。 该篇评论最后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在微观的层面,对于政府机关来讲,如何处理自身债务问题是“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如果连自身债务都不能有效处理,在面对经济困难时机械地利用红头文件推行举债措施,那么提高执政能力只能是纸上谈兵。唯有在法治的框架内、综合地利用各种手段、资源来处理经济问题、来应对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利益关系,才是科学、求真、务实政府应有的作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