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资源同紧缺来源惊人似 中日石油之争在所难免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08:43 人民网

  【记者周勇刚26日北京报道】

  俄石油管道之争,东海石油勘探之争,将中日两国“能源之争”彻底暴露于世人面前。而此间分析家认为,两国的竞争不可避免,必然性早已存在。

  作为经济强国的日本,在能源资源上却是一贫如洗,石油、煤炭、天然气几乎主要能源产品全部都要依赖于进口。据国际权威机构的统计显示,2002年日本日平均石油进口量接近400万桶,2003年日本日平均石油进口量超过450万桶。而石油在能源消费总量中超过了50%,其过度依赖石油已造成能源消费结构的严重缺陷。

  这种缺陷,让日本较早地步入国际能源市场。截至目前,在全球新发现的主要油田,如西西伯利亚、里海、中亚、北非等,日本皆已涉猎。而依仗资金和技术两大优势,并通过收购、并购等经济手段,让三菱等日籍企业顺利安营扎寨,猎获大量的国际油气资源。

  近两年随着中国对石油需求的不断加强,日本人的神经渐渐被扯紧。而客观说,中国是一个能源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但在能源资源的构成上,存在富煤缺油少气的现状。据统计,最近十多年来,中国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速保持在6%左右,而同期石油产量年增长率仅为1.5%。而在去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中日两国面对同种资源紧缺状况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在石油资源来源渠道上,中日又有着惊人的趋同性。据资料显示,目前,来自中东地区的石油供给分别占到两国石油进口总量的50%和87%,且均经由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到达两国。

  此间分析家指出,能源对外依存度的相向性、主要进口油气资源的同源性,再加上地缘政治经济的相关性,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中日两国在国际石油市场展开竞争。而这种竞争将随着中国四大油企的“走出去”变得日趋激烈和残酷。

  据悉,在中海油收购澳大利亚的西北大陆架项目上,日方公司三菱、三井就拼命阻挠,极力反对中国的加入。在中石油进入苏丹获取石油管道等项目时,又遭遇来自日方包括其政府在内的强大打压。而在伊朗油气对外招标项目上,日本公司又成为了中石化的主要竞争对手。

  不夸张地说,目前世界上凡是有石油的地方,日本人与中国人几乎是如影随形。

  对时下中日能源之争,国内诸多媒体纷纷。而本报指出:俄石油管道之争,东海石油勘探之争,只是中日两国在国际能源领域博弈的一个前奏,其竞争帷幕刚刚拉开。

  据悉,今天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对中外记者表示,中日双方各自阐述了在东海划界问题上的立场以及有关关切,认为双方在东海划界问题上的分歧客观存在,主张根据联合国海洋法,通过谈判来求得分歧的公平解决。

  记者注意到,由于东海问题涉及非常复杂,此次中日双方高层磋商在重大问题上尚未突破。因此,有关磋商对话还要继续进行下去。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纯情刀郎
情人、冲动的惩罚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雅韵国粹
水墨精华国粹雅韵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