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福建民间文化苦寻出路(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10:56 新华网
福建民间文化苦寻出路(图)
福州南后街手工灯笼难找了

  核心提示

  一个老艺人的故去之日,或许就是一种民间艺术失传之时。这绝非危言耸听。

  省传统文化积淀极为深厚,特别是戏曲、杂技、雕刻、剪纸、年画、陶瓷、灯谜、口技、传统说唱等传统艺术和民间工艺,风韵独特,表现形态多样。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生态的演变,一些民族民间文化逐渐走入低谷,有的甚至处于濒危状态。

  即将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从法律上对我省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然而,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单靠一部法律文件是远远不够的,福建民族民间文化的抢救、保护任重而道远。

  调查篇

  南后街灯笼风光不再

  “从福州衣锦坊到杨桥路口,两侧沿街的店面全部挂满灯笼,特别是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五,整条街人来人往,走路都非常难。”今年已经60岁的赵君钦老人,想起福州南后街曾经繁华的过去,感慨万分。

  “我的父母亲做灯笼的手艺非常精湛,他们的灯笼还经常被选送去参展并获奖。”老赵告诉记者,作为南后街灯笼工艺的传人,他希望这些手艺能够继续传下去,但是年轻一代对这种传统的手艺根本不感兴趣,加上由于销路问题,手工做的灯笼更是没有什么利润,因此,现在市场上的灯笼大部分已经是机器生产,传统工艺的阵地正在慢慢被占领,硕果仅存的也仅仅是最单调的莲花灯。

  木版年画传人改行行医

  “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福建漳州、四川绵阳”的木版年画被专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木版年画。

  漳州颜氏木版年画从明永乐年间起,历时500余年,尤其在清代时,盛极一时,刻工、制印达上百人,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有关专家指出,漳州的木版年画继承了北方木版年画的粗犷简洁,又流露出漳州人的纤巧细腻和曲线柔和,透出一种拙朴和秀逸的美感,在中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

  然而,如今的漳州颜氏家族年画作坊荡然无存,明代雕版堆砌在灰暗、狭小的房间隔层,年画传人甚至已改行行医……

  畲族语言逐渐失传

  畲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全国畲族人口有60%居住在福建省,但目前畲族语言已成为濒危的民族语言。福安畲语在我国畲族中最具有代表性,是中国畲族“普通话”。但目前,除纯畲族群众聚居的村子中还有用这种语言交流外,畲族群众说得更多的是汉语,照此趋势,再过若干年畲族语言将成为绝版。

  此外,福州的脱胎漆器、德化瓷塑,甚至是原来流行甚广的年画、剪纸等也少人问津,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手工艺品、音乐舞蹈、服饰等濒临失传。

  剖析篇

  民族民间文化缘何尴尬

  李豫闽,福建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长期研究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

  “青黄不接,后继乏人,资金匮乏,这是福建省许多民间传统文化面临的共同难题,尤其是一些主要依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已经濒临绝境甚至是失传。”李豫闽认为,首先是市场经济冲击了整个民族民间文化,民间工艺市场形成一个怪圈:市场需求量小—经济效益不高—后继无人—手工艺退化—更加没有市场。

  其次是西方“快餐”文化的冲击。李豫闽说,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文化修养在慢慢地发生改变。比如说现在的高校学生,过多地依赖电脑来设计图纸或者从事其他工作,而对自己动手却十分不感兴趣。

  还有就是受到资金和人才匮乏的冲击。李教授分析说,老艺人或者已经去世或者年事已高,能起骨干作用、水平较高的中青年人才匮乏;不少懂行的艺人从商或改行,造成艺术传承出现脱节。更为严峻的是,对传统艺术感兴趣并愿意学习的青少年越来越少。加上资金的匮乏,政府对这些“活化石”没有进行整理、研究、组织和总结,更不用说培养新人,发扬光大了。

  突围篇

  立法保护民族民间文化

  2004年9月24日,福建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我省也成为继云南、贵州之后,全国第三个由省级立法机构颁布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的省份。“福建与台湾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同根同祖,语言相通,习俗相同。保护福建的民族民间文化,对于祖国统一大业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文化保护专家认为,该条例的适时出台,无疑为福建省的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记者还了解到,2003年,省文化厅牵头成立了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着手就我省民族民间文化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据省文化厅社文处王晓萌处长介绍,目前福建省第一批省级民族民间文化综合项目试点和专门项目试点已经准备推出,并成立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此外,按照立法的要求,文化部门正在着手制定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实施管理办法。

  专家篇

  教科书应给本地文化留点份额

  李豫闽教授指出,教育部门在课程改革上就可以做一些尝试,像日本等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许多中小学的美术教育统编教材,并不是全国统一的,每个地区的教材都会留有20%~30%的份额专门给本地地域资源文化。“比如在泉州地区教美术课,除了介绍徐悲鸿、齐白石以外,还应该有泉州的南音、泉州的木偶、泉州的拍胸舞等等,让有兴趣的人深入地了解。”

  民族民间文化也要科技化

  “福建省的文化产业发展还不够快,特别是民族民间文化产业,要发展同样也要借助科技。”福建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雷弯山教授分析说,目前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在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时就懂得借助网络、计算机等先进平台,设立网站,发行光盘,使民族民间文化充满科技的含量。

  雷弯山教授还认为,一些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在没有成熟以前,还不具备走市场化的条件下,政府应该投入资金加以保护,然后逐渐走向市场。而对一些具备条件、已经成熟的民族民间文化,完全可以走市场,变为文化产业,推向市场,才能不断发展。(记者王长春/文/游庆辉/图)(来源:海峡都市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纯情刀郎
情人、冲动的惩罚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雅韵国粹
水墨精华国粹雅韵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