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上海临终关怀服务:播撒生命最后的阳光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11:40 人民网

  新华社上海10月27日电(仇逸、张滢莹)阳光透过淡粉色窗帘映入病房,房里的一切都带上了暖暖的色泽。走进上海市闸北区临汾医院的安宁病房,一种特别的“静”扑面而来,安详的气息和着消毒药水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记者怎么也看不出也想不到,这里卧床休息的患者中,许多人将在不久后离开人世。

  1997年临汾医院建立安宁病房时,谢懿珍医生就在这里担任治疗医师。她指着办公室的墙壁,有些无奈地说:“人家都是治好了病送锦旗,我们这里的锦旗却是病人去世后家属送的。直到现在,我都有些不适应,看着病人治愈出院和看着病人去世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情。”她目光长久地凝聚在桌面上,那里整齐地叠放着厚厚一沓医疗记录,每一份都记录着一位病人的最后历程,192个生命在这里静悄悄离开。

  与普通病房和老年护理机构不同,“安宁病区”接受的是真正意义上病入膏肓的患者和走向衰竭的老人。从病理特征上判定,这些患者的生命期限在90天以内。这里,是临终期病人在人世最后的家。对他们来说,除了身体上的病痛,看着同伴相继离开的感觉更是难以言喻。

  70多岁的瞿阿婆患有宫颈癌,已经在这里住了半年,算是稀罕的老病人。因为双耳失聪,她现在很难和外界沟通。“把母亲送来是为了让她得到更好的照顾。”她的女儿告诉记者,“我母亲平时要插导尿管和按时服药,在家护理很不方便。现在我们想带她回去,她还不愿意呢,觉得这里真的挺好的。”

  洪阿姨是病房的护工,四十开外、身体微胖的她正动作娴熟地帮助一位老人翻身。“也有不少人情绪不稳定。”洪阿姨指了一下病房里的一位中年男子。这位53岁的病人患有转移性骨髓瘤,不久前曾企图自杀,幸好被洪阿姨及时发现夺下他手中的剪刀。“医生、护士、义工都来关心,他现在已经开始适应了。”

  记者数次想访问临终的病人,又始终不忍去打搅他们最后的安宁,看着大多数病人平静的神色,或许任何的语言都是多余的。

  生如夏花般绚烂,逝如秋叶般静美。如何让生命的最终旅途走得尊严,越来越成为现代医学需要考虑的命题。许多患者在患了目前医疗水平无法治愈的疾病或者到了弥留阶段时,大量使用各种先进药物和器械勉强维持,在对死亡缺少心理准备和病痛的折磨中遗憾地离开人世。早在上世纪60年代,国外就诞生了专门护理临终病人的医院。临终关怀不主张通过主动治疗延长病人生命,而是尽可能让病人在放松、安详的心境下离去。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张敦福说:在为新生命欢呼雀跃的同时,不讳言死亡,正视死亡,尊重死亡,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人口老龄化倾向突出的地区更具备需求。临终关怀对病人的意义在于让他们克服本能的恐惧,尽量以安定的情绪面对死亡、接受死亡,从而维护生命最后的尊严,可以说,临终关怀是医疗服务逐步走向人性化的标志之一。来源:新华社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纯情刀郎
情人、冲动的惩罚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雅韵国粹
水墨精华国粹雅韵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