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急救现场将有心理医生安抚病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13:25 海峡网-厦门晚报

  我市筹建医疗紧急救援立体网络,首次引入心理支持与危机干预

  本报讯我市筹备在全新的医疗紧急救援立体网络中,首次引入心理支持与危机干预。这使得厦门的紧急救援体系,不但实现了海陆空的立体化,也实现了对病伤者从生理到心理到社会的立体救助。

  据卫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紧急救援不但经常面临个体的伤病,也常常面临群体的伤亡。以往,急救任务是尽快为伤者止血、供氧等,创建生命通道,而缺乏心理支持与危机干预这项重要的内容。实际上,当人们处于伤病状态时,往往处于极度恐慌的状态,如果没有这项支持,可能在身体崩溃前,心理先崩溃,或者使救治效果打折扣。

  心理支持与危机干预是医学模式变化后的产物。据了解,传统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医学模式,仅仅认为疾病是生理因素变化导致的。后来发现心理因素对预防和治疗疾病有很大关系,因此有了心理医学模式的说法。再后来又发现社会力量、环境等也影响着疾病的防治。到目前,医学模式已从单纯的生物模式发展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我市的医疗机构在临床实践中,自觉或非自觉地使用过心理支持和危机干预,比如,非典时期,中山医院一位副院长就每天陪一位被隔离的疑似患者聊天,消除了她的孤独与焦虑症状。

  记者在昨日卫生局召开的市医疗紧急救援立体网联席会议上获悉,在紧急立体救援方面,心理支持与危机干预要优先进入这个体系。目前计划先对现有急救人员进行这方面的培训,下一步则考虑引进专业人才进入急救队伍。

  解读厦门医疗紧急救援立体网络

  你敢急救身边的病人吗

  我市向更多市民传授急救技能,但如果没有立法,一般人实施急救有顾虑

  记者 林小红

  掌握心肺复苏方法的人在人群中的密度是衡量一个地区急救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据了解,有这一技能的人在发达国家已达到20%,在我国却连千分之一都达不到。对于需要心肺复苏的病人,需要在4到6分钟内得到及时抢救,否则即使抢救过来,其脑部也要受损。据统计,目前我国9成以上的急诊病人送医时已过了抢救的有效时限。

  两个月前,市急救中心成立了一个培训部,目的是对社会大众进行基本的生命支持培训。特别是重要岗位,如交警、大型娱乐场所的工作人员等。

  这个培训部门成立两个月来,已有5家外资企业主动要求培训。一位外企老板说,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高中毕业前就已完成了基本生命支持的培训,之后还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而企业也要求一定比例的员工掌握这一技能,因此他们愿意把这些理念带过来。

  对急救人员,则要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和小儿高级生命支持的培训,极其重大伤亡管理课程的培训。培训机制也能提高紧急救援的立体性。

  在昨天的联席会议上,市急救中心提出厦门应尽快为急救立法。

  急救中心有关负责人说,在国外,碰到需要急救的人,每一个人都可以施救。在中国,除了人们不太懂得急救技术之外,没有相关的急救法也阻碍了大众甚至医护人员伸出援手。比如心肌梗塞引起的心颤,如果懂得急救知识,在心脏上捶一下,就有可能把人救活。可是,没有法律保护,即使掌握这一技能,万一捶下去没救活,就有可能引发纠纷。

  他呼吁,厦门有立法权,应尽快为急救立法。这样才能保证紧急救援的立体实施。

  边赶往医院边抢救

  急救车载信息平台将构成高级生命支持

  建立紧急救援立体网,少不了技术支持。我市正在致力开发车载信息平台系统。由于目前救护车上的人员、仪器、药品等有限,在事发地,只能建立基本生命支持。

  有了车载信息平台,就可在车上做相应的检查,如心电图、简单的血气分析等,并将检查结果和病史通过车载信息平台系统——GPS卫星定位传递给相关的协作医院,并接受相关医院的治疗指令,构成高级生命支持,在运送的过程不断发出信息和接受治疗指令和修正治疗指令。这一系统实施后,病人将得到全过程的最佳救治,减少死亡率及后遗症。

  今后与急救中心协作的单位必须要有较强的专科能力。所以,这一协作模式的探索,将可能从单病种入手,如中山医院的心脏中心,第一医院的烧伤科等。

  海陆空立体急救兼顾到台湾海峡

  在市医疗紧急救援立体网联席会议上,卫生局负责人说,厦门正在整合急救资源,形成海陆空的集成模式。昨天,海警三支队和交通部东海第二飞行大队相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并承诺,他们已成为紧急救援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在过去,他们只是协助或提供支持。东海第二飞行大队的直升飞机将直接接受急救中心的指令,转运伤员,不需经过协商。

  我市医疗急救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岛内,市急救中心急救圈130多平方公里,我市实施海湾型城市发展战略后,急救圈将扩大至1500平方公里,急救半径随之扩大。急救中心将迁往集美,在未来两三年建成业务用房面积达3000平方米以上的紧急救援中心。增加应对各种突发传染病的急救车冲洗、消毒用房,增加战时地下医疗急救中心用房,增加医疗救助信息系统用房。

  紧急救援中心还将辐射到台湾海峡和闽南沿海。

  (林小红 张应昂 厦门晚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中国国际通讯技术展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南方周末内地创富榜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凤凰卫视中华环姐大赛
高峰那英情感风波
狼的诱惑-终结版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