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全社会关注(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02:40 人民网-华南新闻
  王信琳
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全社会关注(图)
对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十分重要

  资料图片

  由于我国转型期的复杂性和国情的特殊性,加上我国人格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滞后性,在社会变迁和个人成长中,青少年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压力,承受着比成人、比西方青少年更多的心理问题和精神困惑,已成为我国转型时期亟待疏导和重点帮助的弱势群体。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在越来越多的未来风险面前,如何加强青少年人格教育,形成全社会都来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氛围,不仅是青少年的立身立业之策,也是关乎国家命运前途的立国立家之本。

  ———编者

  马加爵匆匆走完了从农村孩子到大学生到杀人犯的人生历程。他的叛逆行为是极度理智丧失的超乎寻常的个别现象,不具有典型性;但他引发叛逆行为的叛逆心理在青少年中则带有典型性和普遍性,成为青少年反叛人格的代表和象征,具有深刻的符号意义,值得教育工作者、家长和全社会的重视。这就是马加爵事件对我国并不完善的青少年人格教育具有的深刻提示。

  马加爵事件对我国并不完善的青少年人格教育具有深刻提示

  在我国现阶段,具有人格缺陷的青少年较为普遍:他们的不良认知得不到正确指导和调整;长期压抑的心理得不到疏导和调适;青春期躁动的情绪找不到合理宣泄的管道;负面竞争的压力得不到适时有效的减缓;最为致命的是,他们的精神世界里缺少了一个把握人生方向盘的信念和追求。当叛逆心理到了无法自己又无处宣泄时,心灵伤害和肉体毁灭将是必然的选择,这是对自杀和他杀唯一可以找到的合乎逻辑的解释。但是悲剧总在发生: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爱荷华大学校园里,我国留学生因嫉妒生恨残杀同学和导师,造成7死一伤的震惊世界的悲剧至今还留在记忆里;今天在云南大学校园里,马加爵因小事一触即发,由反叛心理引发了非人性残杀4名无辜同学的行为又在发生;不知道明天还有什么会发生……

  青少年的人格是遗传、环境、教育、自我实践的合金,其中健全的社会环境是青少年发育成长的决定性因素,良好的教育则是青少年发育成长的主导性因素。两种外在因素共同起着潜移默化、主动引导和外力内化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孕育滋养着青少年人格。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生存环境和提供良好教育条件,就成了各国政府竭尽全力的事情。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各种矛盾事件多发的时期,从环境而论,无论是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生态环境、人际环境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就教育而论,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信仰教育、人格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都一定程度地存在着刻板僵化、政治化、非公正性、甚至缺位等严重问题,妨碍了健全人格成长平台的构筑,影响着青少年对环境教育作用内化过程中对信息的正确筛选,影响着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育。

  目前我国青少年面临着来自社会变革和个人成长阶段的突出问题:一是社会转型时期诸多问题急剧变化对他们心灵的冲击震荡;二是个体生理心理急剧变化对心灵的冲击震荡。由于我国转型期的复杂性和国情的特殊性,加上我国人格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滞后性,青少年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将承受着比成人、比西方青少年更多的心理问题和精神困惑,成为我国转型期亟待疏导和重点帮助的弱势群体。早在100年前美国走工业化道路时,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为了减少青少年的心理和精神困惑,美国成立了青少年指导委员会,直到20世纪30年代有了心理测量以后才改为心理咨询,此后心理咨询组织始终伴随着青少年,成为“助你健康”与“助你成长”的重要机构。由于诸多因素,我国对青少年的指导不是遵循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的规律从基础做起,逐渐实现教育素质的提升,而是倒置过来从政治高度入手,从思想教育的层面开展,忽略个性教育这一基础环节。即便高层政府重视到了个性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制度技术层面的原因,这方面的教育目前还停留在理念“说”的层面,“做”的层面相对滞后。青少年心理素质亟待优化、精神追求亟待提升,在理念、制度技术层面都得加以考虑,这是转型期社会管理与人格教育中的大课题。

  马加爵事件凸现和暴露出我国社会在管理制度、社会环境、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缺陷,需要社会综合治理来加以根治

  在分析马加爵事件的时候,对影响马加爵人格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环境因素,我们有较多慨叹。如生存条件不足:“三农”问题严重、城乡差距过大、农民受到歧视、农村青年就业严峻、竞争压力过大等等;如个性发展受到限制:学校片面追求成绩、忽视个性培养、忽视心理教育、忽视精神健康、精神产品物质化现象严重等等;如社会管理中的不公:腐败现象层出不穷、社会不公现象较为严重等等。这些因素直接与间接地作用于人格形成中的马加爵。

  在进一步的分析中,我们从“加爵”的名字中还感受到中国农民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其中也折射出农民对自身命运的不满。作为弱势群体子弟的马加爵,要改变命运的路径十分有限,“读书”便成为摆脱贫困路径的首选。“读书”赋予的功利色彩越来越浓,原本的读书兴趣和快乐就越来越淡。当读书的本原意义即获取知识、陶冶性情、塑造人格、获得生命乐趣等渐渐被就业、跳农门、当官、发财、改变命运等附加意义取代,而附加意义朝畸形方向发展并受阻时,人格的扭曲和变形必然发生。同时,我们还发现马加爵年轻的心理并不单纯:有改变命运、出人头地的个人追求;有功利甚强索然无味的功课压力;有对社会不公和不满的无奈;有学业竞争中的自负与自卑;有做人的较真与散漫;还有对未来无预期的迷茫和无信仰支撑精神空洞化的感受;有渴求理解而又闭锁的青年心态……这些矛盾的元素集合后再由“自我为中心”的酵母搅和,他会自感恐慌并不愿他人知晓,于是在狭隘矛盾的内心世界里构筑了一道与他人隔绝的心理防线。他敏感孤独、压抑封闭,下意识中如一头受伤的羔羊,哪怕些微事件都可能唤起他内在心理的反抗,这种反抗是一种内心无助的宣泄,是一种心理逃遁的表现,悲剧就由此引发。

  人格的完善比知识的完善更重要,愿人格教育的现代理念能牢牢地扎根于我们的国民意识中

  教育是青少年人格形成过程中的主导因素。在教育体系中,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构成了人格教育的链条,环环相扣。

  从家庭层面看:马家爵父母具有农村父母的善良和朴实,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当之无愧;然而由于生计和个性的原因,他们与孩子的沟通几乎就是零。这一疏漏让马加爵在人生历程中始终没有靠岸的感觉,当心理压抑需要舒缓释放的时候却不能在父母家人那里找到社会支持,无法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和疗治,由此造成深深的遗憾。

  在学校,教育的本末倒置的通病较为严重:重成才轻成人,重技艺轻人文,重分数轻心情;缺乏生命尊重和人文关怀,缺乏同伴教育与团体心理培训,缺乏人际交往的技能训练和游戏实践等等。

  至于在社会层面上,我们的现实条件和国民素质都未达到普遍关心下一代成长的程度,帮助青少年树立信仰信念和精神追求还做得远远不够。

  人格教育的要旨是帮助青少年培养现代意识和现代人格,学会做人和做事,学会面对挫折和走向成功,培养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它贯穿于青少年整个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在越来越多的未来风险面前,人格教育不仅是青少年的立身立业之策,也是关乎国家命运前途的立国立家之本,愿社会各界接纳并共同为之努力。

  (作者系广州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华南新闻》 (2004年10月28日 第七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中国国际通讯技术展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南方周末内地创富榜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凤凰卫视中华环姐大赛
高峰那英情感风波
狼的诱惑-终结版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