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合育:一个全新的视角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08:27 光明日报

  周洪宇

  所谓“合育”,是指以和合、合作、交往等思想为指导而对年轻一代实施的一种教育,目的在于使他们既能善待自己,又能正确地对待他人和社会,成为合群、合作、合享的一代新人。

  笔者之所以提出“合育”这一理念,一方面是基于对当前世界教育发展大势的关注与顺应。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报告(如《学生生存》、《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等),反复强调各国应注重培养学生与他人共同生活的能力,把它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来抓。教会学生合群与合作、理解与尊重,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潮流。

  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对我国教育现状的基本认识。目前我国教育存在着两大基本“国情”:一是穷国办大教育,二是独生子女日益普遍。我国拥有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独生子女大军。独生子女已经并将继续成为我国受教育者的主体,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将是我国要长期面对的重大问题。独生子女的活动方式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独生女子在家里没有玩友,没有竞争对手,只能与成人为伴。这样他们就很容易受到成人过多的呵护,或者被过多的期望和压迫,很难有一个和谐自由的人格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由于独生子女往往每天被大人们诱惑着或逼迫着去考虑学习、分数、名次,很少有与同伴交往的时间,这就使得独生子女的生活变得日益乏味、枯燥、呆板和单调。此外,就居住方式来看,城市里的独生子女目前大多住在彼此隔绝的公寓里,少有交往,难有交流。

  以上状况对独生子女的不良影响是很大的。首先,这易于造成他们的感觉钝化。对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无动于衷,其次,会使他们的疾病增多。面对学习与升学的巨大压力,孩子们往往感到紧张、压抑甚至恐惧,再次,会造成他们的人格扭曲。出现程度不等的孤僻、自私、自闭、自傲、自卑、消沉、怯儒、情感冷漠、言行过激、意志脆弱、性别倒错等人格的扭曲和不健全。另外,各种加班加点、培训培优,不仅使孩子们失去应有的生活乐趣和生命活力,而且还极易造成他们的个性压抑和兴趣单一。长此以往,他们的个性必然被压抑,进而产生逆反心理,表现出对周围一切的反感、厌恶、恼怒乃至仇视。

  上述状况与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学会生存、学会交往的时代潮流极不相符,也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素质相距甚远。我国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该从现在就注重确立“合育”理念。这不仅是我国教育的应时之策,而且是当务之急。

  “合育”不仅是基于中外教育现实与趋势提出来的,也是对中外有关思想、理论的吸收、改造和发展。

  在我国古代对于合群、合作以及和谐思想非常丰富,许多思想家、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养成年轻一代的这种品德,强调人应该与他人、与社会、与周围的一切和谐相处。孔子曾言:“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认为人之礼只有和谐、恰当、恰到好处,才最难能可贵;《中庸》则把“中”、“和”提到了一个高度,认为它们首先表现为人对周围世界的态度,即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同时也是宇宙万物存在的根基和依据,即所谓“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于源远流长的和合思想,则更为众多思想家所推崇。

  合作教育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想,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下兴起的,它汇集了多个国家的著名教育理论,如前苏联的合作教育学、美国罗杰斯的人际关系理论、德国的交往教学论、美国斯莱文的合作学习理论等。合作教育理论对新技术影响下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认真反思,注重教师与学校领导、学校与社区、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学生等关系的健康与协调,尤其注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认为人历来就是学校教育的资源之一,应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来扩展教育的力量。不过,合作教育所关注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在师生关系的视野之内,并且主要地把师生关系作为学校教育的资源和力量来看待;“合育”则力图突破这种局限,特别注意养成年轻一代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世界的良好态度和认知。因此,“合育”这一理念是在对合作教育理论批判吸收的基础上提出的。

  “合育”对西方的多元智力理论也有所借鉴。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出版了《心智的结构》一书,系统阐述了他的智力观。他把智力定义为“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认为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合育”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正是对自知一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等的重视和开发。

  “合育”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合群。现在我国的年轻一代多是独生子女,往往对自己缺乏一个准确认知与定位。培养合群精神,就是培养他们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观念。这是“合育”整个流程的基础阶段。要做到这一点,应该遵循由内到外、由此及彼的原则,从以下方面入手:

  认识自己。应该使他们懂得,在家里,他们只是普通的家庭成员;在学校,也只是学校集体中的普通一员。在家里他们没有也不应该有任何特权。只有使独生子女们具有了清醒的自我认知,才有可能逐渐培养起他们的合群精神。理解他人。认识自己还只是为合群精神的培养奠定了必要的基础,要真正培养起他们的这种精神,还要教育他们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人。要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会容忍别人的不足。只有学会以包容、宽和的原则来处理人际关系,才能真正养成合群的精神。关注社会。从学习阶段开始,就应该改变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活动方式,使他们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养成他们的合群精神。

  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就是要鼓励独生子女与他人在生活上相互关心,在学习中相互协作、共同提高。这是“合育”整个流程的中间阶段,也是联结合群、合享的重要环节。合作不仅表现在学习上,也表现在生活中;合作的对象不仅是学习的同伴,还有家长、教师以及周围其他人;合作的前提是信息的沟通与资源的共享,实质则是相互关心与相互协作。只有养成这样的合作意识,才能使独生子女真正走出狭隘的圈子,成为性格活泼、充满爱心的一代新人。

  合享。所谓合享,就是共同享有合作后的成果,共同分享努力后的喜悦。如果说合群是“合育”的基础,合作是“合育”的手段,那么合享就是“合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合享观念,就是要使独生子女们破除狭隘、自私的陋习,学会与他人共同分享、共同拥有。这是一个完整的“合育”流程的最后环节,也是“合育”整个进程能够顺利进行并且不断深入的推进器和增效剂。只有切实养成独生子女的合享观念,“合育”才能说是真正落到了实处。

  合群、合作、合享,是前后衔接、层层递进的三个环节,共同构成“合育”的一个完整的流程。客观事物是千变万化的,对年轻一代的教育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因之,实施“合育”也应该流程相继,常抓不懈。而且,既然“合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那么实施“合育”就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需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近年来刘海洋、马加爵等事件的相继发生,更是给我们全社会敲响了警钟,只有全社会来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加强德育和合育,青少年才有可能茁壮健康成长。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中国国际通讯技术展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南方周末内地创富榜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凤凰卫视中华环姐大赛
高峰那英情感风波
狼的诱惑-终结版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