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红棉》红遍全国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08:42 南方日报 |
《风雨红棉》红遍全国 获文华大奖的这台舞剧将在广州连演两场 本报讯广东歌舞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舞剧《风雨红棉》,不久前摘取了中国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大奖,实现了广东在这个奖项上零的突破。为了让广大观众能欣赏到这台舞台艺术精品,《风雨红棉》将于11月4日晚和5日晚在广州友谊剧院连演两场。 舞剧《风雨红棉》由省文化厅策划组织,是实施广东省文化精品工程的一个重点项目。在该剧创作、排演过程中,省委、省政府领导给予了有力支持,多次对该剧作出重要指示。该剧参加第7届中国艺术节时,省委副书记蔡东士和副省长雷于蓝等亲临杭州指导。而广东歌舞剧院创作排演该剧历时两年多,反复锤炼,多有创新。 该剧取材于大革命时代广州起义烈士周文雍、陈铁军举行刑场上的婚礼的故事,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爱国主义的主题,在舞台艺术形式上大胆突破过去革命题材符号化、模式化手法,用日常生活化的形体动作、舞蹈语汇来表现革命者更人性化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它于2002年12月在第8届广东省艺术节上一炮打响,囊括几乎所有项目的一等奖。到目前为止,该剧已在国内演出50余场。 上月中旬在浙江杭州举行的第7届中国艺术节上,《风雨红棉》献演两场均座无虚席,剧情深深感染了广大观众。文艺界专家认为,该剧以舞剧的形式表现刑场上的婚礼这一广东现代革命历史题材,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使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得到有机的结合,堪称艺术精品。 除了文华大奖,该剧还获得文华奖5个单项奖:编导奖、男主角奖(汪洌)、女主角奖(李舒)、作曲奖和舞台美术奖。 据了解,《风雨红棉》下月4日、5日在广州友谊剧院汇报演出时,国家舞台精品工程的评委也将莅临观看。演出对外公开售票,最高票价180元,最低票价50元。 剧情简介 1926年,大革命时代的广州,富商小姐陈铁军为了追求独立自由,在表妹思贤的帮助下逃出父亲安排的“禁锢婚礼”,与正在宣传革命的共产党人周文雍相遇。两人在百年老字号陶陶居茶楼相识,在革命活动中相知,彼此间产生了爱情。国民党反动派背叛了革命,大革命转入低潮,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广州,他们坚持着共同的理想,与敌人展开殊死的斗争,把自己的感情埋在心底。 1927年,由于革命转入地下活动,组织上要他们假扮夫妻,建立党的联络机关,并筹备起义工作。在腥风血雨的环境中,他们相互加深了解。夜深人静时分,起义前夕的革命激情与个人炽热的情感交织着、燃烧着,两人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广州起义的枪声响了,他们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攻打敌军指挥部的战斗中。起义失败后,他们双双被捕。在行将告别这个世界之时,他们怀念着战友,对生命和战斗的生活充满眷恋,并携手宣布了震撼世界的刑场上的婚礼。 国家舞台艺术文华奖 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专业舞台表演艺术政府最高奖,1991年经中宣部批准设立,迄今已举办10届。设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和单项奖。其中文华大奖只颁发给最突出的优秀剧目,每届从获得新剧目奖的作品中甄选出。单项奖则包括剧作奖、导演奖、编导奖、音乐创作奖、舞台美术奖和表演奖。 获本届文华大奖的10台剧目,是从参加中国艺术节的51台新剧目中选出来的。 省文化厅副厅长、总监制余其铿: 精品时代红色经典 记者:您认为这部剧取得一系列辉煌成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余其铿:《风雨红棉》从2002年3月开始创作至今,历时两年多,精益求精,基本达到了专家叫好观众叫座的初衷。归结起来,我认为它的成功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其一,科学的策划和正确的题材取向。市场经济在呼唤崇高,呼唤诚信,浮躁的城市在呼唤英雄的回归。同时,我们也想充分利用广东的历史文化资源,而“刑场上的婚礼”是大众熟知的一段历史绝唱,我们相信这一革命爱情的艺术再现一定会令人震撼。 其二,重视现代审美需求,立足艺术创新。我们把英雄从神坛上请下来,从当代人的视角去演绎陈铁军与周文雍的人生历程,我们还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去营造舞台,舞美景物是斜视的,这种突破所造成的不稳定感是为了烘托大革命年代这个不稳定的年代,给人强烈的新鲜感。 其三,重视本土资源,培养优秀人才。我们没有花大价钱请“大腕”来“优化组合”,主创人员基本上都是本省的,他们熟悉本地题材资源,演出队伍也全部是广东歌舞剧院的演员,他们保证了这两年来的演出。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演员的水平有待提高,但我们不去做为了拿奖牌而请“外援主角”演几场戏的“短期行为”,而是让我们的演员在艺术实践中成长。 记者:现在有很多轰动一时的艺术作品,在热闹了一阵后便销声匿迹了,您认为《风雨红棉》会重蹈覆辙吗? 余其铿:荣获大奖诚然是莫大的荣誉,但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品牌效应。获奖归来,《风雨红棉》开始了新的征程,计划到全国各地和境外演出,准备接受更大范围观众的检验。该剧还在修改提高,希望通过努力,使这台优秀作品成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红色经典”。 总编导、广东歌舞剧院院长文祯亚: 热情全部释放在排练场 眼前的文祯亚与两年前相比憔悴了许多。在荣誉面前,这位风华正茂的艺术家却表现出了宠辱不惊的本性。他对自己为《风雨红棉》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始终不愿多谈,不断强调剧组的整体贡献。说到动情处,这位曾经受过无数挫折的北方汉子几度哽咽。 很多演员因此剧落下一身伤病 记者:您认为这部剧为什么能取得这么辉煌的成绩? 文祯亚:我认为得奖是必然的。这部舞剧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眼光。剧本、表演和舞美各方面都是精益求精。剧本数易其稿,演出两年以来对它的修改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演员和工作人员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很多演员因为这部剧落下了一身伤病。另外,取得成绩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观众的肯定是我最幸福的事情 记者:当前艺术的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厚,在这种浮躁的背景下您怎么能潜下心去创作一部精品呢? 文祯亚:一个艺术家最大的痛苦不在于物质上的清贫,而在于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从事艺术事业这么多年,观众的肯定对我而言是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情,我想这是能静下心做点事情的原因。另外一点也很重要,我认为即使在艺术领域,精品意识和市场化道路并非矛盾,但只有真正有价值的作品才能寻找到广阔的市场。好的艺术作品和成熟的市场运作两者结合才能有良好的效果。《风雨红棉》在艺术上取得成功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排完这部剧我进医院躺了3天 记者:在《风雨红棉》排演两年的风雨历程中,您有什么特别深刻的感受? 文祯亚:在剧本没有形成以前,我曾经连续一个星期泡在省博物馆里研究那里收藏的关于周文雍和陈铁军的资料,就在那时,我发现原来陈铁军在投身革命之前曾经有过一段很不幸福的婚姻。这段经历对于她后来成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非常重要,所以在剧本中便有了“禁锢的婚姻”这场戏。这部剧排练过程中,我天天和演员一起待在排练场里,那段时间我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排完后我因为疲劳过度晕倒了,进医院躺了3天。但是我觉得这些辛苦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面对荣誉和掌声我反而平静了 记者:《风雨红棉》给您带来了很多荣誉和掌声,您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文祯亚:首先想说的是,我从来没有为这些荣誉激动过,我也并没有觉得我个人有多么辉煌。我所有的热情都在排练场上、在舞台上、在和剧组人员同甘共苦的过程中释放了。现在,面对这些荣誉和掌声,我反而平静下来了。 男女主角汪洌和李舒: 为了事业值得付出代价 日前,记者在广东歌舞剧院排练场见到舞剧《风雨红棉》的男、女主角汪洌和李舒。他们是怎么样在排练场摸爬滚打,与《风雨红棉》一起成长的呢?在回忆这部剧开排两年多来所经历的酸甜苦辣时,李舒数次潸然泪下,汪洌则低着头习惯性地揉着受伤的膝盖。 用现代人视角理解人物 记者:《风雨红棉》中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经历都离你们自己的生活很远,你们是怎样去体验他们的内心并将其化为舞台形象的呢? 汪洌:编导提供了很多相关的资料,让我们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剧中男女主人公的真实事迹。他还带我们去了周文雍和陈铁军的故乡以及他们活动过的地方寻找历史的足迹,我们在实地的体验中慢慢感受到了他们当年的痛苦、愤懑和激情。我试图用现代人的视角去分析和理解周文雍这个人物。 李舒:陈铁军并不是从大宅门里突然走上革命道路的,而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革命者的。这中间她经历了很多思想上的变化,我每次在排练之前,都要仔细地回味一遍她的思想历程,力图在舞台上把这个人表现得更丰满一些。 经历了脱胎换骨的过程 记者:《风雨红棉》给你们的人生和事业都带来了一些什么样的影响呢? 汪洌:我感谢《风雨红棉》,它给了我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也激励我在舞蹈事业上作出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李舒:我是在《风雨红棉》两年的历程中成熟起来的。一方面,这部剧给我带来了生命中前所未有的震撼,我第一次这么深刻地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在演绎人物的过程中,我自己也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历程。另一方面,这部剧使我在艺术上也逐渐成熟。在此之前,我没有主演大型舞剧的经验,这部剧既锻炼了我的专业能力,也坚定了我从事舞蹈艺术的信心。 膝盖在排练中严重受伤 记者:在《风雨红棉》的排练和演出过程中,你们有什么特别深刻的感受和体会?你们又怎样看待《风雨红棉》带给自己的荣誉? 汪洌:在《风雨红棉》参加第7届中国艺术节之前,我的膝盖在排练中严重受伤,医生很严肃地说,你必须长期静养,舞是不能再跳了,否则你以后行走都会受影响。但当时,是否要去参加比赛已经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所以我还是坚定地参加了演出。我想这些伤病可能会给我的人生造成严重的后遗症,但是我不后悔,我觉得为了自己的事业,这些代价都是值得付出的。 李舒:《风雨红棉》能有今天的成就,是整个剧团艰苦努力的结果,荣誉不是属于个人的,是属于整个集体的。它会成为一种动力,鞭策我们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攀爬高峰。 舞蹈艺术家舒巧、陈翘、朱萍: “床戏”升华情感 “拥吻”扣人心弦 《风雨红棉》之所以摘得文华大奖,著名舞蹈艺术家舒巧、陈翘、朱萍等认为,以情动人、抒发自然人性以及浓厚的地域特色是其成功的主要原因。 剧情感染观众 第7届中国艺术节评委会舞剧组组长舒巧说,《风雨红棉》之所以能最后夺冠,主要因为它不是在刺激观众的眼球,而是以情动人。她认为,编导在剧中很质朴地表现出对时代、对人物的感受,演员全身心融入表演中,把人物表现得很突出。整部剧始终在营造一种气氛,所有的舞美、灯光、服装等都没游离于主题之外。观众始终为人物的命运所感动,不像当今一些舞剧,内容繁复,舞美服装等过于华美,淹没了人物塑造。 充盈广州风味 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席陈翘认为,《风雨红棉》处处体现出浓厚的广州地域特色,许多细节的打造娴熟到位、炉火纯青。比如舞台布景中近10米高的老广州城市背景,老街、城墙、陶陶居、路灯、钟楼、珠江水等,浓浓的老广州风味渗透其中,使该剧增加了独一无二的地方文化氛围。 同时,《风雨红棉》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法。例如,舞台下起真“雨”,人物内心的情感与之交融,体现了“风雨”的题旨。 导演还大胆地设计了一段“精神婚礼”中的床上戏,通过床上的双人舞表现英雄人性的一面,从而使情感得到了升华,也为他们的“刑场婚礼”奠定了情感基础。最后,刑场上的“拥吻”扣人心弦,将整部剧的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抒发自然人性 浙江省歌舞剧院院长朱萍认为,一气呵成流畅自然,处处散发真情实感,是《风雨红棉》最打动人的地方。该剧虽取材于革命历史题材,但没有把英雄人物塑造成“高大全”式的脸谱化形象,而是注重自然人性的抒发。整出剧从头到尾都是表现人,人性之美最富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朱萍还比较了同为革命历史题材的曾获得过文华大奖的《红梅赞》,认为《风雨红棉》比之更加洗练、舞台形象更真实、更人性化。 记者手记 风雨人生 《风雨红棉》摘取了国家艺术最高奖项文华大奖,实现了广东在这一奖项上零的突破,这是载入广东省艺术史册的重要一幕。当人们惊讶于它的辉煌战绩时,又有多少人能感受到绚丽背后的艰辛?两年多来,《风雨红棉》演员浑身的伤病、编导鬓角新添的白发、工作人员憔悴的面容都见证了他们为之付出的代价。在越来越多人把追求商业价值作为终极目标的时候,这些艺术家所体现出来的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也许比获奖本身更值得我们关注和敬佩。 《风雨红棉》总编导文祯亚曾在获奖感言中说,一个艺术家最大的痛苦不在于物质上的清贫,而在于没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他还曾笑言,生活上知足常乐,艺术上精益求精。举重若轻的几句话显示出他对人生、对艺术的深切体悟。对这个曾经为了创作舞剧《星海黄河》连续一个月几乎都靠方便面生活,为了创作舞剧《梅兰芳》连续一个星期没有合眼最后深度咖啡中毒的艺术家,我们无需对他有更多的溢美之辞。当他坦言对所有的付出都不后悔时,我们热切地期待他能在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风雨红棉》的演员特别是男女主角,理所当然地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两年多的风雨历程让他们在艺术和人生上都实现了艰难的蜕变成熟起来。这些年轻的舞者曾无数次为了体验剧中人物性格而夜不能寐,无数次的表演都是打了“封闭”才能忍痛上场。在聚光灯下,他们不止一次地流下了眼泪,其中的酸甜苦辣惟有他们自己能够真正体会。当同龄人还躺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他们已经在舞台上摸爬滚打,一身伤病;当同行们在各种各样的商业表演中收获丰厚的物质利益的时候,他们还在清苦的环境中一心想要圆艺术之梦。这些将青春奉献给舞台,奉献给观众的年轻人给艺术界带来了一股清风,同时也带来蓬勃的生机和无限的希望。 十年磨一剑,甘苦心自知。《风雨红棉》不仅获得艺术上的成功,而且展示出一群艺术家在滚滚的商业浪潮与充满喧嚣与躁动的环境中对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这种精神带给我们无限的激励。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张燕驰 实习生 郑华玲 图片由广东歌舞剧院提供 图: 冲破“禁锢婚姻”,陈铁军投身革命。 舞台上下起真“雨”,体现“风雨”题旨。 刑场上的拥吻,将剧情推向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