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10:32 人民网

  编写高质量的社会学基础教材

  中国社会学学会会长 郑杭生

  现代社会学的诞生已经有16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传入我国也有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提议下,我国社会学的恢复与重建得以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同步进行。自那时以来,在费孝通、雷洁琼等老一辈社会学家的带领下,我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社会学正越来越显示出自己的重要学科地位。

  但也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学的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局限:第一,受美国社会学影响较大,过于强调经验研究,对西欧社会学的研究重视不够,对理论建设的关注不够,经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存在某种程度的失衡,经验研究本身则存在低水平重复的现象。第二,社会学教材参考、借鉴西方社会学的概念框架、知识体系和分析视角是对的,也是必须的,但创立适合我国社会实际情况的概念框架、知识体系和分析视角的努力显得不够自觉,对本土文化与社会的分析不够深入,中国化的程度和水平还不高。在世界社会学格局中,我国社会学仍然处于弱势地位,争取社会学话语权的努力还有待加强。第三,马克思被公认为社会学的重要创始人,但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不足,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历史及其它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作用缺乏深入研究,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第四,社会学在研究和运用我国改革开放实践中所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它们与社会学的内在联系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促进社会学学科的健康发展,一个关键问题就是编写高质量的基础教材。20多年来,国内学者引进和编写了大量社会学教材,为社会学中国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教材体系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总的看来,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并且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上面提到的局限。为了推进社会学的中国化,促进社会学学科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学知识的应用,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好的社会学专业人才,极有必要组织编写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反映中国社会实际、特别是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充分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优秀的社会学思想和社会学成果,并能够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社会学基础教材。

  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这次教材的编写要从头开始,另起炉灶,而是强调应在分析现有教材优点和不足的基础上,充分汲取现有教材的优点,尽量避免现有教材的不足。也就是说,这次编写的教材应该是、也必须是现有教材的提升,即提升到上面所说的水平。

  编写社会学的新教材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创造性工作,应把编写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编写能够体现中国特色并具有国际影响的《社会学概论》等精品教材,必须首先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和西方社会学两大传统知识体系,研究我国社会发展所经历的深刻变迁。具体来说,就是按照教材提纲确定专题,围绕专题系统研究以下内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对社会学研究领域的指导作用;国外社会学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国内社会学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实践对于社会学研究的启示,并对这一实践经验进行可能的理论概括。

  此外,为了具体说明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学的贡献,还必须开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史的研究,着重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阐述的社会学思想;研究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等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阐述的社会学思想;同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社会学思想进行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理清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发展的基本线索,提炼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并将其运用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学概论》的编写工作中去。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改革开放的深入,非经济因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以非经济因素为切入点、以协调发展为主要视角的社会学,日益显示出自己存在的重要价值和地位。社会学作为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意义重大,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意义重大,对于增进人们的社会知识、树立正确的社会观意义重大。努力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是社会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坚持科学的态度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洪大用

  编写高质量的社会学教材,是传承学科知识、规范教学活动、培养专业人才的关键环节,有利于我国社会学的不断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学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社会学学科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写全国通用的社会学教材,应坚持科学的态度,既讲继承又讲创新,既重理论又重实践。

  以科学的态度继承已有的社会学知识。社会学诞生以来,一代又一代社会学工作者为这门学科的发展贡献了真知灼见。我们编写社会学教材,首先要讲继承,也就是继承社会学的已有知识,这是学科发展的基础。但是,讲继承必须有科学分析的态度,而不是全盘照搬。我们要继承的应该是社会学知识传统中的优秀成分,特别是能够解释中国社会的成分。为此,对已有的社会学知识,应区分哪些是马克思主义的,哪些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哪些是关于人类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一般知识,哪些是关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知识;哪些是中国学者基于中国社会研究的独特发现,哪些是引进的国外学者的观点;哪些能够经受当代社会发展的检验,哪些存在着时代的局限;等等。

  以发展的实践丰富社会学的知识体系。时代在演进,社会在发展,以探索和认知人类社会为己任的社会学,自然也需要不断创新研究领域、研究观点、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并以创新的成果丰富已有的社会学知识体系。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巨大变化,已经超出了传统社会学的视野和范围,社会学的知识体系需要丰富和发展,否则就无法对变化了的实践作出有效的回答。事实上,很多学者正在从不同的角度对传统社会学进行反思。例如,有的学者批评传统社会学中存在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认为这种倾向限制了社会学对于当代环境危机的解释;有的学者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局限于民族国家范围内的社会学研究已经显露出重大缺陷;有的学者认为,当代社会已经进入全球风险社会,同以前的社会形态相比,其运行逻辑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社会学的一些理论范畴和概念必须加以改造;等等。因此,在新的社会学教材中至少应该体现实践发展所提出的理论问题。特别是传统社会学基本上是在关注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要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必要以我国正在发生的事情、正在遇到的问题为中心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丰富和发展社会学的知识体系。

  以本土的视野建构社会学的理论框架。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科学与研究自然现象的自然科学不同。一般而言,社会科学会因其所处文化与社会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学科品格与学科内涵。我们在建构社会学的知识体系时保持这个方面的自觉是很重要的,应有意识地推动社会学的本土化。编写我国社会学教材,首先一点就是不能满足于简单地介绍已有的社会学知识,而应从中国文化出发去理解社会学知识,努力完成社会学知识的中国化。要在中国文化中找到社会学的根基,这是非常艰巨而又非常重要的工作,可能需要不断尝试。其次,应该按照中国人的思维习惯组织教材内容,方便读者学习和理解。再次,在社会学教材中,应当体现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关注。一方面,应突出现代化实践是如何启示我们理解社会学的本质的;另一方面,现代化实践的成就与问题也应体现在教材中。

  以应用的效果来检验社会学教材的编写。教材归根结底是要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的。广大教师和学生是不是愿意用,是不是喜欢读,是不是能够从教材中获益,是检验教材质量的重要标准。假如编出来的教材不能进课堂、进头脑,编写工作就是失败的。如果我们在编写教材时,确实对已有的社会学知识采取了科学分析的态度,确实体现了中国人的视野,确实关注了发展着的实践,就有利于教材质量的提高,有利于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还应尊重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学习兴趣,采用一些技术性的手段,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例如,使用简练通俗的语言,插入必要的图表以及相关的经验材料,突出教材的关键概念和要点,设计合理的版式等。

  建立具有中国时空特征的理论框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景天魁

  我国社会学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得以重建并不断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为我国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提出了崭新课题。中央决定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并把社会学列入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这为我国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大好时机,必将把社会学的学科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根据我国社会学的现状,加强社会学学科建设,应努力建立具有中国时空特征的科学理论框架。

  关于空间性问题。任何国家的现代化过程,都离不开工业化、城市化,现在还要加上经济全球化,这些都是普遍现象。但由于空间性的不同,看似相同的社会现象却可以具有不同的社会学意义。“空间”首先是指地理空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差别很大,这种空间特征既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梯度推进提供了可能,也使贫富差距与地区差距叠加到一起,放大了差距拉大的社会效应。社会学所说的“空间”主要指社会空间,如社会活动的规模、社会事件发生的范围、社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等。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任何一个成绩除以13亿,就变得很小很小了;任何一个问题乘以13亿,就变得很大很大了。这就是规模的作用。当然,社会空间不仅仅指规模,这里只是以规模为例,说明社会空间特性对于解释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大量社会现象的意义。

  关于时间性问题。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许多应该发生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事情,被压缩和重叠在同一个时间段内。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代的太空育种,从古老的手工制作到现代的纳米技术,从荒凉的村寨到繁华的都市,都集中存在于同一个过程中。那些在早期现代化过程中被认为是矛盾的东西,如传统和现代、政府和市场、国家和社会、个人自由和社会责任,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却既相互需要又相互补充,既相互冲突又相互协调。此外,我国改革开放面临特定的历史机遇,抓住了机遇,我们就能赢得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和平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的改革开放重塑了社会的时空结构,而从社会的时空结构中又可以更好地解读我国的改革开放,这就是改革开放的社会学意义。由此出发,我们就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我国社会发展的经验,在社会学教材建设中充分反映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学意义。这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梳理我国改革开放鲜活的经验事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因此,有必要对这些丰富的经验事实进行梳理,选择最能够体现上述时空特性的事实,从社会学的视角加以解读。比如农民工的流动问题。我国每年有数以亿计的农民工流动于中西部和东部沿海、城市和农村之间。如此大规模的流动,历史上不曾有过。体现于其中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形成于其间的人的社会化,发生于其时的社会分层和社会结构的变化,都极具社会学意义。

  阐释我国改革开放特殊经验的概念和命题。概念既是经验的升华,也是科学认识的重要成果。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产生了许多新的概念,如联产承包责任制、村改居(居委会)、小康社会等等,都具有丰富的社会学意义。命题是运用概念所作出的判断,它建立起概念之间的联系。我国改革发展中的许多重大命题直接就是社会学的命题,如发展是硬道理,需要我们深入阐述它们的学术内涵。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也是社会学的命题。如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贯穿社会学发展全过程的基本问题;城乡协调发展,是社会现代化过程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说,就是社会学中的社会结构变迁问题;区域协调发展,实际上是社会学一直关注的先富和后富的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环境社会学的最高命题;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则是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必须审慎对待的重大社会问题。在改革开放的新时空框架内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阐释,应是我国社会学发展和教材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建立具有我国改革开放新时空特征的理论框架。有了丰富的经验事实,有了大量的概念和命题,再建立相应的理论框架,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中国社会学就具备了经验基础、认识基础和必要的学术积累。事实上,社会学自诞生以来,从未定于一尊。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社会学,学派众多,争奇斗艳,这正是这门学科贴近社会需求、富有活力的表现。立足于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中国社会学,必将在世界社会学大厦中占有一席之地。毋庸置疑,社会学的一些基本视角、基本方法、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如社会行动和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等等,都应在中国社会学教材中得到体现,但对这些问题怎么表述、怎么分析,则应该并且可以具有中国特色。创建体现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空特征、与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相称的中国社会学,是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不懈的努力。

  《人民日报》 (2004年10月28日 第九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中国国际通讯技术展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南方周末内地创富榜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凤凰卫视中华环姐大赛
高峰那英情感风波
狼的诱惑-终结版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