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发现世界最早鸟类胚胎化石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13:46 人民网 |
10月22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与张福成的一篇题为《中国早白垩世一件早成性鸟类胚胎化石》的论文,报道了一件发现于辽西地区鸟类胚胎化石,称其代表了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保持最为完整的鸟类胚胎化石。 报道称,新发现的胚胎在被埋藏前可能还包裹在一个卵形蛋内。蛋的大小比普通鸡蛋略小。但化石中没有保存任何蛋壳的证据。胚胎的骨骼十分完整,躯体蜷缩成团,头部很大,脚爪大而弯曲。依据胚胎保存的姿态特点推测,这一原始胚胎处于胚胎发育的最后阶段,已经临近出壳。据悉,此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鸟类胚胎化石来自晚白垩世的地层,不仅胚胎骨骼保存不完整,而且没有羽毛保存。 白垩世是反鸟类最繁盛的时期。反鸟就是与进步鸟类、包括现生鸟类的个别骨骼形态正好相反的鸟类。新发现的鸟类胚胎化石产自义县的义县地层组,地质时代属于早白垩世。科学家根据这一鸟类胚胎的骨骼特征,判断这一鸟类属于已经灭绝的反鸟类,为小型的树栖性种类。 现生鸟类胚胎发育分为早成性和晚成性两种模式。一般来说,早成雏一出壳,就能睁眼,全身披有绒羽,具有一定的维持体温和运动的能力,并且能够独立取食,如我们熟知的小鸡、小鸭子。晚成雏出壳的时候全身基本裸露,不具备独立运动和取食的能力,要依赖亲鸟的照顾,如小麻雀、小鸽子等。多数学者认为,在鸟类演化的过程中,早成性鸟类首先出现,后来才出现了比较进步的晚成性鸟类。新发现的鸟类胚胎骨骼发育良好,从其保存羽鞘和羽原基的印痕看,这一胚胎还具有非常发育的羽毛,虽然还没有成鸟羽毛才有的羽轴和羽枝的结构,但可以判断出其飞羽已经十分发育。所以这一研究发现为早成性鸟类首先出现的理论,提供了或许是迄今最重要的化石证据。新发现的鸟类胚胎化石和现代鸟类还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它的上下颌具有真正的牙齿,但还没有具备卵齿。在现代鸟类的胚胎发育过程中,卵齿是位于上喙末端的一种构造,专门用于破壳用,因此在鸟类破壳后就逐渐退化消失了。推测这一原始的鸟类可能依赖锐利的脚爪来完成类似的破壳功能。 科学家称,这一发现不仅对研究鸟类胚胎发育演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可能包括许多有关羽毛起源进化的重要信息。 (张万连张辉)来源:《辽宁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