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选拔,为何“海归”优先?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8日22:02 人民网 |
网友:余丰慧 北京将面向全国公开选拔15名副局级领导干部和市属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参与首都现代化建设,这是北京市委组织部部长赵家骐昨天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的。符合条件者可通过组织推荐或者个人自荐等方式报名,在同等条件下,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将优先考虑。(10月27日新京报) 几年来,公开招聘干部已经在各个层面展开,也已经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一大批优秀人才通过公开招聘渠道走向领导岗位,这些人才在其岗位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促进了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从总的方面看,通过公开招聘选拔上来的干部整体素质是高的,能力是强的。 然而,在招聘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公开招聘体现的应该是机会均等、公开公正公平,但是,一些地区在招聘条件上存在着对于被招聘对象不均等对待的现象。比如,北京这次公开招聘工作,明确规定:“在同等条件下,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将优先考虑”,笔者认为十分不妥,不知这项规定是否有充足的理由。类似北京的这种情况,全国普遍存在。 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存在于公开招聘中,将不利于干部选拔工作。首先,附加类似的条件,不能体现机会均等、公正公平原则。无论是海归或者是本土人才,都要看其能力、学识和人品,也就是常说的德才兼备原则,不能人为划分海归和本土这个界限,更不能把是否是“海归”,当作优先录用的条件。其次,类似这些规定,是对本土人才的大大不公,存在公开歧视本土人才的嫌疑,将严重打击本土人才的积极性,不利于今后的公开招聘工作,毕竟本土人才占大多数,在我国的人才队伍中是主流。再次,这个条件,看似是对海归人员的优惠待遇,但从长远来说,并不利于海归人员的成长,对吸引现有海外人才回国,也有副作用。因为,如果我们把海归人才与本土人才放在一个条件上对待,那么,一些出国学习人员就会一门心思奔着海外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校,奔着实实在在地到海外学习知识和本领的目的去,而不会存在个别人员到海外“镀金”、增加筹码和背景的目的去。所以说,这样的规定,对海归人员的长远发展很不利。最后,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随着中国融入世界政治、经济各个领域的加深,最终在用人上应该彻底消除海归这个概念,我们不能人为扩大这个差距。总之,既然是公开招聘人才,就应该有公开、公平和公正的招聘条件,这样才能使所有参加竞聘人员感到公平、感到不受歧视,也才能真正招聘到合格人才。对于我们目前在公开招聘人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这样才能使所有人才脱颖而出,为国家的建设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