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05:3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张志忠 点石成金,这听起来有些和今天曾经风行一时、骗倒了从平头百姓到高官教授的“水变油”的“神话”有些相近,但是,既然这一成语能够流传久远,那就应该有些内在的依据。至少,石头可以有各种蕴藏,可以含有铁矿金沙,也可能有金刚钻石啊。这是我读到北乔的军旅题材小小说集《口令的味道》所产生的强烈感受。 所谓点石成金,这里有两重蕴含。 军营被认为是锻冶人才的大熔炉,那些少不更事的毛头小伙子,在军事化的训练和管理下历练几年,就成了一个个男子汉气味十足的好兵,就被注入了一种终生不离不弃的特殊气质,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掩抑不住地张扬出来。就像《大拇指》中的那位退伍兵,就凭一只因为长期间用力过度而导致变形的大拇指,成为辨别一个在执勤中恪守条令规范、自我要求严格的优秀战士的重要标志;就像《口令的味道》中的新兵皮皮,自以为经过相关训练的好嗓子,喊出口令来,一定会比嗓音嘶嘶哑哑的班长威武雄壮得多,没有想到,军中的口令也和苏东坡的做诗秘诀一样,“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只有经过刻苦训练和潜心体会,深得军营生活的个中三昧,才能把口令喊出军人的味道,喊出“兵味”。只有经过在肉体和精神上的脱胎换骨的改造,石头才能化为真金。 然而,这种转化过程,既是有形有影,可感可知的,又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从走入营区到告别营区,时间的流水把热血沸腾的生命和青春燃烧的痕迹稀释得很淡很淡,要想将其转化成精致隽永的小小说,那就要求作家要掌握着点石成金的制胜法宝———不但说,军人在营区里经历了点石成金的历程,作家在表现这种转化中,也需要独具慧眼,匠心独运,能够在流水账式的平凡中,看取奇崛,发现真谛,从而构造自己的作品,实现从生活到艺术的点石成金。这里的独具慧眼,不是一句套话,而是显得尤为重要,就是要具有认识和把握营区生活底蕴的高度能力。就像《大拇指》中的那位退伍战士一样,他的那个手指,一定要遇到和他有过共同经历和共同的变形的大拇指的保安部经理,才会被格外看重,才会产生惺惺相惜的认同感。 于是,就不能不说到本书的作者北乔。他是一位非常年轻同时也非常勤奋的作者,先后有数部作品在军内外获奖。他的散文集《营区词语》和长篇小说处女作《当兵》,都是取材于现实的军人生活,他所擅长的,就是能够把和平时代的营区岁月表现得有声有色,趣味盎然。《口令的味道》所收录的数十篇军旅题材小小说,也充分展现了他的这一特长,短小精炼,以少胜多,构思精巧,可读性强。作品以普通营区的兵们为着力点,以兵们的生活为场景,以兵们的故事和情感为情节,兵味浓醇。当然,能够从被条例和命令规范得千篇一律的生活中发现生命的活泼韵律,能够在被军装和正步走齐步走调教得整齐划一的神态下发现千人千面人言言殊,首先需要的就是对营区的魂髓的理解,需要对战士的切肤的关爱,需要剖析人心烛照灵魂的精神高度。 北乔营构他的小小说,似乎很喜欢那种“曲终奏雅”的方式,这可能也是小小说的篇幅所决定的,“抖包袱”也罢,“揭谜底”也罢,都必须在千把字的范围内,亮出作品的闪光点来。这其中,我更推崇的是《口令的味道》、《棋王》和《平平安安回家》这一类的,它们的最后闪光,不是故事中的扣子,不是情节的前后顺序的置换所造成的悬念,而是对于某种人生哲理或者说“兵味”的进一步发掘,言有尽而意无穷,有限的文字造成悠远的意境,让人遐思,让人沉吟,似乎捕捉到了什么,却又难以用言语充分表达出来。 爱而知其恶,爱之深而责之切,从知其恶更显出理解和见识之深。北乔说,“我身边有一群我不敢忘却也不能忘却的士兵兄弟。我从他们中间走开,我的身躯走离了他们,但我的心永远与他们在一起。我找到了一种最好的想念他们的方法,这就是写作。我要在写作中与他们同在。”对战士、对军营的热爱,导致他对军营生活的负面有着深刻反思。一篇《列兵、下士和上士》,篇幅简短,却也揭示出军营中根深蒂固的论资排辈传统,“真理”在老兵或者说在上级手中,而且渗透到军营的诸多方面,形成无形的危害。这见出作家的敏锐,也丰厚了作品的思想情感容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10月29日 第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