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回应郝演苏:中国保险业没有泡沫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07:48 人民网 |
本报讯(记者李英辉)10月28日,中国保监会针对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提出的保险行业存在40%的泡沫的说法首次进行表态。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袁力表示,中国保险业没有泡沫。 1 “泡沫”是统计口径问题 郝演苏观点:保险市场40%是泡沫。 郝演苏把不属于保险保费收入的部分做了剔除,即把包括非风险保费业务收入以及投资连结保险和万能寿险业务中的非风险保费收入剥离出来。经过国际统计方法计算后,2003年,我国实现的保费收入3880.4亿元,实际不过2210.39亿元,“泡沫”超过四成。 保监会表态:中国保险业不存在所谓的“泡沫”。 个别学者在媒体上炒作的中国保险业存在“泡沫”的观点,实质上是个对统计口径的认识问题。 保费收入的统计口径没有个别学者所说的“国际惯例”。从保监会了解的情况看,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将分红和投资连接类保险产品的业务收入计为保费。我国现行的保费收入统计方法符合法律规定,而且和大部分国家的统计口径是一致的。 2 国际上不存在保险业发展固定模式 郝演苏观点:分红险和投资连接险发展过快,而传统的保障型产品还不足。 西方国家是在保障型保险产品基本饱和的市场环境下转向理财型产品的,但稚嫩的中国保险业却跨越性地选择了大面积开展类似的理财型保险业务。郝演苏指出,在2003年的人身险保费中,分红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为1670.01亿元,超过了人身险保费收入的一半。此外,还有约94亿元万能寿险和投资连接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 保监会表态:分红和投资连结等保险产品是保险业为防范和化解利差损风险而进行的产品创新。 国际上不存在保障型产品饱和后再发展投资型产品的固定模式。在国外,分红保险属于传统产品,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投资连接保险推出的时间相对较晚,但其产生的真正背景,并不是保障型产品已经饱和了,而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保险业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技术进步所进行的产品创新。 1996年至1999年,随着银行利率连续下调,传统的高预定利率寿险产品产生了较大利差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保险公司借鉴国外经验,推出了分红、投资连接等保险产品。这些产品兼具保障和投资功能,适应了老百姓的保险需求,不仅促进了保险业的发展,而且有效地防范了利差损风险。 3 分红保险同样具有保障功能 郝演苏观点:分红保险、投资连接保险产品中产品的保障功能弱。像这种保障功能几乎为零的保险其实在国外根本不能计入保费收入,而是叫做托管资金。 不久前,一对夫妻不幸同时遭遇车祸身亡,留下一未成年的女儿。亲戚帮忙向保险公司申请赔付金时,却失望地发现,该夫妻生前买的是分红储蓄保险,交过3万元,身故赔付金只有3.1万元。 在国内,成千上万的人钟情于这样的储蓄型保险,分红保险几乎支起人寿保险业务的半壁江山。很多对保险还很懵懂的消费者,在业务员“既储蓄又有分红还能保险”的推销下购买了大量这样的保险,其实,大多数分红储蓄型保险提供的保险保障非常低。 保监会表态:分红保险的保障功能和传统寿险产品没有区别。 在我国,传统寿险产品采取的是固定回报的方式。作为新型产品推出的分红寿险,则采取先承诺一个固定的回报,当保险公司实际经营成果高于预定回报时,将高出部分的收益按一定比例向保单持有人进行分配。因此,分红保险的保障功能和传统寿险产品没有区别。 投资连接保险是指包含保险保障功能并至少在一个投资账户拥有一定资产价值的保险产品。是投资的比重大一点,还是保障的比重大一点,不同的产品是不一样的,是客户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确定的,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因为部分分红保险和投资连接保险产品的保障成分较低而否定这类产品的保障功能。 五道防线防范风险() 本报讯(记者李英辉)中国保监会昨天透露,保监会最近组织全行业开展了一次全面查找风险点的活动。经过认真分析研究,认为目前保险业的发展是健康的。下一步,保监会将建立五道防线防范风险。 这五道防线分别为:加强保险公司治理和内控建设,夯实保险公司自身防范风险的基础;加强现场监管、监测和分析保险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防止市场出现大起大落;加强资金运用监管,把好风险控制的关键“闸门”;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做到对风险早发现、早防范、早化解;用3到5年的时间,建成一套既符合我国保险业发展实际,又符合国际保险监管发展趋势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风险自救机制,提高依靠行业自身力量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来源:《京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