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公车改革:一年究竟能够节省多少费用?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08:44 新华网 |
澄迈县将从下月起实施行政公务用车改革,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社会集团消费的公务用车,全面实行“限额包干、超支不补、节余归己”的做法,干部和公务员按月领取公务交通补贴,自己解决用车问题。该县191辆公务用车将被统一收缴并向社会公开拍卖。这标志着海南省职务消费货币化的改革正在拉开序幕。 公车改革最直接的效应是节省财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据调查,一辆公务车每年的运行成本至少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地方公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基本在6%~12%之间,如此庞大的公车开支使很多地方财政不堪重负。而且,由于公车普遍存在的“三个三分之一”现象(每辆公车用于公事、领导及家属办私事、司机私用各占三分之一),公车使用中的浪费现象十分惊人。所以,通过推行公车制度改革,压缩在用车方面的费用,减轻财政负担,已是势所必然。 澄迈县实行这项改革能够节省多少费用,目前尚未见诸报道,但从各地的实践看,节约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据报道,广东佛山、惠州等地“车改”前后对比,试点单位的交通费用一般可以节约30%左右。一个县(区)或市直机关,每年节约的交通费用少则数百万元,多则数千万元,而公车拍卖一次性回收的资金可能达到数千万元。只有三十来万人口的湖南省资兴市首批122台公车改革后,一年可直接节约与用车直接相关的四项费用共计952万元。对于海南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除节省财政开支外,公车制度改革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明确划分公和私的界限,防止公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或违规享用公共资源,达到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目的。长期以来,我国干部和公务员的职务消费中存在严重的公私不分现象,公款大吃大喝、公车私用、私客公待、公款旅游等等,不一而足,有的公务人员对“沾公家光”习以为常,吃喝拉撒等一切费用都想方设法以公家的名义由公款开支,以至于“工资基本不动”。某贪官就说过一句非常典型的话:“我以为我是人民的公仆,吃、穿、用的都应该是公家的。”公私不分,使相当数量的国家和集体资金以职务消费之名被私人所挥霍,甚至转化为个人的薪金外收入,为以权谋私打开方便之门。权力越大,职务消费的公私不分倾向就越突出,谁拥有权力,谁就可以打着公家的名义享用公共资源,这不仅导致社会财富和公共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公平,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而且使“官本位”观念进一步强化。过去,为了治理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旅游等现象,从中央到地方,开了数不清的会议,下了数不清的文件,效果却难如人意,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从制度上明确公私的界限。 通过明确公私界限,规范公务员职务消费,是法制完备国家和地区的基本经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就采取“上班用公车、下班用私车”的“一人两车、公私分明”的做法;去年,意大利锡耶纳市时任市长布赞卡因用公务专车接送外出旅游的妻子,被法院以“侵吞公款”罪判6个月徒刑。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从制度建设着手,使公务人员真正做到公私分明,我们才能真正从源头上遏制职务消费中的腐败现象。 由于职务消费涉及的范围很广,因此公车改革仅仅是走向公私分明的一个开端。我们期待澄迈县的改革为我省深化此项改革提供成功的经验。(完)(吴音)(来源:海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