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珠三角民间采风 四朝文物重现新会古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08:55 南方日报

  最近,笔者在新会区罗坑镇采访时,热心人士报料说,牛湾桂林古寺自1985年重建后,附近村民和有心人士,陆续送回该寺失落于民间的多件古文物。据说这些文物大多是涉及宋、元、明、清的四朝古文物。

  三教合一的新会桂林寺

  新会牛湾桂林寺是一间较特别的寺宇。其特别一是我国寺庙多建于山上,而桂林寺则建在原牛湾镇(现合并于罗坑镇)桂林村口(见上图);二是佛(三宝佛)、道(黄真人)、民间神(黄祖爷)同祀一寺;三是虽经宋元明清800多年历史沧桑,几经废兴,至今仍香火鼎盛。

  桂林寺祀的是真人黄归南,牛湾桂林人。传说黄归南自小聪慧,超脱凡尘,能祸福知机。成年后专务修道,颇有造诣。48岁那年的重阳日,黄归南于邻村罗坑下沙的大报山麓坐化升天,附近黄、林两姓村民在桂林村口和大报山分别兴建桂林和道北两寺拜祀。综合史书记载和民间传说分析,桂林寺可能建于宋代,是为拜祀黄归南成仙而建。

  桂林寺自宋兴建后,元、明、清历代都有重修,文革期间曾被改作当地小学,后于1970年被彻底拆除,拆下的砖、木、石料被移作建校之用。1985年,旅港乡亲黄华乾等旅外乡亲和本地村民自发捐资重建。原地重建后的桂林寺大致保持了古寺的内涵、布局和特点。

  百年黄腊石光润锃亮

  笔者来到桂林寺,看到在天井旁的左侧回廊旁,有3块锃亮的黄腊石。这3块腊石没有任何斧凿雕刻的痕迹,显然是天然生成,但石面及四周柔光润滑。

  寺中老者告诉笔者,这些腊石自传说桂林寺建成时就有,原有4块,文革中与其他文物一起散失。近年,有热心人士在民间寻获其中的3块并送回寺院。一位收藏奇石多年的行家说,这3块黄腊石质地纯正,浑然天成,没有任何打磨抛光的痕迹,如果没有数百年人间的抚摸起坐,不可能这样油润生光。

  元代香炉曾作猪槽

  进入寺院的第二进,是三宝佛殿,殿中央供奉的是三宝佛像。殿内两边供桌上,摆放着一大一小两个古朴的石香炉和4个青花釉香炉。两个石香炉均为整块汉白玉玛瑙石雕凿而成,造型基本相同,外表光润亮滑,两侧是雕工精致的瑞兽铺首,血红色的玛瑙石纹环绕炉身。据新会博物馆助理馆员林文斌辨识,按其雕工风格,疑为元代作品。因为桂林寺自宋代兴建以来,历代都有重修,可能是在元或清朝重修期间添置的法器。

  据当地老人介绍,这两只石香炉原为两对,三宝佛殿和正殿各置一对,该寺被毁后散失。上世纪80年代重建后,附近村人先后送回两对香炉的各一只,其余两只至今不知所踪。送回的其中一只,曾被拾获者当作猪槽用,因此反而得以保存下来。

  清代铜磬烛台失而复得

  桂林寺的第三进是当地村民为祀族祖黄真人而设的正殿。正殿中央案桌上,摆设了两个清代云石烛台,均刻有桂林寺三个字。其中一个脚座已破损,以水泥补修。桂林寺毁后,由于烛台有三层,高近1米,曾被当地一砖瓦厂拿去当作晾晒瓦筒的支架。

  安放在案桌右边的另一件物品,回归桂林寺的经历颇为传奇。那是一件清代紫铜精工铸制叫“磬”的拜祭佛器。其直径33厘米,高36厘米。据管理员介绍,紫铜磬曾被当作废铜烂铁,辗转卖到当地一收破烂的村民手中,这位村民把它留在家中,当了米缸。待得桂林寺重建,他毫不犹豫地捐回寺内。

  宋代奠酒器和御赐龙牌

  最值得关注的还是号称镇寺之宝的宋代石雕奠酒器和传说是皇帝御赐的木制龙牌。奠酒器外形呈元宝状,前后两壁是精美的浮雕,尤其中间部位左侧的石雕人物穿着宋代官员服饰,右侧人物似是宋代乡绅,中间和边上各有1名送财童子。奠酒器脚部为太阳拱照的浮雕图案花纹,浮雕人像面部表情笑容可掬,是一件较有价值的工艺品。此奠酒器桂林寺夷为废墟后曾被弃于附近烂地。而所谓皇帝御赐的龙牌,传说在寺毁后,被一当地村民收藏。这个木制龙牌顶部为雕工精巧的龙头,中部为通花褛空雕刻着祥云相伴的两条缠龙,底部为六角莲花座,中央牌位阳刻着“南宥感心得道归仙真身菩萨”12个字。至于这个龙牌是否真是御赐之物,源自何年代,问村中老人无一知晓,只说一代传一代地传下来。

  有关专家认为,桂林寺重现的这批古文物,对研究新会自宋以来的民情风俗、宗教习俗、工艺品制作的延衍有极高的价值。

  文/图 黄少玮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