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空:小会计缘何挪用大基金 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21:52 新华网 | ||||||||||||||
2004年10月19号,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金管理处会计卞中涉嫌贪污挪用公款一案,这也是北京市建国以来涉案金额最高的一起职务侵占案件。 犯罪嫌疑人卞中,今年42岁,如果不是在庭审现场,人们很难想象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一名普通会计,卞中是竟能贪污挪用高达2.2亿元的巨额资金,而更让人不解的是,在1995年到2003年长达8年的时间里,几十笔的巨额资金去向不明却一直没有被察觉。 既管记账又管拨款、既是会计又是出纳,这为卞中的贪污挪用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 卞中从8年以前就开始做这样的事情,他其中的一个手段就是做假的银行对账单。刘英是承办此案的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第一个接触卞中的办案人员,他告诉记者:“作为入账凭证,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体现在银行的对账单上,而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金管理处,卞中既管记账又管拨款,身份是会计却又掌握出纳的职能,这样就给他实施贪污挪用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比如说他挪出去3000万或者1980万,这种概念的时候,他把真的对账单拿下来自己留下以后,在假的对账单里,这笔钱他自己做得根本不体现出来。” 卞中如何伪造对账单? 在长达8年的挪用过程中,卞中为了使账面保持平衡,卞中先后伪造变造了几十张银行对账单,那么,作为银行的资金流动凭证,卞中又是如何伪造这些对账单的呢? 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反贪局渎职检察处处长刘英介绍说:“咱们银行对账单,都是从电脑打出来的,既然是电脑做的,他(卞中)也有电脑,他也可以按照那种纸张和程序往下打。” 银行对账单可以用电脑伪造,但这样的对账单要想成为有效的入账凭证还必须加盖银行的财务专用章,那么,卞中又是如何越过这道关的呢?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反贪局侦察二处处长张磊告诉记者:“据卞中自己交代,有时候银行就直接把专用章给他了,他一盖就很多,包括很多假的,他一块全都盖掉了。通过伪造变造银行对账单改变资金流向,卞中在8年时间里累计挪用公款2亿零9百多万元。” 8年时间滚雪球式挪用 而除了做假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卞中能够控制的资金实在是太多了。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反贪局侦察二处处长张磊介绍说:“这个基金委它负责全国所有科研项目资金的资助,所以它的金额非常大,而它有时候是分批分步骤去拨,资金沉淀很多,他就有机会有时间进行体外循环,拿出一笔先运作着,如果人家催得紧了,他可以拿别的资金先堵上,然后,一笔一笔滚动着。”在8年时间里,挪用的雪球越滚越大,与此同时,卞中还通过偷盖支票印鉴,大量伪造电汇凭证贪污公款1262万余元,贪污挪用总额达到2.2亿元。 狐狸尾巴终于漏出 这样巨额的职务犯罪,直到去年的春节前后,才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露出马脚。这事是怎么发现的呢?2003年的2月份正好是春节前夕,当时他们新来了一个会计,叫李中治,从老家探亲回来,卞中并不知道他回来了,小李那天特别勤快,去了银行,去银行的过程中,他顺便就把对账单拿了回来,这张偶然发现银行原始对账单不仅暴露了一笔2090万的挪用,而且也成为了整个案件的突破口。 检查机关第一时间从银行把真的对账单全取出来,真的假的一对比,大家都吓了一跳。 案发后,检察机关经过三个多月的账目审核,发现当时仍有九千多万元资金外流,而整个追讨工作相当艰苦,截止到目前仍有部分赃款尚未追回。 8年时间,贪污挪用2.2亿,却不露蛛丝马迹。这样的惊天大案竟然出自一名普通的会计之手,多少有些让人匪夷所思。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自然科学基金每年拨款规模高达20多亿元,但实际控制这笔巨额基金流向的却只有财务局下属资金管理处的三名财务人员。而如今,这三个人当中就有两个坐到了法庭的被告席上。吴峰是卞中的顶头上司,资金管理处主持工作的副处长,因涉嫌伙同卞中挪用1000万元和玩忽职守被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一分院提起公诉。 在法庭上,吴峰是这样描述资金管理处的三名财务人员的职责与分工的:“我负责审核凭证,登记银行账,保管局长人名章,李中治负责会计电算化制单和保管支票,卞中负责登记明细账和总账。”按照吴峰的说法,三个人有明确的分工,而按照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会计和出纳的工作必须是截然分开的,那么这三个人谁是会计,谁又是出纳呢? 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反贪局渎职检察处处长刘英告诉记者:“其实就是小李、卞中和吴峰三个人做这些事情,所以说他们仨谁是会计谁是出纳具体也不是分得很清楚。卞中实际上不仅仅只负责登记账目,他还包揽了整个自然科学基金的拨款工作,就连财务局局长的人名章和支票他也可以很轻易地拿到,这样的职权早就超越了一名会计应有的权限。” 记者就此事采访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新任财务局局长郑仲文。 问:据您所知卞中在咱们财务局原来任职期间他的职务到底是出纳还是会计? 答:这个据我们所知他当时的职务是会计。 问:您指的是案发时吗? 答:会计的话,到银行这个拨付工作,负责汇款, 问:这个工作应该是会计做还是出纳做? 答:到银行去应该主要是出纳,那么这里头有一个情况,我们工作人员比较紧张,岗位缺人的时候,可能相互之间有一个相互替代。 三个人管理20多亿元基金,人手的确紧张,这看似可以成为出现混岗情况的理由。然而,卞中一人身兼会计和出纳两个岗位,既管账又管钱,实际上这20多亿元就由三个人管变成一个人管。可以说,卞中长期贪污挪用巨额资金除了主观的因素之外,自然科学基金在财务管理上的混乱和漏洞是更为致命的原因。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反贪局渎职检察处处长刘英就这样说:“我们当时到他办公室去看,回来我们开玩笑说,他们基金委,人家的支票和咱们桌上的纸的概念似的,抽屉一打开,支票废支票到处都是。” 资金管理权力的过分集中,使卞中能够从容不迫地实施职务侵占,那么,本应起到监督作用的内部财务审计为何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呢? 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反贪局侦察二处处长张磊介绍说:“内部审计流于形式,他们每年审计,每年都有审计报告,每年都认为整个账是平的。他们就是对账面的一个审计,没有进行实际审计。要是账面能审计出来,那就太拙劣了,这就做不成案子了。” 张磊告诉记者,即使卞中做假账的手段再高明,其实也不是无懈可击的,关键在于审计的力度有多大。卞中一案的最终暴露,就是来自一张银行的原始对账单,而让人遗憾的是这样显而易见的线索出现得太晚了。如果基金委能够在每年的审计中也去查看银行的原始对账单,就可以很早发现卞中的问题了,因为我们所有的证据材料都是通过银行取得的,只要去银行一调账,哪怕只调对账单,平与不平就很清楚了。 卞中贪污挪用案发生之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整个财务管理进行了整改。记者在资金管理处看到,现在每一笔拨款都要事先下发通知书,并要求受资助单位核对金额后寄回收据作为入帐凭证,仅从2003年到现在就有八千多份收据入账,而这些在卞中案发前都是无法想象的。 高素青是卞中案发后新上任的资金管理处处长,她告诉记者,现在的拨款工作已经完全改为由网上银行支付,基金委还向承办银行提供了一个受资助单位清单,凡是超出清单范围的拨款,银行将一律拒绝支付。与此同时,从2003年开始启动的国库直接支付改革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整个自然科学基金的下拨都要朝这个方向发展。 到明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成为真正的过路财神,资金管理风险将大大降低。然而,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虽然挪用的公款大部分已经追回,但依然外流的800余万元贪污款,追缴难度很大,极有可能成为无法弥补的损失。 目前在自然科学基金,卞中一案带来的负面影响尚未完全解除。 一名小小的会计卞中,挪用2个多亿基金的惊人案件,虽然卞中作案手段隐蔽、又有上级保护,但分析他作案的过程不难发现,管理和监督制度上存在的漏洞给他的大胆作案提供了便利条件,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漏洞,面对这些漏洞下一步又该怎么办呢?东方时空今天请来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副主任王杰。 主持人:王主任您好,像我们这样一个每年都要进出这么多钱的部门里头,具体管钱的这个部门是不是很重要? 王:当然在这里面的话,因为基金委员会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管好、用好科学基金,所以财务经费的管理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出纳和会计是应该分开的,可是为什么在很长的时间里面,在基金委里头这两者之间经常出现交叉呢? 王:这个里面坦率地讲,确确实实基金委在制度建设、规范管理等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缺陷和漏洞。过去更多的是重视注意怎么样能够公开、公平、公正的把这些项目评出来,在对职工的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缺陷和问题。 主持人:我们再回到卞中的角度,作为一个会计,他能有机会最后挪用了两亿多的资金,你们现在回头去分析,主要的原因有哪几条? 王:我们存在的问题、漏洞,这个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给了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但是另一方面,卞中的作案本身也还是有一定的隐蔽性。实际上在1999年以来的话,对自然科学基金的财务经费管理是进行过全面的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但是很遗憾,确确实实没有发现这方面的问题。 主持人:通过审计都没有发现? 王:对,这一次的发现是在案发以后我们组织专门力量,从银行调取了原始的单据,逐笔的核对,才发现了他的这种作案。当然这里面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大家都知道,在这个案子里面还有一个同案犯吴峰,吴峰既是经费管理处,也就是卞中的上级,同时又是会计,所以他作为同案犯,无疑也给卞中作案得逞,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主持人:王主任,从咱们自然基金委员会的角度来说,是不是管理者更多的关注点放在 科学上,因为本身有相当多的领导是科学家,而忽略了在管理这方面的重视程度? 王:在某种程度上确确实实是,因为从自然科学基金委人员的组成来看,绝大多数都是科学工作者,有相当多的同志直接就是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研第一线调到基金委来工作,当然我想另一方面的话,确确实实也有一个进了基金委以后,我们怎么样用这个管理者的这种角度来要求,来教育他们怎么样能够自觉的转变这种观念,转换角色,这个问题的话确确实实是我们应该面对的一个问题。 主持人:王主任,另外大家也在关心,这么大一笔基金挪用造成的损失怎么弥补? 王:案发以后,我们尽快的向我们的项目依托单位,就是卞中案有可能牵涉到的将近有200家项目依托单位一一的查询经费的到位情况,进行确认。在全面调查核实的情况下,对于确实经费没有到位的及时给予了补发,这样的话就尽我们的最大可能来减少由于卞中案件对我们资助的项目工作的影响。 主持人:但是反过来已经形成的损失我们怎么办呢? 王:这个因为我们的项目是一次批准,分年度拨付,所以委里面是有妥善的办法来处理,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主持人:王主任,从我们这个基金委员会来说,天天跟科学家打交道,但是这个事情一出来以后媒体广泛的报道,对基金委的公信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今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基金委员会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恢复这样的公信力? 王:你说的完全正确,基金委的领导班子应该说从这个案件当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今年的6月份,北京市检察院一分院专门给委里发了检察建议书,我们也根据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把一系列的做法向他们进行了函复,也得到了一分院的充分肯定。 主持人:国家投入大量的科学基金是为了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因为资金宝贵,所以要严格评审,以便有限的基金用在更需要发展的项目上。但是,除了严格评定什么项目能得到基金资助外,更需要严格的制度来保证这些基金能真正落到实处,好钢才算是用在了刀刃儿上。好,感谢您收看今天的东方时空,再见。(来源:央视《东方时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