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陪读在尴尬无奈中继续 海口陪读现象透视(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31日08:59 新华网 | ||
像吴女士一样的“陪读”家长并不在少数。海口市很多中学附近,都散落着一些“陪读”家庭。而在重点中学周围,“陪读”现象更具规模。调查发现,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又担心孩子自立、自理能力,是“陪读”父母的一个普遍想法。 现状一:放弃事业陪女上学 佳佳是海秀路一所中学的高三学生,家在文昌。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宽裕,在海口买了一套楼房。佳佳转学到海口后,母亲办理了病退手续一同来到海口,陪女儿上学。 吴女士每天负责女儿的日常生活,平时无事可做,周围也没有熟人,不免有点怀念以前的日子。她无奈地说:“当初病退并不完全是身体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孩子。”刚过40岁就放弃自己的事业,吴女士有点儿遗憾。 吴女士说,明年女儿考上大学后,她要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不然心里空荡荡的。 现状二:“陪读妈妈”的哀愁 在省公安厅附近的一栋单位住宅楼里,从琼海来的王女士和儿子小强住在这所租来的楼房里,两张床、一张书桌、一个电饭煲、一个煤气灶、一台电视机,是全部的家当。 14岁的小强在琼海时学习成绩不好,王女士和丈夫便下决心将儿子转到海口。一年来,王女士每天为儿子忙碌一日三餐,还要陪他读书到深夜。小强的学习成绩并没有明显进步,一个月300元的租房费成了家里的负担。王女士说,如果儿子的成绩还是这样,可能会结束“陪读”生活返回琼海,感觉太累了。 说法一 家长:用心良苦 住在大同路的一位“陪读”母亲说,花费这么大到海口求学,不就是“望子成龙”吗?孩子一个人在外地,家长不放心也没法放心。另外,有些孩子不适应集体生活,跟不上学校的节奏,家长无奈,只得把孩子接出去住。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背负着过重的学业压力,肩负着过多的期望,整天埋头在功课学业中,非常不容易。 说法二 老师:陪读有益 侨中高中部的王老师说,虽然家长“陪读”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地约束学生,但学校为外地学生提供的住宿等条件很不错,老师也是全天候管理,家长完全没必要这样做。 也有一些老师赞成自制力较差孩子的家长前来“陪读”,一方面可以给孩子一些情感上的弥补,另一方面也能监督孩子远离不良环境。 说法三 专家:想陪就陪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王春光研究员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陪读”之所以兴起,是因为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 现在,一些家庭有了充足的经济能力,为“陪读”提供了内在条件;另一方面,社会对人的要求提高了,没有学历、知识、专业技能的人,谋生的手段档次就比较低,这又为“陪读”提供了外在动力。 从这个角度看,“陪读”实际上是家长利益最大化的一个选择。 他说,不能简单地用“好”和“不好”来评价“陪读”现象,在衡量了利弊、价值和必要性后,家长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 也有教育专家表示担忧,家长“陪读”让孩子有强烈的依赖感,不利于孩子自理、自控能力的培养。(完)(记者 周巍) (来源:海口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