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爱比死更冷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1日00:37 红网

  湖北黄石人陈某还不满18岁却已自杀4次,为了自杀,曾去过浙江杭州等地,这次甚至从温州带着45粒安眠药千里迢迢来到广州,服药之后的他在昏迷中从大北立交桥上坠落,伤势严重,目前仍在广州军区总医院抢救。(《信息时报》2004年10月30日报道)

  看过报道之后,我就在反思,是什么使得一个处在花样年华的少年如此轻薄生命?报道援引他自己的说法,是沉迷网络之后,越来越不能容忍丑陋现实和美好网络之间的巨大反差,心理严重失衡,导致厌世轻生。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已经具备起码分析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的少年,他已经朦朦胧胧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起码是一部分问题。但是既然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就应该好好调整才对,为什么还要几次三番的自杀求死呢?

  显然,是绝望——对生活和未来的彻底绝望。心理学家鲁宾斯坦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最初想到自杀的时候,他的身体和思想都会本能的产生排斥反应——生命的自我救助机制。所以他既然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就肯定是有过心理上的调整,但是这种调整是痛苦和绝望的,谁都可以告诉自己,困难只是暂时性的,我的未来不是梦等等自我安慰的好听话语,可是在巨大的无情的现实面前,这种自我安慰又是多么的苍白和脆弱?!所以,心理学家进一步告诉我们,对一个心理素质脆弱的人来说,自我救助机制往往会失效,这个时候外在的救助机制就成为最重要的——也就是社会和亲人的关爱。我甚至想如果他有一个女朋友,他也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一步。可是,这些恰恰都是他缺乏的,他只是一个孩子,苛求他像成年人一样的自我调整肯定是不现实的,可是外在的救助机制对他显然也是不存在的——没人关心他。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他自杀之前,宁肯在网络上给网友留言,也没有给现实生活中的谁做一个诀别,甚至他的父母也没有。

  自杀本不鲜见,但是像他这样选择去外地自杀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人都喜欢落叶归根,魂归故里,他为什么选择客死他乡呢?我想不外乎有两点原因:其一,对他生活的地方的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情,甚至是极端的厌恶和痛恨。在这种情况下,死也不死在自己仇恨的地方也就顺理成章了。其二,不想给自己周围的人,自己认识的人增添麻烦和痛苦。同时,也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死亡的悲惨场面,死也要死得体面,死也要死得有尊严。总之,不管他是因为上述哪种原因,这都是一个不应该发生的悲剧,是一个本可以避免的悲剧。我们的社会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冷血的缺少爱心的社会把这个善良的少年推上了绝路。

  我忽然想起一部法国电影的名字——《爱比死更冷》,用到这件事情也许比较恰切。是的,爱可以鼓舞一个人,同时它也可以毁灭一个人,缺少了爱的生命还是一个完整的健全的生命吗?一个缺少关爱的社会还是一个健康的温情的社会吗?当一个人感到爱比死更冷的时候,他活着还有什么快乐可言,死亡倒是解脱的唯一办法。但是,生命不是用来死亡的,我们必须要做点什么来避免人间悲剧的发生。目前能想到的唯一办法,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每一个人都付出一点爱,互相关爱,形成“爱你就是爱自己”的氛围,这样我们可以避免很多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包括自杀。(稿源:红网)(作者:张若渔)(编辑:杨国炜)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