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党的执政方位与方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1日01:46 大江网-江西日报

  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党所处的执政方位,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执政方略,体现了我们党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的与时俱进和不断深化。党的执政方略,与党的执政方位紧密相连,与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所担负的历史任务紧密相关。党处在什么样的执政方位,就必然有什么样的执政方略。强调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党中央从党所处的执政方位出发制定的一项深谋远虑的伟大方略。

  在党的建设实践中,我们党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来自于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当前,我们党处于什么样的执政方位呢?这就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的“两个转变”: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我们今天认识和思考党的建设问题的前提和出发点。

  具体地说,我们党所处的执政方位是:从国际上看,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一句话,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国内来看,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增长,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愿望日益强烈。从新世纪新阶段党所肩负的庄严的历史使命来看,我们党要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党执政方略的伟大目标是完成两个课题。一是必须回答执政的共产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个党?”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并不容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这个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为我们推进执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二是怎样提高党的执政本领?这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深入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近一二十年来,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下台,给我们以深刻的警醒。这些党执政失败的原因非常复杂,但最根本的一条,是因为执政能力衰退,执政方略出了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能适应时代提出的要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紧紧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着重从思想和作风、体制和机制、方式和方法、素质和本领等方面加强和改进”。这是伟大的执政方略。围绕这一执政方略,我们必须在思想建设上,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防止社会意识形态多样化对党在思想和行动上高度统一带来的冲击;在组织建设上,解决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执政意识不强、处理复杂矛盾本领不大、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部分基层党组织缺乏战斗力的问题;在作风建设上,适应市场经济和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要求,解决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严重脱离群众的问题,有效遏制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在制度建设上,适应依法治国的要求,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总之,我们必须围绕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这样“五大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样“五个坚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王晓春 大江网-江西日报)


 【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