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楼市外(双周楼市)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1日02:07 人民网-华东新闻 |
本报记者 孙小静 银行加息,旨在打压楼市投机行为,也重新让人打量楼市 房产的作用,从“居住”拓展到“投资”,甚至延伸为“养老” 好郎中都讲究“整体调养”,而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医治过快上升的房地产市场价格,有必要将眼光放开,做做楼市之外的文章 这星期,对于楼市而言,“加息”显然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央行决定,自10月29日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5年以上的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5年以上的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政策施行当天,股市中的房产板块应声而落,占据了跌幅前几位。加息,增加了房产开发商的运营成本,也提高了房产的投资成本,楼市中的投机行为自然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压。楼市板块的下挫,可能正反映了人们对加息后楼市走向的预测。 然而,与此同时,记者又看到一则消息,称建设部发布政策研究中心课题认为,房价中长期趋势看涨,现阶段下跌并非好事。其实,就上海楼市来看,“现阶段下跌”也难以显现。前一阵,中房上海指数办公室发布信息:在滞涨了几个月之后,9月上海楼市出现猛涨。中房上海综合指数突破1300点大关,达到1303点,较上月上涨了19点,涨幅1.5%,创近5个月来的新高。另有对网上房地产截至9月末的1330个已售楼盘的统计显示,9月份上海实际平均成交单价为每平方米8201元,比8月上涨8.28%。9月商品房累积成交价格为每平方米7526元,比上月上涨4.08%,而8月的累积涨幅为2.92%。 由此想到近日出差安徽偶遇尹伯成教授一幕。当在座人员得悉其为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时,赶紧求询楼市走势。尹教授的回答只一个字:涨! 年初以来,各种调控政策连续出台,房地产市场数年来迅猛上升的势头明显受到抑制。但是,跌的只是涨幅,实际上房价仍在平缓地往上走,当不少市民持币观望、期待房价下挫的那一天,房价却又出人意料地“回升”。究其原因,说法颇多,如秋季本是房市传统旺季、市中心土地供应越来越少、建材价格上涨、拆迁成本提高等,也有认为先前的宏观调控政策抑制作用部分消退后出现更加明显的反弹作用。 理由种种,不过,记者还是忆着尹教授被求询的场景,求询者神情急切,问题涉及地域北虽不过长江,南却直指海南。即使粗略听来,也可知所问非是“住房”,而是“投资”。回望近几年的楼市发展,可以看到,买房不为住而为投资,这一对房产关注点的“异化”,其实已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 说来说去,还是由于我国的投资途径过于狭窄。早些年,几乎“全民皆股”;近几年,众人关注楼市。尤其是目前的银行利率低,而通货膨胀苗头渐显,储蓄实际上已出现“贬值”。而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够完善,不少人对如何使自己手中的那点余款保值升值,颇费思量。于是,连年上扬的房地产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眼球。如今,央行加息,或许会使储蓄比先前升值,但0.27个百分点与生活日用品的升幅比较,是否能够相抵抑或盈余,仍令人怀疑。这也就考验着楼市投资或投机的控制情况。 另有一则消息更是推波助澜。今年4月中国保监会宣布,准备推出“房产反向抵押贷款”寿险,即步入老年后可将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然后由保险公司按月支付一定金额,“百年”后房产归保险公司。房产的作用,不仅仅从“居住”拓展到“投资”,甚至延伸为“养老”。这样的措施问世后,市民将存量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市场中,也在情理之中。 过多的眼球聚焦楼市,过多的资金集中于楼市,自然不利于楼市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因而,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泡沫”,近期内调控政策接二连三地出现。只是,好郎中都讲究“整体调养”,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医治过快上升的房地产市场价格,除了针对这个市场本身进行结构调整、规范运作等,似乎还有必要将眼光放开,做做楼市之外的文章。 《华东新闻》 (2004年11月01日 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