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生命因你更精彩——泰和县人民医院“一切为了病人”纪事(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1日02:15 大江网-江西日报
生命因你更精彩——泰和县人民医院“一切为了病人”纪事(组图)
图为泰和县人民医院。张长根刘庆元摄

生命因你更精彩——泰和县人民医院“一切为了病人”纪事(组图)
  图为泰和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在南溪乡卫生院为病人治病。张长根刘庆元摄

  生命,每人只有一次。

  而在这一次长短不定的生命旅途中,我们将会多次面对疾病和死亡的威胁;也会在生死离别中感叹生命无常和可贵的同时,对救死扶伤的医生和护士心怀感激……

  带着这样的情怀,记者走进泰和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泰医”),在全省第二家空气净化手术室里,我们触摸到泰医人与时代一起跳动的脉搏;

  在从1角钱到600多元不等的处方中,我们感受到泰医人“一切为了病人”的人文精神;

  在一个晚上住院费5元到25元不等的“宾馆式”病房里,我们找寻到泰医人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足迹……于是,一个有着71年历史的县级医院,如那铺展在庭院中的“生命绿”,满怀着活力和希望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感叹,也让我们深思:

  一个县级医院,靠什么赢得百姓的心……

  从1角钱到600多元的处方,从“进高校摆摊子要人”到“为乡镇卫生院培养人”,十年来,泰医没有外流一个医生和护士,而且赢得了成千上万百姓的心。院长郭世铁说,在基层要想做个好医生,对农民要有感情,治病要有本事

  医生治病,处方见功夫。了解泰医人,记者也是从处方开始的。

  9月28日,记者在收费室找到两张1角钱的处方。

  一张是7月4日,李勇兵医生为患者胡棋心所开的。这个病人患有喘息性支气管炎病,李医生开的药是“扑尔敏和舒喘灵”,1角钱。

  另一张也是7月4日开出的。患者曾清生血压有点高,特别紧张,跑到医院一看,曹海清医生给他开了一味药:尼群地平。他心里一阵嘀咕:就一味药,能看好病?可能这是高级药,管用。可当他交钱时,收费员核价“1角钱”,他不相信了,忙叫:开错了、肯定开错了。曹医生一席话让他平静下来:药对症,再便宜也管用,不对症,再贵也没有用。你先吃吃看,要不好,再找我。

  1角钱,能买什么?相信谁都清楚。可在泰医人“花最少的钱治好病”的理念里,1角钱也能买回健康。

  在收费室,记者还发现很多价位在1元到10元之间的处方。在记者看来,这“一角钱”、“一元钱”、“十元钱”的价值,就在于泰医人把解决农民“看病贵”的问题真正落实在行动上。

  而这点,对于一个80%的病人来自农村的泰医来说,至关重要。

  邓志刚,泰医中医科主任,在泰和被百姓称为“名医”。每天看病的人次在80到100之间,近三年来,每年的看病数有3万人次左右。在四次相约才见到他后,他没有多谈别的,只说起了2001年他参加“送卫生下乡”时的一次经历:

  水槎乡,泰和一个偏远的山村。我和其他医生在经过大半天的义诊后,准备收拾工具回家,这时我好像听到“大夫、大夫”的轻叫声,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老人带着一个青年人,他们从一开始就站在我的背后,我站起身,问大爷有什么事,大爷“扑通”一声跪下:“大夫,求求你救救我的儿子。”原来这个年轻人高烧不退已一个月了,面色饥黄。经过检查后,我建议他住院治疗。这时,大爷用布满老茧的双手颤抖地从内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包来,打开几层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几十张皱巴巴的一元、两元的纸币,大约有一百多元,大爷流着泪说:这就是我的全部积蓄,如果有钱,我早就送儿子到医院里去了,也不至于把病拖成这样……

  “小病拖,急病捱,重病才往医院抬。有些农民的确难啊……”说着说着,见惯了生死离别的邓志刚的眼睛也红了。是啊,在基层当医生,对农民没有感情,是很难有自己的追求和事业的。

  因为这份“农民感情”,邓志刚放弃了沿海几千元的月薪,甘愿在泰和“善待自己的农民病人”。也因为心中有农民,他曾经为一个慢性肝炎患者郑贞跃开出了一张645.7元的“大处方”。当记者问起这件事,他反问:“面对一个住不起院的农民患者,一次往返看病要十多元的车费,我给他开一个疗程的中药,这能帮他省下多少钱啊?这样的病,有的要几千元、上万元,两下一比,我这个处方,你说贵不贵?”

  药费不贵,解决了农民看病经济上的难处,而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治病行不行,才是最关键的。1994年,郭世铁从外科副主任直接被任命为院长前,他对县领导提了两个“条件”,要的都是“人权”:一是要引进高水平的人才,二是进人要先考试。

  在郭世铁眼里,一个县级医院,拥有了一大批对农民有感情、治病有本事的人,就什么都好办了。

  1994年,大学生毕业分配开始实行双向选择。刚一上任的郭世铁,首先瞄准了毛发明和袁宾等4位江西医学院的泰和籍本科生。他三次走进江西医学院,为了找袁宾,他一等就是3个多小时;为了动员他们回家乡,年近半百的郭世铁吃在学生食堂,住在学生寝室,与毛发明畅谈人生的理想和回家创业的追求。在学校举办的招聘会上,当郭世铁扯起一块“泰和县人民医院欢迎你来创业”的条幅时,毛发明和袁宾直奔他而来。回忆起这件事,已是大内科主任的毛发明和内一科主任的袁宾感慨不已:“我们是郭院长‘摆地摊’要来的,真的是被他的爱才之心所感动。”

  “你有多大的才能,就给你多大的舞台。”从1994年开始,泰医开始了自己的人才梯队建设,每年拿出60多万元用于人才的培训,规定所有医师必须到省级以上医院进修学习一年,有针对性地选择医生到北京、上海以及日本进修,并与中国医科大学等院校协作办院。十年间,先后引进新技术583项,发表交流论文929篇,有10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更值得一提的是,10年间,泰医没有外流一个人。

  引进技术,培养人才,最终是为了百姓的健康。但离农民最近的,首先是村卫生所、乡(镇)卫生院,它们的医疗水平与农民的健康水平紧密相连。583项新技术怎么与乡镇卫生院“共享”,为百姓服务?泰医开始采取“向下延伸”的协作战略,先后与万合乡卫生院、南溪乡卫生院、石山乡卫生院、沙村乡卫生院协作办院,并大量免费培训乡村骨干医生与护士,力求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农民。

  石山乡,泰和最边远的乡村之一。9月28日,中秋节,记者来到该乡卫生院。

  罗来明一见到泰医的郭胜华医生就直呼“老师”。原来从1998年开始,石山乡卫生院每年都有两个到县人民医院免费进修的名额。罗来明,1997年开始到泰医进修矫外科,2001年进修普外科,现在可以开展阑尾炎、肠切除、宫外孕等下腹部手术。他说:“没有到泰医进修前,只能看看小病,根本不能做手术。”据了解,泰和所有乡镇卫生院的骨干医生都在泰医进修过。现在,每年有近150个医生、护士和实习生在该院进修实习。

  很显然,泰医“向下延伸”和大量免费培养乡村骨干医生的协作战略,极大改变了泰和乡级卫生院的医疗水平滞后状况。

  有感情,还要有本事。正是有了这样的标准,泰医的医疗质量全部达到和超过国家规定的指标,其治愈好转率达到97%,病房抢救成功率达到93%,无菌切口感染率和等级医疗事故均为零。

  病人不是一个等待“修理”的机器,医生和护士不能只注重“病”,更要注重“人”。“一切围着病人转”,泰医人在一次手术、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中传递、细化自己的人文关怀,传承着泰医的人文精神

  一条路,方仁祥走了22年。一头是泰医,一头是她乡下的家。这条路,一天来回6公里多,方仁祥每天天刚蒙蒙亮出发,到医院6点多,擦拭手术室里的血迹、打扫病房和责任区里的垃圾,忙碌一天后回到家时,已是晚上七八点。

  55岁的方仁祥是泰医的一个临时清洁工,月工资不到300元。可她说,等到走不动时,就不再在医院干了。前几天躺在家里的床上扇扇子,还迷迷糊糊觉得自己像在擦医院的玻璃呢。心思全在医院里了,不是为了这几百元钱,是舍不得离开啊……

  说这些时,我们看到她眼里的泪花,也在那一刹那间明白:正是因为有像老方这样一心做好小事的平常人,泰医才有今天。

  十年内,泰医的业务收入翻了5.1倍,固定资产净增长18.3倍。CT、磁共振、CR、C臂等高精尖医疗设备136件,总值近5000万元,拥有全省县级医院首家空气净化手术室。这些对于一个县级医院来说,的确不容易。

  可泰医人明白:病人不是等待“修理”的机器,在设备“硬”起来的同时,人性化服务也必须“软”起来。

  “病人没想到,泰医人先做到。”一切围着病人转,泰医出台了41条便民措施。随便列几条,你就知道这个41条“细”到什么程度了:

  收费处备足零钱,并为老年人提供老花镜,免费为患者提供药袋;各种收费标准实行公示;护士帮助患者服药,做到重病到口、轻病到手,清洁员为患者送开水到床头……

  “以人为本”的精神无需用太多的理论来阐述,从每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做起,更能传递出这种人文关怀的内涵。

  有一次,外一科收治的一位脑外伤病人,高烧不退。在紧急会诊的同时,退烧是很重要的。大热的天,病人家属一天七八次地跑去买冰块,一天花几十块钱不说,折腾人嘛。护士长刘桂芬一直急在心里。她突然想起医院有一台闲置的冰箱,立即向院长申请借来科里用,费了好大劲搬到了住院部3楼护士站,免费为这位高烧的病人做冰块冷敷。后来病人出院了,院长直夸刘桂芬为病人着想,把这台冰箱作为奖励送给了外一科,刘桂芬高兴极了。

  当医学模式进入到“生物-心理-精神”的链条后,医生和护士精神境界与他们的技术同等重要。

  胡国华,泰医重症监护室主任。1996年从江西医学院毕业后,他放弃到广东工作的机会,回到了泰和。因工作出色,2000年又被医院送到日本岐阜市专修急救医学。在一年多的进修期间,日本岐阜市急救中心要他留下来工作,但他又拒绝了,毅然回到泰医,创建了吉安市一流的ICU重症监护室,使泰和的百姓不出县城,即能享受到当今最前沿的现代医疗技术成果。放弃一个月10多万元的收入,从日本回到泰和,拿一个月不到2000元的工资,胡国华有自己的理由。他说,做个好医生,首先要有点精神,不能光看钱。泰和是井冈山脚下的一个老区,我是农家子弟,农民看病的艰难自小就深有体会。回来,就是想用自己在国外学到的最先进的医疗技术为百姓治病。

  是啊,要做好医生,首先要做好一个人,要心里装着百姓、想着病人。这就是泰医人所追求的。

  9月29日,上田镇三溪村三组陈海泉家。陈海泉听说记者来采访,激动地说:真的是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好事啊,医生不光帮着抢救我老婆,还帮我照顾小孙子;没要我出一分钱,医院还捐了2500多元钱。感谢不尽啊……

  那是3月27日下午4点左右,泰医“120”接到急救电话,称上田镇的一个圆盘处有一老太婆晕倒。出车后,“120”救护车将神志不清的老太婆和她一岁多的小孙子一起接到了医院。没有人知道这位老太婆是谁,又是一个“无名氏”。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立即全力抢救。可小孩怎么办,到电视台播寻人启事,三天后,老陈一家才来到医院。

  也就在记者从老陈家采访回来不久,泰医的“120”又接来一个“无名氏”。这名男子蓬头垢面、衣服破烂肮脏,屎臭尿臊,就是戴着口罩,其气味都难以忍受。按规定,这名“无名氏”由“护嫂”钟桂莲负责护理。没有半点畏难情绪,她轻柔地擦拭着“无名氏”脸上的污垢,洗抹着发出恶臭的身子,修剪着乌黑的指甲,换上干净的衣服……

  看着这一切,满脸微笑的钟桂莲让记者陡然间生发出敬仰之情,她那圣洁的感情,让人感悟到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的尊重。泰医党总支副书记郭胜华说:“不管地位高低、贫富,这个‘无名氏’就真的是乞丐,我们也会救治到底。”

  不管有钱无钱,是人就要救到底,这是何等高尚的精神。

  医院是圣洁的,但并不是真空。红包、药品回扣、医患纠纷等问题,是每一个医院必须解决的难题。在金钱和个人荣辱面前,泰医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了“医德至上”的深刻内涵,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生命赞歌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

  不知道冰心老人在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是否想起了护士。

  肖云华,内三科护士,在泰医工作了15年。用她自己的话说,酸甜苦辣什么都感受过。但今年4月发生的一件事,让她更加明白,选择了护士,也就意味必须学会博爱与宽容:

  4月21日上午,我像往常一样,为病人做好晨间护理后,准备为病人治疗。当我端着已配好的药来到25床周姓病人旁边时,他暴躁地对我说:“没钱了,我要出院。”我耐心地对他说:“您还在发热呀,治病要紧,钱慢慢想办法吧,来,我先帮你打药水……”不管我怎么劝说,他都不愿治疗。没有办法,我只好请他的经管医师周医生来劝说。大约10分钟后,我正在为别的病人准备药水时,25床周姓病人突然闯进了治疗室,拿起一个输液瓶就朝我头上砸下来,顿时我头晕眼花,只觉得嘴里一阵咸味,血从头部流出来。说实话,当时心里真觉得委屈,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可我是护士,他是我的病人,我不能跟病人计较,我反复说服自己,使自己能平静下来。当同事帮我擦干血迹和清除头上的碎玻璃时,我把自己的眼泪也咽了下去……

  对肖云华来说,这是一次偶然的事件;而对于泰医追求“医患关系零距离、医疗质量零缺陷、医疗事故为零”三个“零”的目标来说,肖云华面对委屈所采取的态度又是必然的。自泰医今年设立“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委屈奖以来,肖云华、彭卫国、周寿群三人被授予此奖。

  一切都是为了病人。在泰医,有难处时,要勇往直前;而在有“好处”时,必须坚决放弃。在处理红包问题上,医院明确规定:一律要退。否则,一经举报,立即下岗;如是索要,立即开除。

  这是一份8月份各科室返还红包的记录:8月10日,外一科25床陈同志送给匡萃文400元,已于8月20日退给病人

  8月23日,外二科42床徐同志送给王冰主任红包一个,200元,已退。

  8月24日,外一科36床梁女士送给康飚医师红包一个,200元,已退。

  ……

  据泰医的统计,全院已退红包26410元,今年1至8月份,共退回病人所送红包42个,金额从50元至400元不等。外二科主任王冰说:“医院有制度,这是制约医务人员收受红包的‘紧箍咒’。而作为我个人来说,收红包,无论是在感情上还是良心上都无法接受。”

  凡是普遍发生的问题,往往是机制上存在弊端。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药品回扣”是让群众手中的处方越来越重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除了在收红包问题上较真外,泰医在解决“药品回扣”问题时也有自己的一套。

  全国劳模、全国优秀院长郭世铁开出的处方是:把好准入关、处方关、群众监督关,设立举报奖。

  谁举报经销商搞“药品回扣”属实,医院将把该药品前3个月销售量的总额及药房库存该药品折价的累计金额的50%奖励给举报人。不同意上述条件、药品撤出医院。这个“50%奖励”对经销商很有威慑力,对举报人也很有吸引力。

  一袭白衣不染尘,满腔热血为病人。

  也就是这样的一群人,铸造了一个光荣的集体,从1991年到2003年,泰医获得各级各类表彰218次,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首批“医德、医术、信誉百姓三满意”示范单位,中国质量万里行质量诚信示范单位,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二级甲等医院。

  也就是这350个泰医人,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谱写着一曲感动人心的生命赞歌,让泰和的百姓铭记在心。

  罗尚锦,泰和县万合乡樟塘人。1998年2月在武汉打工时,从3米高的工作台上摔下来,造成左上下肢活动困难,不能行走,不能站立。一起做工的老乡只好把他送上火车回到泰和。到井冈山站后,不能行走又不能站立的罗尚锦只好睡在火车站的地面上,2月14日,好心人把他送入泰医,经诊断,是环枢椎骨折脱位不全性瘫痪,不立即治疗,将永远无法站起来。21岁的罗尚锦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父亲78岁,老母亲患老年痴呆症,仅有的一位长兄也因病早亡。在得知他住进了医院后,他的寡嫂把家里的耕牛卖掉做药费。

  有一天,罗尚锦的老父亲在医院食堂里捡实习学生吃剩下的馒头吃,被院领导发现,当天就组织人员到罗尚锦的老家调查情况。在了解到罗尚锦的困难之后,全院职工捐款2838元,并减免药费18231元。经过4个多月的治疗,小罗基本康复,可以出院了。但考虑到他家庭困难,还不能干重的农活,医院又聘用他做护工,每月工资500元,让他边做事,边进行恢复性治疗,并鼓励小罗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学电器修理。过了4年后,罗尚锦完全康复,在郭院长的鼓励下,2002年8月他南下广东找了一份月薪1500多元的工作,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我的命,是泰医人给我的,我现在的好日子,也是泰医人给我的,我一辈子都难以报答。”站起来的罗尚锦把泰医人永远记在心里。

  也就是这一群井冈山人,让苑前乡的张水莲忘不了,自己在生小孩时大出血,危在旦夕。在无血源的情况下,是黄远裕医生挽起了自己的衣袖,抽了600毫升血,把她母子俩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也就是这一群井冈山人,让碧溪镇江边村的李盛平忘不了,在泰医人两天两夜的抢救下,使服农药自绝的老母亲重回人间,而急诊科的护士们连续一个星期为老母亲擦身洗澡、梳头倒尿的真情,让70岁的老母亲找回了活下去的勇气……

  巍巍井冈山可以作证:崛起的泰医,生命因你更精彩!(本报记者郭力根 杨林 刘之沛 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