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些关于媒体的感想和建议(编读往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1日02:51 人民网-江南时报

  尊敬的蒋市长:

  不论您是否可以亲眼看到这封来信,我还是感谢市政府提供了这么一条连接普通百姓和政府之间的沟通渠道。

  作为一名常年在外地工作的南京市民,我想谈一些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建议。

  促使我写这封信的原因是近日发生在南京玄武湖嘉年华游乐场的那起打砸事件。我于10月2日前往杭州旅游,并于4日,也就是今天回宁。当我在汽车站等候汽车的时候,我吃惊地发现杭州当地的主流报刊媒体均在显要版面刊登了嘉年华事件,他们的报道渠道来源于转登的多家南京地方媒体的报道。我立刻买下了一份报纸,吃惊地读完了所有内容。这篇报道不仅是说明了这件事的发生,而且还非常细致入微地描写了事件过程中部分参与此事的南京市民素质极差的表现,描写可谓是入木三分,完全可以勾起读者的浓厚兴趣。本来这件事客观来讲与活动主办方和部分市民都是有责任关系的,但这篇报道带给人的直接印象是,南京市民的素质差到令人吃惊的地步。南京不是一个文明城市。

  当我回到南京家中,打开互联网时,再次吃惊地发现国内多家主流门户网站普遍都转载了这篇报道,而且是作为头条新闻之一。我希望您有空可以看看全国广大网民对这篇报道所发表的评论,极少的人去批评嘉年华的组织不力,绝大多数人纷纷表达了对南京市民低素质表现的谴责和惋惜,其中很多攻击南京人素质的言辞是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人从情感上所断然不能接受的,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然而,如果从这篇报道展开去思考,恕我直言,南京多家媒体(包括报纸和电视)为了片面追求发行量、收视率而不顾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局,大量片面报道关于南京的负面新闻。这种事情已是屡见不鲜了。其中,以《南京晨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江南时报》和电视媒体栏目《南京零距离》等媒体首当其冲。如果您生活在外地,您就可以经常地从外地报纸和国内门户网站上阅读到转载于上述这些媒体的关于南京的很多负面报道。以至于,我的外地同事们经常调侃地说,你们南京的希奇古怪的事情真是多,南京是不是一个很乱很差的城市?作为一个南京市民,每次当我听到这样的评论时,心中苦涩的滋味是可想而知的。

  每次从外地回到南京,我都能切身感受到南京这几年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作为一个南京人,心中油然产生一种自豪感,我们身边有那么多的好人好事和积极正面的事情,但为什么有些媒体就愿意去关注那些见不得阳光、无法摆在桌面上的事情呢?原因很简单,他们为了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大肆炒作一些市井小事,甚至采取物质奖励新闻报料线索的手段来收集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新闻线索。

  如果我们的新闻媒体只是为了片面迎合老百姓喜好了解市井琐事和家长里短的新闻品味,而片面地大量报道负面新闻,到头来最后损害的还是南京形象。现在这样一个发达的信息社会,太容易体现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道理了!

  党中央要求各级政府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都要硬,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媒体是负有巨大责任的,因为他们可以引导社会视听,可以往积极的方向引导,也可以起到反作用。我们应当既要讲究新闻透明,也要有明确的尺度掌握。真诚希望南京的个别地方媒体可以检讨一下自身的某些做法,为宣传南京的文明形象、市民精神、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多尽些实实在在的努力。

  一位身处外地的普通市民 宋翔

  2004年10月4日夜于南京(本文转载时有删节)

  《江南时报》 (2004年11月01日 第二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