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墨脱:远山的呼唤—记辛勤耕耘的老师们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1日11:26 新华网 | ||||||||
新华网拉萨11月1日电(记者邹陈东张爱林)42岁的欧罗琼琼在墨脱县当县委宣传部长已经4年多了,但他仍然很怀念20年前在格当乡当老师的情景,在昏暗简陋的木屋里教孩子们识字,孩子们用稚嫩的嗓音跟他朗读课文。在他看来,那是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光。“在乡里当老师的四年是我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一段时间,因为墨脱太缺乏老师了,”他说。由于条件艰苦,墨脱的教师数量普遍不足,而且每年都有老师因为各种理由离开。
欧罗琼琼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进入墨脱工作的人。他是拉萨市尼木县人,1984年从咸阳民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墨脱当老师,他是藏族人,一开始一句门巴话都听不懂,但很快就适应了环境,并成了深受孩子们喜爱的老师。由于老师少,欧罗琼琼在担任藏语老师的同时,还教授汉语和数学。 欧罗琼琼与其他坚持留下来的人后来逐步被提拔为乡镇和县级领导,不过他们仍然非常关注教育事业。经过多年的努力,人口不到一万的墨脱县现在拥有中小学与教学点36所,教师71人,在校生1192名,入学率为82%。 31岁的门巴族人红星是墨脱县达木珞巴乡小学的校长,这是墨脱县教学条件最好的小学之一,但是他仍然不得不与其余六名老师挤在一间不到20平米的宿舍内,宿舍内有全校唯一的一部电视机和VCD影碟机。自从7年前来到达木珞巴乡当老师,红星就很少回30公里外的老家亚东村,因为平时上课很忙,假期又要外出为学生购买书本与粮食。他说,他最高兴的事情就是两年前,他的两名学生考进了内地西藏中学班。“他们是门巴、珞巴族的希望,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人才,”他说。红星说,目前学校只有一到四年级,明年将建设为完全小学。成立14年来,学校迄今已经为1000多名当地孩子提供免费的基础教育,目前有在校生107人,入学率为97%,在援藏资金与自治区教育专项资金的支持下,今年投资一百万元修建了一座新教学楼,因为交通不便,门窗还未运达,学生们已经在没有门窗的新教室里开始上课了。 在距离达木乡小学不到20公里的墨脱镇米日村,20岁的藏族姑娘丹增拉姆已经在那里的村教学点工作了一年,作为唯一的一名老师,她给全班25名4-12岁的孩子上汉语、藏语、数学、体育课。像这样的村教学点在墨脱有27个,它能使孩子们就近上学,不必走很远的山路,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失学率。 墨脱是一个边境县,长期在当地驻守的部队也为振兴墨脱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墨脱背崩乡希望小学校长仁清罗布说,“战士们参加修建校舍的劳动,还帮助我们运送大型物资,极大地推动了学校建成的速度。”学校成立5年来,先后有多名大中专毕业的战士兼任讲课老师,缓解了师资紧缺的矛盾。 26岁的退伍军人魏亮在服役期间就曾在背崩希望小学任课,2000年他考取西藏大学,去年毕业后,他决定不回江苏老家,申请到墨脱当老师。他说,“教了孩子们几年,和他们有了感情,他们太需要上学,太需要老师了。” 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发展教育已经被认为是振兴墨脱的必要条件,许多项目与投资优先向学校、师资建设倾斜。今年9月,又有近30名老师到墨脱工作。墨脱县副县长许晓珠说,“老师们带来了希望,孩子们有了希望,墨脱将来的发展充满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