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张家港:唱响“长江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07:47 扬子晚报

  依托长江,不断创造出经济发展奇迹的张家港人,如今又一次率先把目光投向“长江文化”。

  从巴渝文化到荆楚文化,从吴越文化到海派文化,长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造就了两岸众多的文化名城。位于长江之末的张家港,在经济不断提升的进程中,越来越意识到文化对经济的巨大推动力。

  金秋十月,张家港人以其开阔的视野和超前的理念,开创性地举办长江流域九省市“长江文化”艺术展示周。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副省长张桃林、省政协副主席陆军等出席了开幕式。

  记者注意到,活动周亮点纷呈,创意独具,集中展示了长江流域独特的文化风貌,率先亮出了“长江文化”品牌。

  百名书法家齐书“长江颂”

  11月1日上午,“长江颂·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精品展”正式开展,这是此次艺术展示周的亮点之一。

  记者看到,展馆内,101幅以吟咏长江名诗佳作为主题的书法精品,功力深厚、风格鲜明、张力迭显,令人流连忘返。

  据了解,为了提升张家港市的城市文化品位,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张家港市邀请了101位全国当今书坛的顶尖人物,其中包括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副主席张飙、佟伟、刘艺、尉天池、张虎,以及各省市的书协主席和全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以长江流域文化为背景,撷取历代文人墨客歌颂长江的诗词佳句,泼墨挥毫,展示了长江文化艺术的风采。这次书法展的层次之高,作者之众,堪称全国之最。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感慨地说,“长江颂”书法展,既是书法与诗词的融合,更是长江文化的一次诗意表达。这不仅是传统与现代文化一个好的契合点,同时也是经济与文化一次有机的融合,它丰富了张家港精神的文化内涵。

  构建长江流域戏剧发展战略联盟

  在为期半个月的艺术展示中,张家港市还邀请了来自上海、重庆、湖南、湖北等7省市的知名地方剧团,陆续上演富有地方特色的沪剧《石榴裙下》、川剧《金子》、花鼓戏《老俵佚事》、楚剧《娘娘千岁》等戏剧精品。张家港百姓因此而享用一道别致的“长江文化大餐”。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生活的内容和方式正逐步走向多元。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前戏剧观众大量流失,欣赏群体出现断层,戏剧市场特别是传统和地方戏剧市场日趋萎缩,戏剧艺术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在这个背景下,张家港举办“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体现了一种难得的文化自觉。

  据介绍,张家港以此为契机,建立了长江流域戏剧发展联盟。他们决定今后每两年举办一次张家港·长江流域戏剧艺术节。江苏省戏剧协会秘书长杨丽娟告诉记者,这无疑将对拓展戏剧艺术的生存空间,激活区域戏剧艺术市场起到重要作用。

  尤为令人关注的是,11月2日,江苏、上海、安徽等九省市戏剧协会还就长江流域如何携手促进地方戏剧艺术的繁荣发展发表了《长江流域戏剧发展战略联盟宣言》。《宣言》高度评价了长江流域九省市近年来在戏剧界的交流与合作,指出要把长江流域戏剧发展交流机制提升至更高的合作层次,以促进地方戏剧的发展和繁荣。

  沿江10省市各展城市风情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的流域养育了全国36%的人口,产出全国40%的GDP,孕育了沿江各地璀璨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从“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沿江而下一直到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通交汇,形成了一个世所罕见的文化资源圈。

  为了唱响“长江文化”,活动周另一大亮点是“长江城·长江人,长江名城文化风情电视片展播活动”。长江沿岸的宜宾、九江、重庆、张家港、武汉、上海等10个城市,将陆续在张家港电视媒体展播各自的城市风情和文化,以凝聚区域智慧,分享区域经验。

  有关专家指出,这体现了张家港人像长江一样的开阔胸襟,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张家港人的文化视野,增进沿江区域的合作与对话。

  记者注意到,张家港的经济现已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这里建有40多个万吨级以上的泊位,开通了18条国际航线,口岸年吞吐能力超过6000万吨,是长江沿线最大的国际性贸易商港之一。目前,已有1300多家外资企业落户于此,注册资本突破了45亿美元。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血脉,是城市现代化的根基。该市市委书记曹福龙表示,打出“长江文化”牌,就是要把长江流域的文化力量聚集起来,使长江流域不仅成为强劲的“经济增长极”,而且也是紧密的“文化核心圈”。本报记者 金伟忻 郁芬 本报通讯员 屈荣杰(新华日报)


 【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