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痛感城市最值得尊敬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09:44 人民网

  伍里川

  一个从来只听到赞歌的城市,要么受到了奉迎,要么远离了真实。作为一座仅从名字上便可看出特殊意象的城市,南京不是赞歌遍野之地。

  11月1日,本报刊发了宋翔先生致南京蒋市长的一封信,信中提到南京在外地人印象中的“不妙”。这是南京在赞歌之外收获的第一种“评弹”,笔者视为南京之痛。南京之痛的第二种关涉到历史,尤其是南京大屠杀那一页,有着无以名状的痛楚,一则在于被鲜血刺痛的记忆时时带给南京人梦魇,以至成为外人不忍碰触的死结;二则在于外界对南京品质的认定,著书也好,意见也罢,很多都直诉对南京民众的怀疑:如果不是你天生软弱,很多悲剧原可避免,像作家金辉在著作《恸问苍冥———日军侵华备忘录》中说的,3名日兵枪杀3000平民未遭反抗的事件便完全会被改写……还有一种声音就直接发射到笔者的耳边,他们包括外地的朋友,总会以南京人擅吵架不擅打架来影射南京人当年的表现。作为生于南京,在北方从军多年的南京青年,笔者能切身体会到宋先生在直面蔑视目光时的复杂心情。

  笔者去年曾在《青年时代》杂志上发表评论《南京,我为你心疼》,便表达过对世俗偏见或者恶狠狠的“正见”的愤懑,认为不该将丧土的祸由单单找一个南京“无骨”的理由来承担。同时,也在似乎随时都进行不下去的状态中,对南京的品质作了一番剖析,结果痛苦地发现,我们自己的确是有问题的。

  不过,笔者无意在这个问题上在此深究一番,事实上,每座城市都是不完美的,城市的品质与城市的心肠都一样要面临各种视角的折射。这些年,中国大地上掀起的城市批判热,包括“河南人”、“东北人”在国人口鼻上的形象悬疑都无一例外直指人心,原因就在于抛开成见和恶意所形成的纷纷扰扰,我们发现了一种来自“是非之地”的百姓,其求助话语权和冀望形象超越的思想的真实,这种真实不能给你一个关于城市品质的全貌和定论,但是它直戳软肋,对城市的自我拷问和反思形成不可抗拒的逼迫。

  那么,这种逼迫也是一种痛楚。某种意义上,保持痛感前进的城市才是最人性化的城市,也是最值得尊敬的城市。背负着“骂名”,河南洛阳经过十多年的蛰伏和沉思,成功实现由工业城市向旅游城市的转型,既有傲视几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底蕴,又有愈见浓烈的现代感。

  可以这样说,被骂,受到不公正的压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视。作家张宇曾针对河南的“骂名”说“河南人是中国人的娘”,话里话外便成了怄气。

  南京之痛,或者是针对南京的压力,现实地存在着,要想消除,表层上的辩驳和回击无济于事,关键是要用自身的文明和强大来“发言”,来改变细节上的印象偏差。

  近来,南京传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要扩建的消息。在笔者看来,专家期待的“让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历史”包含两个含义:一是正视听,打击否认历史者的嚣张气焰,扩大宣传历史的主流平台;二是用历史的标本参照出南京人民百折不挠的“世袭”气质,也凸现出南京人民完善自身气质、胆魄的“线索”。

  应当说,在这件事上,各界达成了共识,这正是一座城市走向文明和强大的内在追求的细节表现。南京需要更多的力承受痛苦、正视非我们所喜的现实语境,用知耻后勇、继往开来的勇气塑造城市品质的表现力。

  “受用”痛感的城市走在时代的最前沿。

  《江南时报》 (2004年11月02日 第三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