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河南:保护传统剧目 盘点地方戏曲“家底”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10:12 新华网

  新华网郑州11月2日电(记者桂娟)在此间召开的河南省濒危戏剧曲艺抢救保护学术研讨会上,一些戏曲理论家对目前仍流传于河南民间的戏曲进行了认真盘点,并对濒危戏剧曲艺抢救保护工作提出建议。

  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马紫晨说,作为中国“戏曲之乡”,从明代万历十年算起,相继在河南境内产生、存在和流行过的各类剧种有近80个之多,其中戏曲剧种约65个,属本土产生的占三分之二。400多年来几经兴衰,几多蜕变,目前仅剩37个剧种,其余均已消亡或退出河南。豫剧、曲剧和越调是目前仍广泛流传在河南各地的三大地方剧种,除此之外,另外30多个剧种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有的已濒临灭绝。

  专家们将这30多个剧种归为四类:一是宛梆、怀梆、道情戏和豫南花鼓等4个河南独有的剧种和大弦戏、大平调、二夹弦、四平调、落子腔、坠剧等6个源于河南的剧种;二是嗨子戏、柳琴戏、清音戏、扬高戏、柳子戏、五调腔、山梆等7个剧种,分别与安徽、江苏、山东、山西、河北、湖北等省交织串连,均已呈现式微;三是已经做过抢救工作的濒危剧种,如八调腔、豫东花鼓、丁香戏、蛤蟆嗡、梨黄、灶戏等6个剧种,残存的几位艺人先后谢世,其残留的曲调有关部门已录音记谱。另外,200多年前曾极度盛行的清戏、罗戏、卷戏3个剧种,有关部门已对其进行过抢救性发掘整理;四是河北梆子、山东梆子、上党梆子、汉剧、京剧、蒲剧、秦腔、评剧、越剧、迷胡、黄梅戏、昆曲等12个剧种,虽然不是在河南本土产生,但曾在河南流传甚广。

  专家建议,前两类17个剧种,是河南省需要首批重点扶持抢救的濒危戏曲,应根据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相关政策,要像抢救保护文物一样抢救保护这些“活文物”。对于偶尔还能演出、具有一定活力的戏种曲种,政府要实行保护政策,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文化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据河南省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韩德英统计,河南地方戏的传统剧目有4000多出,从尧舜传说时代,到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都有各不相同的剧目,纵贯时间几千年,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士农工商,以至天上的神仙,地下的鬼怪,可谓三教九流,无不包括其中,其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思想内容之丰富,是其他民间艺术不可相提并论的。长期以来,由于保护传统剧目工作不能持续进行,传统剧目正面临生存的危机。保护传统剧目,也是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势在必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