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段应碧:工商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很有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10:50 人民网

  段应碧:工商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很有意义

  【人物简介】段应碧,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

  【内容提要】企业参与、进入农业领域,特别是到贫困地区兴办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化经营,不能按照慈善事业来办,也不能按照公益事业来办,它是个经济事业,应当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很好地结合起来,首先要立足于开发当地资源,把当地的经济发展起来。为此,首先要立足特色,选准产业。其次,要立足科技,提高产量,就是一开始就要有高起点。最后就是建立与农民利益联接的新机制,改变农民作为单纯出售原料的生产者的地位。

  对于冠成集团我过去不了解,今天听到冠成集团的介绍,看了这些材料我有二点体会:

  第一:冠成集团的三农实践是我国的工商企业在农业领域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成功实践。由于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也由于城市居民的生产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水准的变化,再加上WTO之后,国际农产品对中国农产品市场的冲击,我国农业的发展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越来越面临市场的挑战。农产品市场饱和,价格低迷,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来自农业的收入下降,并由此引发农村的三农问题日益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要对农业和农村结构实施战略性的调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研究分析新阶段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以后的重大决策。一方面要优化农业产品布局,扩大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提高农产品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村的二、三产业,努力扩大农民的就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把农民人数减少,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

  现在越来越清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以龙头企业为载体,通过龙头企业组织和带领,把农户组织起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这种经营方式有效地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连接,改变了农业单纯提供生产原料的结构方式,调整优化了农业布局,将提高和发展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转移农村劳动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它是在新阶段推进农业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有龙头企业的组织和带动,因此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发展产业化经营就很有意义。农业是一个永恒的产业,工商企业进入农业的领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也是企业发展壮大自身的要求。所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像冠成集团这样进入农业领域,发展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这是第一点体会。

  第二:冠成集团的三农实践是工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贯彻扶贫方针、帮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成功实践。脱贫是农村贫困人口千百年来的愿望。经过改革开放,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村的贫困迅速得到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又使一大批由于自然环境因素未能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到现在,农村尚未解决贫困问题,到现在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接近三千万人。另外,低收入人群、低收入人口有九千万。我国开发成就巨大,但是这三千万贫困人口还是一个巨大的数量。扶贫开发、帮助贫困人口脱贫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同时也是全社会包括工商企业在内的共同责任。现在许多工商企业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开展扶贫事业,但是像冠成集团这样,通过兴办龙头企业开发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发展产业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使贫困农户靠技能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的,还并不很多,而更多的是一次性的救济,给钱给物。给钱给物也是很重要的,但只能救急,不能使贫困人口从根本上走上致富的道路。因此,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像冠成集团这样,贯彻中央的开发式扶贫的方针,自觉地扶持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通过发展经济帮助他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这是第二点。

  基于这二点认识,我认为冠成集团的做法有典型意义,有推广价值。我认为,企业参与、进入农业领域,特别是到贫困地区兴办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化经营,不能按照慈善事业来办,也不能按照公益事业来办,它是个经济事业,应当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很好地结合起来,首先要立足于开发当地资源,把当地的经济发展起来。没有经济效益,企业没有利润,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就无从谈起,企业自身也很难持久。但是如果只讲经济效益,而不讲社会效益,如果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贫困农民没有什么关系,只建立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基础上,那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农村贫困地区一般都有生态问题,如果我们的资源开发不能对生态环境进行很好的保护,而是使本来就恶化的生态环境继续受到破坏,即使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也不能持久,所以我认为企业到贫困地区从事资源开发,发展地方经济,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一是要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

  为此,首先要立足特色,选准产业。贫困地区一般都有远离市场的劣势,如果产业选择不准,和一般地区一样,那就没有优势,最终可能被市场淘汰。其次,要立足科技,提高产量,就是一开始就要有高起点,现在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一半的农产品是饱和的,一半是加工农产品,也是饱和的,只有精深加工农产品,才有打开市场的可能性。最后就是建立与农民利益联接的新机制,改变农民作为单纯出售原料的生产者的地位,逐渐改变过去企业和农民之间的买断的关系,使企业和农民之间形成一个新的利益共同体的关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发展,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这也是我的一点体会。谢谢大家!(责任编辑:杨文全)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