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欠贷曝光无助信用体系建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11:34 信息时报

  新闻源头

  日前,中国建设银行、建行北京分行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北京办事处在报纸上联合刊登了22个版的“债权转让暨催收公告”,向四五千名借款人催收5342笔、总额超过100亿元的可疑类贷款。据了解,这是国内首次大规模催收个人不良贷款,22个版就花费了上百万元,此举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见10月29日《信息时报》C16版《经济新闻》

  孙凤忠 读者

  最近几年,国内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市场对社会信用体系的需求日益迫切,银行业务的开拓发展催生了许多新鲜事物,诸如个人房贷、车贷、信用卡消费等,逐渐与国际接轨,出现了令人欣喜的进步。但令银行始料未及的是,由于国内个人或企业信用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信贷业务正经受巨大的风险和压力,由建行此无奈之举可以推知。

  社会信用体系的市场需求与信用体系的建设情况存在着巨大的矛盾,这无疑是尴尬的社会现状。我们充分理解银行的无奈,但必须认识到,采用将欠债人黑名单登报公布以追讨贷款的做法,手段与目的值得商榷,还必须考虑由此可能导致的负面效应。

  首先,在报上登载欠债人的名单,固然可以起到公告的作用,让黑名单上的人知道自己已被“张榜公布”,感受到压力,有可能促使其尽快想办法还款。但是“情节”重与轻(欠款额度不同、恶意拖欠和非恶意拖欠)都享受了被公布的同样“待遇”,本身显然有失公平。同时还可能出现互相“攀比”的心理,欠款少的说不定还会等等看,看你银行把欠款多的人怎么样处置,然后再“看情况”决定还款与否。人的从众心理决定了5300多人的长名单对失信行为惩罚的效力大打折扣,有人甚至还会认为:银行如果要用法律诉讼的手段向5300多人追讨贷款,还不一定什么时候轮到我呢。因此,银行此举对于追欠能收到多大的效果尚未可知。

  其次,一家银行一次性就能列出长长的达5300多人的黑名单,在让人看清楚了社会诚信缺失之严重程度的同时,还证明了社会上不讲信用的大有人在,银行此举更多的是给同样进行个人信贷消费的人一个心理暗示:欠债不还银行也拿他没办法,大不了就是公布一下名字。

  其实,最关键的还在于,银行此举更大程度上还会造成人们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失去信心。银行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却伤害了他人的正当权益,同样是没有为客户严格执行保密义务、不讲诚信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又会对原本脆弱、尚在形成之中的社会诚信体系起到反作用。

  笔者认为,很多人或单位存在机会主义的情绪,存在“法不责众”的侥幸心态,社会上因此盛行不讲诚信的风气。而在某种意义上说,银行此举有意无意地承认了自己对这股不良社会风气的无能为力。因此,在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架构和运行机制没有形成的情况下,首先着力建立起相关监管部门的信用监管机制就显得格外重要。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登广告公布黑名单的做法不值得提倡,它不但不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而且更无助于社会信用体系的最终建立。(来源:信息时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