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新城:长三角新明星(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13:11 人民网-华东新闻 | ||
本报记者 韩国飚 肖云峰摄 上海的新骄傲 松江区,是上海新的骄傲。 松江区委宣传部的同志说,松江新城现在特别热门,成了上海城市建设的“新景点”。如今,凡有外省市党政代表团到上海学习、考察、招商,松江新城几乎已经是必去之地、必看之景。 不仅仅是官员觉得骄傲。 对于松江新城今日的成就,松江新城的老百姓也十分自豪。在松江新城的兰桥小区,记者看到这里的住宅建设档次、物业管理水平都和市区没什么区别,绿化、空气等生态环境明显好于市区。可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农田、水塘? 两年多前,41岁的沈仁蛾所在的小堰头村由于松江新城大学城建设被动迁了。她家一下子拿到了23万元安置款,就近买了一套120平方米三室两厅的新居,就业、养老也都解决了,一下子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儿子今年还考上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就在家对面的松江大学城,成了大学城的第一批学生。 松江新城,是如何悄然崛起,进而成为上海乃至长三角新亮点的?前不久到此考察的上海市市长韩正说:松江新城的发展,确实该总结一下了。 “比昆山起点更高” 上海松江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柳卫介绍说,光云南省党政代表团就已经先后两次到松江新城考察。长三角地区的城市领导,几乎全部到松江新城学习考察过。松江新城一年下来,几乎要接待大大小小上百个各类代表团,几乎两天一批。全国经济十强市(县)绍兴县就曾多次派出代表团到松江学习考察,县委书记徐纪平曾十分感慨于松江新城的高起点规划,当然最重要的是其依托上海的独特优势、独特人气。 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芮明杰教授。按照他的说法,沿着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两条主线,松江正逐步崛起为新的长三角发展的桥头堡,一如当年的昆山。而他个人以为,“松江的起点更高”。 2001年8月,松江新城率先成为上海市“一城九镇”战略率先实施建设的新城。 今天,一个22.4平方公里的现代化新城雏形已经基本形成。上海外国语大学等7所高校落户松江,目前新生招生数已达到2.5万多名。特色风貌区泰晤士小镇完成建设节点目标,10万平方米楼盘上市销售。上海第一人民医院、五星级酒店、商业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紧张施工。新城的建设使松江的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嘉金高速公路松江段工程完成节点目标,松江区承担的拆迁工作稳步推进;轨道交通9号线沿线开发方案全面启动…… 毫无疑问,松江新城的开发依托了上海以及长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松江是一个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但是,松江千年的历史才形成了10万人口、十里长街、10平方公里的城市。而松江新城预计在5到10年里,就可以发展成为一个人文气息浓厚的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超过50万的现代化生态新城。 “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进一步融合,松江作为联系上海、浙江的要冲、桥头堡,将享受到长三角经济强劲增长的更多发展机遇。”这是新城建设者的期待。 城建、产业、教育:互动出什么? 随着新城建设速度的加快,松江的桥头堡作用日益明显。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松江经济兼具了上海的外向型经济活力和浙江民营经济的生机。 依托上海优势,松江已经成为上海的又一个制造业高地,占到了上海制造业的10%、出口的10%。松江集中了数百家外资企业,外资投入达30多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有40多家落户松江。来自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区的进出口统计数据表明,目前该出口加工区的笔记本电脑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14,已经成为世界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之一。特别是随着总投资100亿美元的台积电项目的逐步顺利推进,松江的外向型经济将再上一台阶。 正是松江新城的建设为松江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储备了人才高地。松江区区长孙建平表示,大学城建设是影响松江今后定位的重要举措。松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大学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而大学城的发展则为松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和持久的动力和智力支持。今年3月,松江区政府专门成立了大学城服务办公室,促进协调大学城与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目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已为松江培训一批松江经济发展急需的招商人才,华东政法学院的专家则为区政府法律顾问团提供了专业支持。今后,地校双方的互动合作将更为密切。 苏浙地区蓬勃发展的民营企业家们显然同样具有相当的战略眼光。他们也不约而同地把目标瞄向了松江,注意到了松江新城的要冲地位和人气,特别是大学城的人才储备。民营企业家、浙江金义集团董事长陈金义就十分看好松江的经济发展。他觉得松江目前的地位有些像毗邻东京的横滨。随着上世纪60年代东京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加快,横滨迅速发展成了一个现代化的中等城市。松江显然有着十分明显的地理优势和人文优势。随着新城的逐步建成,还将凸显其人才优势和居住优势(松江新城的口号之一就是要成为“上海的都市花园”)。 正是这样独特的优势,使得民营经济迅速崛起在了松江这片沃土。今年上半年,松江民营企业缴纳税款18.4亿元,占全区同期税收总额的45%,同比增长61.4%,成为支撑松江经济发展的“巨擘”。在11年前,松江的民营企业仅994家,缴纳税款不过663万元,只占当年全区税收的2.1%。目前松江的民营企业已激增至36436家,其中今年以来诞生了7664家。 专家认为,正是松江新城的建设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生态居住环境、大量的创业人才、产业工人。产业工人很多来自“转业”的农民,技术人才、创业人才则来自大学城。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的落户又为松江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松江新城的建设,推动松江形成了互为促进的良好“生态系统”。 目前,松江民营企业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25万多个,占全区各类企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已从1996年的5.4%升至当下的46%。大量就业岗位的涌现,不仅为政府分了忧,而且帮助千千万万家庭改善了生活。 访客对新城的三大疑问 松江经济的快速发展,显然得益于新城的规划、定位、人气和人才优势。松江新城建设的成功,则得益于一条新的城市开发的投融资体制新路。 回忆起新城的建设,松江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于宁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为公司成立揭牌时提出的要求:建成新城的同时,要探索出一条新的城市开发的投融资体制之路。 几年过去了,松江新城的现代化新城雏形已经基本完成。至于是否走出了“新路”,松江建设者以对来访者三个疑问的回应,作为答卷。 一、城市建设是否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 松江新城建设涉及的几万户农民没有利益受损。所有农民享受到了较高的镇级养老保障。松江的“镇保”占到全市的25%,达到62亿元。失地农民基本就业、住上新房、享受“镇保”,可以说完全改变了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品质,也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城市建设的规划建设起点高不高,是不是经得起时间考验,会不会留下一堆“建筑垃圾”? 如潮般涌来的学习、考察代表团的好评,应该已经说明了这一点。特别是高起点、高规划的大学城和特色风貌区的建设。松江新城绝不会给城市留下“建筑垃圾”。目前,关于新城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非议颇多。于宁认为,由于新城开发速度快,年集中上市楼盘达到100万平方米,恰好又碰上宏观调控,楼市回冷一下是正常的,也是必需的。松江新城逐步增强的人口导入、造血功能,将逐步消化这些楼盘。 三、是不是政府举债搞的形象工程? 松江新城对松江经济的良性推动作用,证明了上海市对松江新城建设决策的正确。在市政府的推动下,包括地产集团、中星集团、国际集团等多家公司共同参与新城建设,形成了多元投资格局,不仅加快了新城建设速度,而且通过集约化开发和市场化运作,大大增加了土地收益。新城公司成立时全部资本金仅有10亿元,其中上海市的几家国有投资公司占58%股份,松江政府占42%股份。经过3年多的发展,新城公司目前已经达到几十亿元的资产规模。公司从第二年起就盈利,今年光企业所得税就将缴纳5000多万元,已成为松江纳税大户之一。3年来,公司没有一分银行借款和政府补贴。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凭借新城公司的实力,已完全有能力调控新城的发展速度。可以说,经过3年多的发展,松江新城已经具有自己的造血功能,形成了良好的人口导入功能。也正是这样一条成功的城市开发投融资体制新路,确保了松江这个长三角桥头堡的快速成长,从而向长三角制造业中心、教育高地和上海的都市花园的目标迈进。 《华东新闻》 (2004年11月02日 第五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