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长三角市长将要面对的话题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13:16 人民网-华东新闻

  本报记者 汪晓东

  种种信息似乎表明,2004年11月2日在上海举行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五次会议,将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留下重要的印记。有专家甚至预言:此次会议将成为一个“务实”的开始,将是一个“示范性”、“转折性”的会议。

  此次“上海峰会”并不讨论新成员加入的问题,而据说这本来是一些人相当关注的议程。但是,切莫忽视本次会议将要讨论的其他议题,比如,关于长三角经济协调会的组成,原来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章程》中“由长三角地区15城市组成”,将由长三角的市长们最后决定是否调整为“由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和其他城市组成”;比如,原来的常设联络处将可能升格为办公室……许多看似无足轻重的改变,也许会带来一些“根本性”的变革,就像人们期待的那样,使此次会议成为从“议论”变为“议事”的开始

  会议为何提前召开

  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五次会议定于11月2日在上海虹桥宾馆举行。

  说实话,刚听到这一会议信息时,还有点吃惊。因为按照惯例,这一会议以往都是两年举行一次。第四次会议去年8月刚在南京开过,第五次会议应该明年举行,为何提前到今年?

  “不是提前了,而是以后将改为一年一次。”在上海市政府合作办信息处处长夏荣耀那里,上述判断得到了证实。之所以改,他的解释也很简单:因为目前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会议主要有三个层次:副省(市)长级别的“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长三角16城市市长级别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长三角各城市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会。而“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是一年一次的,要确定三省市合作的“大政方针”,而“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则要及时贯彻落实座谈会精神,如果还是两年开一次,步调可能难以一致。用上海市政府合作办合作发展处副处长陈晓云的话说,“省(市)领导们今年确定的事情,我们要到明年才坐下来讨论如何落实,好像不大妥当吧。”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陈晓云又说,加快协调会召开的频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现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共识越来越多,合作的内容、需要推进的项目也就越来越多,“因此,两年一次变为一年一次,那是必然的事情”。同时,他也指出,以前协调会的开法,基本上是交流、联谊的性质,大家介绍一下各自的城市,发表一些对区域经济合作的看法;而现在,各个城市都提出希望,协调会必须解决实质性的问题,要变成务实的会议,每年都要明确做哪些事情。“既然这样,我们开会的频率也就要相应加快。”

  市长讨论的议题是否太“事务性”了

  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开会的周期。

  先来看看此次会议预定的主要议题:一、完善充实常设机构;二、设立专项资金(上海市国内合作专项资金资助100万元);三、修改长三角协调会章程;四、设立信息、规划、科技、产权、旅游、协作专题工作;五、各城市加入有关专题合作签约。

  看上去,这些要市长们聚首讨论的问题,大多是“事务性”的,主要是规则的完善,而这些问题似乎主要是各城市的政府经济合作部门的事情。但是,各城市又都希望要使此次会议成为“务实”的开始。两相观照,是不是有点矛盾呢?

  “当然不矛盾。”陈晓云予以否认。他说,市长峰会,不可能讨论具体问题,就像APEC会议一样,在开峰会之前,很多问题已经通过部长会议讨论过了。他介绍,在召开此次市长峰会之前,上海和其他各城市有关部门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就拿这次会议要签署的合作协议来说,为什么确定这6项专题?在此之前,我们举行了多次预备会、工作会,对30多个专题进行了认真评估和筛选,最后才确定这6项合作专题的。”

  “实际上,这些规则的问题,恰恰是基础性的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保证今后的协调会朝着一个务实的方向发展。”陈晓云说。他介绍,所谓“完善充实常设机构”,就是要将原来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常设联络处调整为办公室。“原来的常设联络处,基本上就是我们合作办的一个同志,而且还是兼职。一个人怎么议事、怎么决策?最多也就是收集一些信息罢了。变成办公室就完全不同了,那就是一个比较规范的机构。而且在新的章程中,明确要求办公室每年举行三到四次会议,同时对办公室的职责也作了规定,如:负责长三角协调会日常工作,包括与成员城市的联络,组织实施、协调有关工作;督促、推进专题工作;负责提出长三角协调会组织机构调整方案和成员发展工作建议;组织召开工作会议,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负责长三角协调会经费的筹集、使用、管理工作。显然,办公室具备了正规的组织形式,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要联系这方面的事情不知道找谁,谁好像都可以代表,实际上谁都代表不了。”

  “有没有人负责,情况完全不一样。”陈晓云说,“以前长三角区域合作中的有些事情实际上最后是不了了之,没有结果。现在不同了,配备了专门的人,设立了专门的资金,同时办公室每年都有年度工作计划,比如本年度就是上述6方面的合作专题,办公室是怎么协调的、怎么推进的,最后完成得怎么样,是要考核的。原来说很多事情做不了是没有人、没有钱,以后应该不同了,人有了,钱有了,职责也明确了,还能不干?”

  为了使这次会议充分体现“务实”,安排上也可谓费尽心机。比如说,这次会议仅仅安排了一天时间,议程是按分钟排定的,每位市长的发言只有5分钟,必须提纲挈领地把各自的观点和举措作一扼要阐述。“这也是为了从开会入手,把交流制、联谊制的会议转变为务实议事的会。”陈晓云说。

  会有新成员加入吗

  有一个各方关注、不能不提及的话题,那就是新成员加入的问题。

  去年8月在南京召开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四次会议,接纳了浙江台州市入会,形成目前的“15+1”规模。正因为如此,对于此次会议,一些人寄予了某种期待。会前有媒体报道说,本次会议将讨论新成员入会的问题。而记者新得到的正式议程安排里没有这一项,上海市政府合作办的有关人员也确认,此次确实不讨论这个问题。

  今年以来,安徽的合肥和马鞍山、浙江的金华和衢州、江苏的盐城和淮安等6个城市向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递交了入会申请书。有媒体报道说:“一股‘融入长三角’之风在长三角经济圈的外线城市中刮起。”

  这些城市的几位市领导,记者先后接触过,给人的印象是,总体上大家要求融入的心情都比较迫切,有的市领导甚至言必谈“长三角”。说起为什么要加入长三角的原因,回答也几乎是一致的:借助长三角这个大平台,更好地发展本地经济。马鞍山市的市长姚玉舟表示:“我们申请加入长三角,不是图个名分、图个形式,根本上说,还是为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加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是不是会给当地带来很多的发展机遇,这当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至少,如果能够名正言顺地在城市的宣传资料上写上“我们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在一些人心目中,感觉总是不一样的。

  此番会议不具体讨论新成员加入的问题,对于那些申请加入的城市来说,或许会有些失落。但是,绝对不能忽视此次会议将有的一个重要议程,就是讨论修改《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章程》。

  据了解,此次修改的内容,除了上面提及的组织机构的改设,以及基本宗旨、基本原则、基本任务等,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关于长三角经济协调会的组成。据知情人士透露,原来的说法是“由长江三角洲15城市组成”,这次会议上很可能调整为“由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和其他城市组成”。如果这样的重大修改能够获得大家一致认可的话,实际上长三角协调会将成为更为开放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一方面是暂不讨论新成员入会,另一方面又要讨论扩大长三角经济协调会的组成范围,这好像又是一对矛盾。

  “其实也不矛盾。”陈晓云说。他的解释是,因为章程的修改需要开会通过,协调会“由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和其他城市组成”的说法也还需要等待会议的确认,因此此次会议讨论新成员的加入“在技术上”是行不大通的。同时,即便是接受新成员加入,是只要提出申请的都接受,还是有条件地接受,对于这个问题,各方还有不同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暂时也难以讨论新成员加入的问题。“以我的理解,协调会的门没有关,始终是敞开的。”陈晓云说。

  入会要不要设门槛

  看起来这的确是一道两难的题目:不设门槛,只要申请的都可以加入,那么“长三角”作为一个经济地理概念将极有可能被泛化,而如果经济意义上的长三角与地理概念上的长三角相差太大,那么这样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否还能被冠以“长三角”?如果有限度地发展,那就需要设定门槛,但这个门槛怎么定?如果定高了,会不会影响到那些已经摩拳擦掌、参与长三角经济合作的城市的热情,如果定低了,那么现在的成员又会怎么想呢?是不是能得到大家的认同?

  据上海市政府合作办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协调会成员城市对“需要设定一个标准”看法还比较一致,只是标准怎么定,大家还没有达成共识。

  看来,有必要重提地理意义上的长江三角洲究竟是什么。比较一致的说法是:长江三角洲包括江苏、浙江两省部分地区和整个上海市,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只有少数小山丘像孤岛一样矗立在平原之上。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长江三角洲的演变形成过程,大体有这样三个方面:一是作为长江三角洲主体的太湖平原的形成;其次,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在长江口的堆积;第三,是人类生产活动对长江三角洲形成的影响。

  除了上述地理概念外,对于长江三角洲还有一种普遍被认可的、经济意义上的形容: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核心,其城市化水平整体较高,城市体系完备。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建设加快,建制镇和县级市(小城市)的数量急剧增加。近几年,这一地区开始由重点发展小城镇转向重点发展大中城市,空间布局上再次由分散走向集中,各类开发区建设,成为原有城市外延扩张的主要标志。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沪宁杭公路、铁路和大运河沿线的城市基本连接成片,长江三角洲形成了完整的都市群。这个都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

  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建文指出,长三角区域经济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前几年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最主要的是经济结构要调整,要解决产业升级和转变增长方式的问题,原来那种粗放的、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必须要变,“老路已经走到头了”。

  杨建文说,区域经济要转型,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也就要相应作出调整。比如,现在很多长三角的企业因为商务成本不断提高,正逐渐向成本较低的周边城市转移,这样一种趋势,就要求长三角突破原来“半封闭”的状况,使其更加开放。也就是说,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应当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趋势相适应。再如,到明年10月,洋山港将完成一期工程,接下去还要启动二期工程。长三角与长江流域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将由此发生新的变化,相应的区域经济合作形式也将必然发生新的变化。“上海提出要更好地服务全国、服务长江流域、服务长三角,还提出上海服务全国首先要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这种表述就充分体现了上述变化。上海深水港的建设,是与长江流域现代航运体系的建设相呼应的,它的建成,必然带来长三角和长江流域的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变化。”

  杨建文强调,不要把长三角看成是一个凝固的、封闭的概念,它应该是开放的。长三角的品牌不是某一部分城市独有的,也不是某一个地区能够形成的。长三角的品牌需要共同打造,这样才可能真正成为“世界第六都市圈”。

  “作为地域经济概念,长三角是无法突破的,这是一个客观事实。”陈晓云说。他透露,现在国家统计局在做长三角地区的统计时,也还是只统计15城市,台州没有纳入。但客观上,从发展趋势看,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能力的增强,一定会有更多的新成员加入到协调会。

  门槛该设多高

  关键是怎么个接纳法。

  9月份有报道说,今年3月,有关方面委托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王桂新做一个“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城市入会规程研究,实际上也就是想大致确定一个入会的标准和条件。对于这一消息,陈晓云和王桂新都予以确认。王桂新介绍,这份研究课题他花了一个星期就做好了。9月份,有关方面还专门开了报告鉴定会,“大家评价都很不错”。尽管辛辛苦苦做出这么个报告,但王桂新直到现在还坚持认为做这件事情“意义不是很大”。

  陈晓云也觉得,这项研究是“前无古人”的。“实际上长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是两个概念,不等于加入了协调会就是长三角城市了。”他认为,尽管长三角作为地理概念无法突破,但作为区域经济组织,则可以有区域外的城市加入。“就像西方七国集团一样,日本在地理上肯定不是西方,而是东方国家。也就是说,经济组织是宽泛的。”

  如此看来,协调会“由长江三角洲15城市组成”,调整为“由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和其他城市组成”,确实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修改。“如果这样的修改能够得到会议的确认,将为更多城市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预留空间、创造条件。”陈晓云说。他认为,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将来“完全可能不设门槛”,而仅仅是在地域上稍作界定,但可能会出现一个由核心层、紧密层和松散层组成的结构。“因此,入会不入会,终究不是实质性的问题。关键是,我们要扎扎实实推进现在的各项合作,做出成效来,拿出成果来。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也才真正具有吸引力。”

  王桂新的看法也十分相似,他说:“如果哪个城市想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他们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优势在什么地方,加入进去有什么好处,能否达到16+1大于17的效果,这样才有意义。”

  2003年8月在南京召开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四次会议“全家福”。

  肖云峰摄

  《华东新闻》 (2004年11月02日 第六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