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浦江聚 共绘锦绣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13:18 人民网-华东新闻 | ||
无锡市副市长谈学明:高起点规划区域开发战略 面对国际制造业加速向长三角转移的新形势,无锡立足于和长三角城市共同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加速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提升整体国际竞争力。本次大会提出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完善协调机制的主题,必将有利于高起点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开发战略,有利于尽快形成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有利于促进地区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全面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舟山市常务副市长刘爱世:在融入区域中走向世界 在今后的合作与交流中,舟山将主动承担浙江接轨上海前沿阵地的角色,按照“打造最适宜人居的海上花园城市、建设临港型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全国重要战略物资储运基地”的发展定位,发挥资源优势,推进海洋开发,在融入长三角和长江流域中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展望未来,舟山离不开长三角和长江流域,长三角和长江流域也需要舟山。舟山要通过与长江流域、长三角、特别是与上海的接轨,进一步走向世界。 苏州市常务副市长汪国兴:提升参与合作层次与水平 学习上海、接轨上海、服务上海,主动接受辐射,实施错位发展,是苏州既定和长远的方略。苏州经济发展的历程是苏沪合作不断推进的历程,也是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联动发展的历程。 苏州要在高平台上实现新跨越,必须进一步提高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层次与水平。苏州将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和联动发展,乘势而上,借梯登高,按照“合作、发展、共赢”的宗旨,进一步融入长三角、融入全国、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为长三角合作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扬州市副市长王荣平:用足用好“两只手” 在新一轮经济合作发展中,扬州将按照区域功能分工,努力在区域性的产业体系中选准位置,积极融入并服务于长江三角洲,与其他城市一道,立足于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在“无形之手”推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有形之手”,进一步建立健全协调合作机制,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 作为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之一,扬州将积极实施沿江大开发战略,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进一步与中远太平洋公司合作加快扬州港建设,与沿岸兄弟城市携手整合长江港口资源,加快推进数字长江建设,同时全面提升京杭大运河扬州段的港口承载和通航能力。在实现以水兴市的同时,鼓励扬州的企业走出去,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作贡献。 杭州市代市长孙忠焕:牢牢把握世博契机 进一步加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长三角地区的联动发展,是进一步落实中央提出的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发展的需要,也是长三角城市带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杭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中心城市,将按照“主动接轨、积极融入、联动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共赢互进”的原则,牢牢把握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一重要契机,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的合作,着力做好“规划共绘、交通共建、产业共兴、市场共享、环境共保”的工作,推进制度、交通等方面的衔接,在进—步提升城市集聚能力、加快发展的同时,增强为周边城市服务的功能,为实现长三角地区联动、协调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绍兴市委书记、市长王永昌:合作促发展特色创优势 推进长三角的一体发展,既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也是各个城市的自觉要求。同商合作大计,共谋区域发展,不仅有利于做强做大绍兴经济,提升城市竞争力,而且有利于推进长三角的联动发展、共兴共荣。 近年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的迅速崛起,为绍兴参与区域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并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新一轮发展中,绍兴将紧紧围绕“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总体要求,以合作促发展,以特色创优势,认真按照“主动融入、一体发展、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要求,积极有为,全面推进与兄弟城市的区域规划、经济发展、科技信息、产权交易、旅游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南京市副市长蒋裕德:科学发展观是共赢前提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形成区域发展特色,是长三角城市群互利共赢的必然前提。按照学习上海、接轨上海、融入上海的精神,南京作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之一,我们将与兄弟城市携手共进,共同开创长三角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从长江流域的合作来说,“抓区域、促流域”,“抓专题、促联合”是我们共同推进流域合作的契入点和着力点。包含苏皖赣三省19个城市的南京经济区是全国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经济区域之一。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推进长江流域联动发展,完全符合中央“五个统筹”的要求,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南京一定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积极发挥作用。 南通市市长丁大卫:立足长三角接轨大上海 作为长三角经济圈中的一员,南通企盼借助长三角,在新一轮世界经济发展大潮中,沿着科学的发展轨道实现新跨越。 南通将立足长三角,接轨大上海,按照“优势互补,平等协商,互利互惠,务实合作、共融共进,联动发展”的工作原则,发挥依江傍海、集“黄金海岸”与“黄金水道”为一身的独特区位优势,抢抓苏通大桥建设、大港口建设和江海大开发的机遇,加强城市间的沟通协调。 充分发挥黄金水道的潜力,加快长江航道发展,对推动沿江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我们将积极响应长江流域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加快沿江开发步伐,扩大长江流域城市间在经济、商贸、物流、交通和资本、资源、产业等领域广泛开展交流合作。 泰州市市长毛伟明:最富含金量的机遇 长江流域地区联动发展,是泰州实现跨越式发展面临的最现实、最富含金量、最具全局意义和战略意义的重大机遇。 抓住并用好这个机遇,我们就能后来居上,崛起于苏中,赢得一个时代;错过并失去这个机遇,我们就会成为新一轮区域竞争的落伍者、出局者,失去一个时代。 我们衷心希望有关协调机构加强信息交流,挖掘合作题材,整合共享资源,落实保障措施,推进机制建设,逐步实现从联谊交流到务实议事的转变,把城市间合作推向“务实性磋商、实质性操作”阶段,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打响“长三角”品牌。 常州市市长徐建明:创新理念融合互动 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是区域内各城市的共同机遇和共同目标,更是我们常州提升城市竞争力,形成特色优势的重要途径。我们将与区域内各城市一起,创新共同发展的理念,开放市场,整合资源,利益共享,携手共进,把常州加快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和现代制造业基地。我们坚信,通过举办高层次的发展论坛,组建区域性的行业协会,必将加快推进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优化大环境,促进大融合,实现大发展。 湖州市市长黄萌:期待合作机制更完善 深化区域合作,加快联动发展,形成发展合力,是长三角各城市应对经济全球化,抢抓新机遇、增创新优势、谋求新发展的必由之路。长三角城市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步伐越来越快,领域越来越广,机制越来越活,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强势推进。湖州作为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和承接上海辐射内地的门户城市,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务实的措施、更稳健的步伐,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与交流。期待着区域合作机制更完善,合作成效更明显,掀起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新篇章。 嘉兴市副市长钱满程:需要一次“核聚变” 青藏高原的涓涓溪流,以精卫填海般的勇气造就了长江三角洲这片肥沃的土地。7000年前,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耕耘,孕育了灿烂的历史文化,他们被称做马家浜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长江三角洲凝聚着山川的灵气和历史的精髓,崛起于东方大地。 今天,长三角已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是世界上最具活力、潜力和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 长江三角洲还需要进行一次“核聚变”,这里的人们如是说。若干年后,上海人、江苏人、浙江人或许将成为历史概念,这里都是“长三角”人。 镇江市市长许津荣:竞争力源于协调互补 长三角区域联动发展,既取决于核心城市的极化和扩散能力,也取决于区域内各城市的合理定位和科学分工。某种程度上讲,长三角的竞争力,就是区域城市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能力。这就要求区域内的每一个城市,都要明确自身定位。 镇江将首先确立“接受上海辐射,呼应上海发展“的指导思想,努力使基础设施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产业在结构上具有互补性、市场在规划上具有统一性。同时,按照比较利益来确定镇江的产业定位,打破本地产业的封闭循环,提高区域内纵向和横向一体化的水平。 在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方面,我们将充分利用镇江优势,加速建立跨地区业务网络,为长江沿岸各中心城市的生产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提供优质服务。总之,合作与发展是时代进步的永恒主题,镇江将与兄弟城市一起,在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上全面合作,互进互荣。 台州市常务副市长赵金勇:打造长三角南冀基地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是区域合作的永恒主题。台州将以长三角其他成员为榜样,借助其资金、信息、产业、技术、人才等诸多优势,推动台州经济二次腾飞。台州也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成为长三角南翼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产品转化和应用基地、电力能源基地、绿色农产品基地和生态旅游基地,为长三角其他成员城市提供更好的服务。 马鞍山市市长姚玉舟:更积极地参与合作 长江沿岸各市本着真诚协作、互利共赢的原则,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内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形成了长江流域联动发展新格局,造就了今天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区域,令人倍感振奋和鼓舞。 马鞍山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抢抓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强与长江沿岸各市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开创长江流域加快发展的新纪元。 芜湖市常务副市长陈树隆:沿岸城市交相辉映 源远流长的长江,用博大的胸怀哺育了她流过的这片土地。今天这条生命之河又挽起了流域城市的臂膀。 芜湖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伴随着滔滔不绝的一江春水,芜湖在发展中呈现出勃勃生机,像江畔的一颗明珠,与璀璨的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群交相辉映。 合肥市市长郭万清:让“T”字经济带更具活力 在区域合作已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内容和途径的今天,长江流域各城市通过互动发展,获得了优势互补和经济发展新的能量。 群龙浦江聚,明珠异彩生。让我们用彼此的智慧,通过不懈努力,打造出一个具有世界水平的现代化“黄金水道”,让中国“T”字形经济带,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迸发出永久的活力和璀璨,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铜陵市市长张庆军:携手开拓未来 位于长江“黄金水道”的铜陵有“青铜文化源头,中国山水铜都”的美誉。 展望未来,铜陵的前景更加美好。70万铜都人民愿与长江沿岸各中心城市的人民一起,携手开拓,共创辉煌。 安庆市市长朱读稳:“黄金水道”有现实意义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推进长江流域联动发展,对所有沿江城市加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参加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为我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的机会,有助于我们加深了解,加强合作,共同迎接新的挑战,必将推动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九江市市长蔡晓明:拓展新的合作空间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好长江资源,合理地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实现长江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沿江开发的首要前提。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寻求新的合作方式,拓展新的合作空间,是沿江各省市共同面对的新课题。152公里的沿江区域将会成为我市实施开放战略,对接长珠闽的主要平台和依托。 巢湖市副市长宋国权:主动融入联动发展 长江“黄金水道”流经我市182公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随着长江经济带的迅速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巢湖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动融入长江沿岸城市联动发展。 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巢湖,这颗皖中璀璨的明珠,愿与沿江兄弟城市一起,共同托负起长江“黄金水道”的希望和未来。 池州市市长谢德新:打造皖江重要港口 为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池州决心以开放的视野,在“十一五”期间着力将池州打造成为皖江重要的港口城市。我们将认真借鉴兄弟城市的发展经验,积极主动地加强经济协作,谋求共同发展。 咸宁市副市长李亚华:优势互补联动发展 湖北咸宁是开放的热土,我们真诚地希望进一步拓展、扩大和深化与长江沿岸、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的广泛交流与友好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共创长江流域美好的未来。 黄冈市市长刘善桥:分工配套优势互补 长江沿岸城市是长江经济带的主要增长极,推进相互间的合作协调,对于加快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促进长三角经济圈、武汉城市经济圈、湘东北城市圈、赣北城市圈的融合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我们将进一步促进与各兄弟城市的交流合作,促进分工配套、优势互补,共同谱写长江沿岸城市经济协作新篇章。 黄石市市长肖旭明:让航运与区域发展更和谐 滚滚长江水,东流成大海。这次长江沿岸中心城市协调会的召开,必将为我们协同保护、开发、利用好“黄金水道”提供新的契机,长江航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必将更加和谐,沿岸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幸福、更美好。 荆州市常务副市长王贤玖:合作共建是迫切心愿 长江,是大自然给予中国人民特别是沿岸人民的恩赐。保护、开发好我们的母亲河,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推进长江流域联动发展,是我们沿江各城市的共同任务。合作共建、共同发展是沿江各城市的迫切心愿。为此,荆州市将同兄弟城市一起,携手共铸“黄金水道”。 宜昌市市长郭有明:水电之都焕生机 宜昌,素有“三峡门户”、“川鄂咽喉”之称,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宜昌依山傍水,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宜人,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山水园林城市。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愿海内外各界人士来宜昌观光旅游、投资兴业。 岳阳市市长罗碧升:向投资者开放“三最” 我们将凭借长江“黄金水道”,融入流域经济发展大潮,强力推进“民本岳阳”工程。坚持把最有优势的产业、最有效益的企业、最有潜力的市场向投资者开放,携手合作,共谋发展,努力实现“产业兴旺、城市秀美、文化繁荣、民生殷实、社会和谐、走势强劲”的强市目标。 泸州市市长肖天任:提高“黄金水道”含金量 大自然赐予我们这样一条伟大的河流,我们一定要抓住历史机遇。长江沿岸港口城市要携起手来,广泛开展交流合作,切实解决当前制约长江航运发展的问题,大幅提高“黄金水道”含金量,充分发挥长江航运的作用,铸就长江航运新辉煌,共同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繁荣和稳定。 宜宾市市长焦伟侠:“第一城”要配合好 长江历来是沿海与内陆地区联系的重要通道,随着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的建成,其“黄金水道”的地位和价值更是大为彰显。 作为“万里长江第一城”的宜宾市,我们将按照温家宝总理“高度重视水运,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指示,与各成员市密切配合,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推进长江流域联动发展。 攀枝花市市长赵爱明:是责任,也是必然选择 主动融入长江流域的合作,并在其中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这既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市加快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间的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借鉴,资源共享,携手并进,共襄胜举,是我们矢志不渝的期盼与追求。 《华东新闻》 (2004年11月02日 第八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