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声的境界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2日15:09 人民网 |
徐培学 参天古木。一株绿柳是寺内唯一的媚点。 古寺是在钟声里变大、长高的,成千年古刹;草、树因了钟声而肃穆、庄重;石阶因了钟声,棱角被虔诚的脚步销蚀成圆润;小桥浸在钟声的漩涡里,禁锢着流水,不管水流至长河、大江、浩淼的沧海,总是从它的身下流过的;古寺的钟声使人的浮燥气、暴戾之气、朝气、锐气、神气、功利、情欲……一一消磨殆尽。 钟声是疲软的。这是已臻化境的住持对专责敲钟的小僧讲的。高僧听到小和尚敲的钟声里透着空泛、疲软,缺乏感召力,不能唤醒沉迷的众生。于是,敲钟的小和尚变成了劈柴的小和尚——兹事体大。 从原本单调的晨钟暮鼓里能听出如此的境界,我原本以为这是一位得道的高僧,是值得人们顶礼膜拜的,梵音中见天地,钟声里晓乾坤,这是何等的智慧,是何等的睿智,不能不让人感叹佛的伟大。 感叹之余,我心生疑问。疑问往往在至诚至信后产生。 能在小和尚敲的准时、响亮的钟声里听出空泛、疲软的人,大致还没有跳出三界外,仍在五行中——总希望唤醒众生之人,远没有进入我佛四大皆空的化境,心中仍是功利至上。 看似超凡脱俗的迷化清境,是另一种功利至上的不经意表现。 不论是敲钟人,还是听钟人,在钟声里,人性的弱点总会毕露无疑。人性中真的一面,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自己的妄想遮挡起来,而尾巴却暴露在太阳底下,由是,我们时刻要闭紧自己的嘴巴、敏其行、缄其言。说的透彻一点,就是夹着尾巴做人。 自己的缺点常会在指责他人时暴露无遗。这是极具讽刺的。 心到静处人自雅。我认为,敲钟和尚的修行是远在住持之上的,能把钟敲得无欲、无刚、无求、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这本身已是四大皆空的具体体现;住持听到的,不外是身在三界内五行中的俗耳所能听到的,说到底,他还是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当作“官”的。 其实,中国的佛教是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极端世俗化、人性化以及个性化的,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佛教——人就是佛、佛就是人,人以佛为荣,一些人以佛自居。慈禧皇太后就是一例。初入佛门之人,虽还有一些率直的秉性,但毕竟已真心向佛,全没有寺内等级森严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寺内的僧众一代代、一辈辈互相传递的。事实上,佛教内也是等级森严的,寺内有住持、方丈,佛中有佛祖如来,这与中国的官场、民场和风俗又有何区别——区别的仅仅是表象的看似无为、无求、无欲的形式。 钟声为佛而鸣,为众生而响,受人一柱香的佛,其实还是一个“道具”的“人”,是有灵魂和思想的人向无思想和灵魂的“人”顶礼膜拜。 佛,其实就是我们心中,自己制造出来的,一个要自己,膜拜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