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赣鄱时评:“税而优”的沉思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3日01:08 大江网-江西日报

  据《中国税务报》载,安徽省合肥市打破传统的职称评定办法,“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放宽学历、外语、论文等条件,而把缴纳税收情况作为衡量人才的一条重要标准,纳税先进者可评职称。合肥市劳动人事局已向182名企业工作人员颁发了职称证书。这条消息,读来真让人匪夷所思。

  所谓职称,是指一个人从事某种专业工作的能力。尽管目前论资排辈、考外语交论文的职称评定办法不尽合理,颇受世人诟病,也很有必要进行适当改革,以注重实际学问水平和工作能力,但把职称评定与纳税扯到一起,却是风马牛不相及。纳税数额的多少,与学问修养的深浅和专业水平的高低并无必然联系。如果照此“税而优则‘评’职称”的逻辑,则两院院士都将“让贤”于那些纳税榜上的企业家了。再说,倘若某人抓住商机大赚一把,成了纳税大户,就说他精通六艺,等到市场形势陡转,企业经营惨淡,无税可交,又说他胸无点墨,那岂不滑稽之至?

  与“税而优则‘评’职称”异曲同工的,是“税而优则仕”。因经营有方,纳税颇多,就被视为发展经济的“能人”。据闻,江苏赣榆县有一个集团董事长被选举为主管经济的副县长,灌云县有一名“鹅司令”也被任命为县长助理。且不说这种亦官亦商的双重身份是否符合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也不考究其本人究竟以群众利益为重还是以本企业利益为重,单就人的能力而言,从商与从政毕竟是两个概念,两者的行为差异是很大的。人们完全有理由怀疑: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就必然是有作为的官员吗?如果照此“税而优则仕”的逻辑,那些跻身纳税百强的企业家岂不是理所当然要进入权力高层?

  “税而优”的荒诞,源于一些人的逻辑错误。知识能够推动经济,创造税收,但由此反向推理税收一定来源于知识,纳税多少就代表专业水平高低,则是荒谬的。管理能够创造效益,产生税收,但由此反向推理税收一定来源于管理,纳税就代表从政能力,同样是荒谬的。近期《中国税务》排出了2003年度纳税排行榜,排名在前的大都是石油行业、烟草行业,足见纳税大户的成因,在一定条件下主要取决于市场需求,而经营管理者的学识或管理能力,有时倒在其次。

  诚然,目前人们的纳税意识还比较薄弱,亟须提高。但解决这一问题,决不能靠“税而优”的办法。在“税而优”的导向下,将会有人故意多缴纳税款(即“过头税”),以变相买职称,变相买官。如此下去,则学风、政风、税风都将受到严重影响,其后患不可低估。从另一角度看,谁纳税越多,说明谁占用社会公共资源越多,依法纳税仅是履行了其法定的义务而已,社会对其肯定的程度,应以“守法、诚信”为宜。如果以此为条件,给其学术头衔,或安排其行政职位,则是“穿错了靴子戴错了帽”,非常不妥当。

  (陈荣彩 石通真 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