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长三角更是全国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3日01:23 人民网-华东新闻

  本报记者 汪晓东

  重在议事 走向务实

  “长三角已不仅是16城市的长三角,也是华东地区的长三角,更是全国的长三角。人们对长三角的期望,不仅仅停留在长三角本身的发展,而是希望它更多地向区域外辐射,带动全国其他地区共同发展。”今天在这里举行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第五次会议上,与会代表道出这样的心声。

  时值金秋,长三角地区16城市的市长时隔一年后再度聚首,探讨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的大计。从今年起,原来两年一次的会议将改为一年一次的“年会”,与沪苏浙省市级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相衔接。

  “务实”,这是与会城市代表对此次会议几近一致的评价。无锡市副市长谈学明说,此次会议,形式上从以前的联谊变为议事,内容上由以前的经济协作变为意义更广泛的城市发展合作。绍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忠认为,此次会议在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具有战略意义”,是一座“里程碑”。

  会议日程仅一天,但议程紧凑,既讨论了修改长三角协调会章程、充实协调会常设机构、设立协调会专项资金等“基础性”事宜,也商讨了推进信息、规划、科技、产权、旅游、协作等六项专题的“实质性”合作。与会的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陈宣庆认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他说,长三角的区域经济合作,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具有借鉴意义。

  加强区域规划势在必行

  规划是本次会议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据陈宣庆介绍,中央十分重视长三角等区域经济联动发展问题,明确要求国家发改委就统一规划、统筹发展、体制创新等问题进行研究。目前,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前期工作已经启动,区域规划成为规划重点,首先启动的,就是长三角和京津冀两大区域的规划。他说,区域规划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研究这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二是研究区域内各省市十分关注、但单个地区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三是重点产业的布局问题;四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保证规划的实施。

  湖州市市长黄萌谈到,长三角地区产业趋同的问题比较突出,虽然产业发展要强调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但政府作用也不可替代。编制“十一五”规划就是非常重要的契机。嘉兴市副市长钱满程认为,加强区域规划的衔接,除了产业规划之外,很重要的一块就是基础设施的对接。他提出,区域经济合作遇到的体制和机制障碍会长期存在,应当建立更高层次、更有权威的协调机制,以加大政府推动的力度。

  “接轨上海就是接轨世界经济”

  “接轨上海”是近几年来长三角很多城市确立的发展战略。如何进一步依托上海,接受上海的辐射,也是会上的热门话题。南通市委常委、副市长蓝绍敏说,随着苏通长江大桥和沪崇苏大通道的建设,南通将成为上海一小时经济圈的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北上海”。无锡市也把城市定位成上海的“合作区、配套区、服务区”。苏州市副市长赵俊生表示,苏州这些年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主要是因为背靠上海这棵“大树”。南京市副市长蒋裕德认为,正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合力打造了一个较高的发展平台,各市才得以实现新的跨越,“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长三角就是发展自己,接轨上海就是接轨世界经济”。

  “上海要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必须坚持服务全国、服务长江流域、服务长三角。在服务中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服务。”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冯国勤说,上海要依托长三角地区,加快建设“四个中心”;要联合长三角各城市,共同打造参与国际竞争的“国家队”,提升这一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上海也要和长三角城市一道,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全国的建设发展。

  长三角的吸引力与日俱增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前身,是1992年建立的长三角地区14城市政府协作部门主任联席会议。这14个城市分别是上海、无锡、宁波、舟山、苏州、扬州、杭州、绍兴、南京、南通、常州、湖州、嘉兴、镇江。1997年,联席会议升格为长江三角洲15城市经济协调会(1996年新成立的地级泰州市加入)。协调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正式会议。去年在南京举行的第四次会议上,正式接纳台州为第16个会员城市。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会议通过的新章程有一个重要的修改: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由原来的长江三角洲15城市组成”,调整为“由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和其他城市组成”,体现出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

  这次会议虽然没有讨论新成员城市加入的问题,但特别邀请了盐城、马鞍山、金华、淮安、合肥、衢州6城市代表莅会。这6个城市今年先后提出加入长三角协调会的申请。这表明,长三角区域经济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与日俱增。

  近年来,长三角经济高速增长,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向纵深推进。目前,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已形成高层会晤制度,确定了交通、信息、旅游、环保、天然气管道、规划、人才等7个合作专题;在长三角城市政府层面,交通、科技、人事、旅游、信息、质量监督、金融、商贸等30多个专业部门也建立了对口联系协调机制;在企业层面,各种跨区域的合作不断发展,呈现出项目大、方式活、领域宽的新特点。这种多元的、立体的合作框架,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本报上海11月2日讯)

  《华东新闻》 (2004年11月03日 第一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