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型战鹰藏身何处 洞库成为防护工程的重要设施(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3日08:09 新华网
  ——徐州空军学院围绕飞机洞库改造攻关纪实

  陈运军 韩文 本报记者 姜宁
新型战鹰藏身何处洞库成为防护工程的重要设施(图)
改造一条机库的费用仅是新建的1/5000

  改造一条机库的工期仅是新建的1/18

  改造后机库年维护费用仅是以前的1/200

  改造一条机库的费用仅是新建的1/5000;改造一条机库的工期仅是新建的1/18;改造后机库年维护费用仅是以前的1/200……这组对比鲜明的数字,为徐州空军学院机场工程系《飞机洞库改造技术》课题的重要性作了最好的诠释。2001年,这项以解决新型战鹰安全防护问题为主旨的课题,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三年来,他们围绕改造飞机洞库展开科研攻关,先后有12项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其中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一个难题引出一个课题

  2000年初春,机场工程系陈太林、胡功笠、顾红军三位教授到新装备部队调研,官兵们忧心忡忡地对他们说:“新一代战机陆续进场,老机库已难以满足防护需要。你们是机场建筑专家,一定要帮我们想想办法!”看着部队官兵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三位教授的心像触了电一样,为新装备部队解决急难问题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为新装备部队改造现有的机库,一定把这块‘硬骨头’拿下!”

  当时三位教授心里也没底,每个机库地质情况都很复杂,结构特点都不一样,老机库的设计图纸又很难找到,况且国内外还没有成功改造机库的经验可借鉴。机库改造若不成功,不仅给军队造成损失,而且会影响部队训练保障。

  随着新型战鹰陆续装备部队,战机隐蔽问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传统的方法是,每当飞机更新换代,就必须根据其防护要求建设新的洞库。但建设新洞库不仅周期长,而且造价大,因此改造老洞库就成了一个新课题。就在这时,军内外10多个科研单位也对这一科研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上级领导了解到他们技术力量雄厚,调研材料翔实,设计理念新颖,采用独创的岩石破碎等新技术,在对原机库内部结构等方面不造成损坏的情况下,可以解决新机入库的“瓶颈”时,异常高兴地说:“这块‘硬骨头’就交给你们了。”

  2001年6月,机库改造项目被正式批准立项,《飞机洞库改造技术》课题组正式成立。

  一个课题催生一个群体

  科研课题正式立项后,陈太林教授带领课题组行程数万公里,到新装备部队反复调研,遇到技术难题就请教军内外有关专家。回到学院,大家再把取得的有关数据进行归纳计算,编写出30多万字的技术改造方案。

  2001年7月,南方某空军场站。机库改造实验拉开了帷幕。

  这个场站四周山峦叠嶂,正值酷暑台风肆虐季节,库外机场气温达40℃以上。为在台风到来时及时处理情况,他们坚持吃住在机库外的工棚内。2001年9月18日,空军首座机场洞库改造获得成功,前来验收的工程院院士等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紧贴实战,紧贴部队,效益巨大,意义深远。

  随着科研攻关向深度进展,洞库改造课题分为若干子课题,出现了科研人手不够的现象。为此,机场工程系及时调整科研方案,确立了以科研课题为平台,催生人才群体脱颖而出的新思路。

  系建筑力学教研室年轻教员张伟博士专业基础理论扎实,陈太林教授就安排他参与课题研究和机库的工程施工,在实践中锻炼他的才干。张伟不负众望,完成的科研项目获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以洞库改造课题为平台,一批年轻教员通过参与集体科研攻关,逐渐成长为本专业教学科研骨干,全系能独立完成较大科研项目的中青年教员越来越多。今年,该系获得的4项军队科技进步奖里全都有年轻同志参加。

  一项课题催生了一个科研群体。目前,该系已拥有空军级专家3名、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4名,先后有7人次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今年,又有7人通过国家监理工程师资质考试和注册,3人通过国家造价工程师资质考试和注册。围绕机场洞库改造,该系青年人才群体也迅速成长起来。

  一个群体攻克一批难题

  2002年仲夏,北方某空军场站。机库改造技术推广的第一站,课题组就接受了一次严峻的考验。

  这天凌晨2点多,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如注。突然,机库内传来一声闷响,机库口部多处发生塌方。陈太林教授冒着生命危险,从机库一侧导洞爬入洞库查找原因。原来,机库口部岩土结构松散,加上老机库修建时存在超挖、虚填等现象,埋下了塌方的隐患。暴雨不停地下着,塌方范围不断扩大,情况万分危急!经过缜密地研究,课题组果断启用“局部稳定”、“打桩”、“灌浆”等一系列新技术、新举措,经过20多个小时连续奋战,终于控制了严重的塌方。

  2003年10月,西部某空军场站,机库改造工程进入了关键时刻。西部风沙季节即将来临,严重威胁着战机的安全。为此,他们根据该机库的实际,设计了快速施工方案,并创造了全天24小时施工不停顿的新的作业方法,终于赶在风沙期到来前,解决了战机入库问题,避免了风沙对战机的威胁。新的施工方案,为飞机洞库改造提高了效率,创造了48天完成飞机洞库改造施工的新纪录,受到上级领导的称赞。

  在飞机洞库改造过程中,该系科研群体表现出一流的技术和过硬的作风,赢得了部队官兵的尊重。机场工程系教员每次下部队调研,官兵们都会主动找他们反映技术难题,该系30多个立项的科研课题来自部队的调研,通过科研人员集体攻关,为飞机洞库改造解决了一批急难技术问题。其中,围绕机库改造对复合防护材料、管材抗爆、抗爆结构等项目的研究,已广泛应用于机场防护工程。《机场飞行保障模拟训练场》项目在施工技术和使用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已在部队推广使用。《机场裂纹机理研究》项目解决了对机场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问题。柴油机自启动装置、机场道面抠缝机、机场道面灌缝机等3项成果获国家专利,已经装备到部队使用,解决了困扰部队多年的技术难题。

  如今,一批经过改造的飞机洞库焕发了青春,新型战鹰进能隐蔽藏身,出能激战蓝天,部队战斗力显著提高。

  飞机洞库作为防护工程的重要设施,是战机最为有效的掩蔽防护空间,在平、战时一直起着抵御自然灾害和敌方攻击的重要作用。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洞库防护随着武器装备的更新发展而不断发生着变化。

  二战期间,为防止地表爆炸的攻击,飞机防护最初采用的是土木结构,为最简单的隐蔽工事。二战以后,随着炸弹的威力不断增大,飞机防护主要是毛洞子结构,即依托山体或溶洞开凿洞穴。20世纪60年代前后,飞机洞库建设以防原子武器为主,兼防常规武器,通常在毛洞子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外部加厚,内部采用钢筋混凝土被复的岩石复合结构。

  武器装备不断发展,对飞机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高技术侦察手段和精确制导导弹钻穿地战斗部的不断发展,各国军队都在按照新“三防”的要求,加强对钻地爆破弹的防护研究。特别是防精确制导钻地弹的打击能力,已成为当前防护工程科研的一项重要课题。为了提高飞机洞库防护技术等级和掩蔽防护能力,各国飞机洞库建设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材料,对其设计和新型建筑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科索沃战争中,面对北约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南联盟作战飞机损失甚小,其飞机洞库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韩文、许峰)(来源:解放军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