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销不是真创业(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3日08:37 光明日报 | ||
——华中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周洪宇谈大学生创业心理专栏记者 夏斐 本报通讯员 张萱 抛开学校、传销组织等方面的原因的不谈,单纯分析大学生参与传销的心理,周洪宇认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渴望发财,渴望暴富的心理。参与传销的学生多数家庭比较贫困,虽然经过了多年的苦读,走到了大学,但在他们内心里,一直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和整个家庭的贫困状态,回报家人。这种利益驱使和“彩民买彩票”的牟利心态是绝对不同的。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生为了家庭而逐利的心情,比起一般的投机发财的愿望要强烈、迫切的多,因此也更容易上传销的圈套。 第二,是渴望“扳本”的心理。这既是大学生参与传销的第二种心理状态,也是第二个心理阶段。当他们进入传销组织后,发现了这是一个骗局,但是却不愿就此收手,一心只想找一个下线,把本扳回来,以此来转嫁自己的损失。这两种心理可以说是在“利”字层面上的两个方面。 但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怎么会为了利益而失去良知,去欺骗自己的同窗和至亲呢周洪宇说,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心理问题。这些学生往往过分自信,过分自信实际上是自卑的产物。过分自信使他们固执地认为自己怎么会错,怎么会看不出传销是否是个骗局。这种盲目的自信会使人处于非理性状态,“杀熟”也就不足为怪了。 所以说,感性和理性不是简单的对立,知识和理性也不能画等号。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如果仅仅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而不具备成熟的心理,一旦被传销所利用,其后果之恶劣,完全有可能超出我们的预料。这也正暴露了目前我们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漏洞。 第三,是渴望成功的心理,要明白“有钱不等于成功”。现在的大学生大都希望能够干一番大事业,开辟一个新领域,被社会认可。而传销就被某些大学生看作是一项“事业”,在强烈的建功立业的心理驱使和就业状况不乐观的情况下,他们错误地感觉“教育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的立论处处碰壁,而“传销改变命运”的说法,听上去更可行。因此,这种尽快创业的心理需要,就蒙蔽了本来就缺乏社会经验的大学生的眼睛。 第四,是渴望经验。年轻人求知欲非常强,学习的需要使这些大学生们渴望获得人生的经验和社会经验。而传销套用了一些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以真实的实战案例为讲义,让这些年轻人听得热血沸腾。这些在学校里从来学不到的东西,正是大学生们想要的。 周洪宇认为,有“经济邪教”之称的传销活动,其本质是一种有组织的犯罪,它以反理性特征和精神控制手段,冲击了现行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一些不足。“学生的失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教育的失误”,对学生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一个大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也是大学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漫画:王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