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台企缘何不再“恋”江苏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03:35 人民网-江南时报

  本报记者 童欣

  2002年,珠三角的台商开始“移情转战”长三角,尤其是苏州和昆山更是成为台资的“福地”。而两年后的今天,长三角外向型经济的标志城市也出现了“重蹈覆辙”的迹象。

  不可否认,相对于欧美企业,台资企业更看重地价和优惠政策。当优惠期满或成本提高后,他们就可能“见异思迁”,一看风头不对就撤。

  地方政府进行“贴血本”招商,而有的台商却在各地区之间的利益争夺中坐享其成。“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把这类企业养成了候鸟”,江苏省社科院的相关专家这么认为。

  在GDP数字增长的之后,我们究竟得到了什么?候鸟台资走后当地怎么办?这是摆在任何一个外向型经济城市的政府面前,一个不得不“未雨绸缪”的深难度课题。

  台商“撤资迁徙”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金宏机械模具厂是苏州一家当地颇有名气的台资企业。然而,两个月前,这里就已经是门庭冷落,没有了往日的忙碌和井然有序,门房内的桌子上落了厚厚一层灰尘,大铁门紧锁……

  据了解,台湾金宏机械模具厂在苏州?直镇呆了才一年时间,于2个月前匆匆“逃离”。而一年前,金宏刚从昆山的张浦镇南港“搬迁”到?直。目前,金宏已经把厂房及部分机器设备都转让给了附近的“邻居”新清精密模具公司。

  其实,在苏州市?直镇,如此“转手”厂房及机器设备而“迁徙”别处的企业并不止金宏一家。据?直镇当地人介绍,崇新电线有限公司也正准备“撤离”。记者在现场看到,公司内惟一开门的一间办公室,只有一名工作人员,正准备锁门下班;而两间厂房只有三台破旧的机器“呆立”在那……

  其实,一直以来,苏州市政府把?直镇作为外向型经济的明星镇来打造。目前?直镇累计引进独资企业190多家。虽然是旅游古镇,每年的旅游产值只占GDP的20%左右,而外资工业占70%以上。?直成了苏州周边市镇外向型经济的一个缩影。

  不仅是?直,台资密集的昆山和吴江也有不少企业开始“秘密撤资行动”。据调查,吴江的固锐股份公司于几个月前全部“撤回”,把机器设备、厂房等转让给其他公司;科立奇电子有限公司也准备从吴江“迁回”东莞,再等待机会重新投资;嘉利公司也因“经营不善”而破产……

  “优惠政策期限的临近,不少企业开始迁走是事实,只是大家都讳莫如深。”苏州市政府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这样称。

  同样,在外向型经济“后起之秀”的无锡、南京等地,不少企业也有“撤资”的意念,但迫于政府的“一再做工作”而没有撤。“很多企业以撤资来要求政府延长其原优惠政策或索取更多的政策扶持”,在欣日兴模具公司工作的陈先生一语道破天机。

  每年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电电公会)都会发布一份内地城市和地区投资环境调查报告。而江苏地区的排名“一年不如一年”。2003年,苏州市区的综合排名从前两年的第一位降至第七位;而今年的报告中,苏州市区更是意外跌出了台商投资推荐的14个A级城市排名,而属于B级城市的第一位。这与“打带跑”式的候鸟迁徙不无关系。

  “台资进行利益性迁移,是近两年来出现的一种现象。”江苏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叶克林教授称,“一种是向大陆中西部地区转移;另一种是向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开放势头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成本的提高是导致台商迁徙的直接原因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台商一波又一波的“候鸟迁徙”?据调查,运营成本的提高是导致台资“打带跑”式候鸟迁徙的直接原因。

  “夏季,有时一连四天都用不上电,订单难以在预定时间完成,公司的效益大打折扣”,新清精密模具公司的李泳旭称,这边不少的外企都抱怨“政府的承诺根本没有兑现”。

  在记者的调查中,夏季政府为保证大型企业的正常运转,往往中小企业就难以保证。于是,不少企业开始自购发电机,这样成本就大大提高了。仅一个夏季的缺电,普通公司的成本就增加了30%左右。“江苏地区的电荒至少要到2006年才能得到缓解,所以中小型公司难以承受这样的高成本”,一台资企业负责人称。

  除了能源成本的增加外,交通方式的变化也带来了运输成本的上涨。2003年之前,苏州地区的台商货物空运是通过上海虹桥机场。而2003年以后,上海将货运机场转移到浦东国际机场。这样以前到虹桥机场的货车现在要多跑80多公里,运输时间也增加了两个多小时,整个运费也因此上涨了20%。

  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也是台资“转移战略目标”的原因之一。据了解,以前苏州地区规定,外资企业的员工最低基本工资在400元,而去年政府修改薪资底线,最低基本工资620元。这样,员工的最低基本工资涨幅就达55%。当然,除了电力、交通、人力是三个主要成本的增加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税收优惠的到期,一系列的成本都在不断上涨。

  成本低的地方自然就成为台资迁徙的下一个目标。其实,杭州萧山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在今年的台商投资环境排名中,萧山位居第一,这主要得益于它的交通便利。萧山虽然只是附属杭州市的一个区级城市,但是拥有一座国际机场,从工厂出货到机场,半个小时左右就可抵达。

  “台商趋利的特性非常明显,更高度关注企业的经营绩效”,叶克林教授称。优惠政策的期满后,以前政府给的税收等优惠政策都会改变。一系列成本的增加,成为台商再度迁徙的动力。

  政府当初的动机到底实现了多少?

  台资的到来,的确给当地的经济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与当初政府的目标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一直以来,各地政府进行“贴血本招商”,他们当初就为了四个基本动机,即:增加新生资本、解决劳动力转移难题、增加税源、提升产业升级。

  “增加新生资本,政府的目的基本上达到了”,叶克林教授称。就拿苏州地区来看,因为外资的大量“涌入”,苏州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声誉和影响力大幅提升。而台资聚集地的昆山更被赋予“小台北”的称号。

  台资的到来的确解决了政府劳动力转移的部分难题。但台资企业大多是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并不像纺织企业那样对劳动力的需求依赖度高。“台资企业对劳动力的吸收也是有限的”,叶克林教授称。“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中等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已基本上转移完成,并不像欠发达地区那样显著。”据了解,目前苏州台资企业里80%都是外来民工。

  “从增加税源来看,基本上没有有效实现”,叶克林教授认为。政府的“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一降再降,各地“两免三减半”的税收政策,政府增加税源的初衷根本没法短时间实现。当税收的优惠条件解除后,企业的经营成本大大提高后,“有些台商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此外,产业升级也是政府当初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以市场换技术”确实是当时的战略需要。可是,由于台资企业基本是上下游一起来投资,对当地的产业带动作用并不大。

  政府把企业养成了“候鸟”?

  在政府的眼里,无论是台商的一拨接一拨地迁徙,还是大型外资企业的“要挟”,都具有莫大的杀伤力和控制力。

  其实,台资在大陆不同地区和地点投资,本来无可厚非。但关键的是地方政府,“为争取更多的资本,把优惠条件一压再压,并且相继打起‘口水战’”,相关专家称。

  “贴本招商”成为各级地方政府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近年来,长三角各地都陆续推出大量特殊招商政策,如江苏省的一个县工业开发区,征地所有费用1.7万元/亩,即可获得50年土地使用权。有些地区把土地价格越降越低,直至分文不收;税收政策早已经突破国家允许的底线。

  在苏州,台商租赁厂房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厂房往往由苏州等地的各个开发区投资建设。由于没有厂房等不易搬迁的固定资产,造成了台商的“候鸟”形态。据了解,一开始,?直的政策比其他周边地区优惠,就吸引了数家周边中小企业的“搬迁”。

  关键的是,招商引资的业绩直接与政府的政绩挂钩。这就带来了各地政府想方设法压低土地和税收价格。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越是基层政府,这种倾向越明显,这也是导致许多地方政府疏于公共服务而全力招商的根本原因。

  “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把企业养成了候鸟”,江苏省社科院的相关专家不客气地说。目前,由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留成额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这样地方政府就不仅仅是提供公共服务的行政机构,而是变成一个追求本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组织。这样,优惠期过后,政府的土地和税收价格肯定要“上涨”。

  “候鸟”走后怎么办?

  在苏南很多地区,整个当地经济完全由外资占据主导地位,而本土的经济力量却在外资的夹缝中日渐萎缩。正如这样的大量台商“候鸟”迁徙后,当地的经济该如何支撑?如何想方设法使外资“生根”?

  这是摆在任何一个外向型经济城市的政府面前,一个不得不“未雨绸缪”的深难度课题。“今天来投资,明天就走了,不过是3到5年的时间。”相关人士分析认为。

  虽然从每年政府报出的巨额数字上看,台商对大陆的贡献是巨大的,仅苏州地区台商每年的出口额高达数十亿美元。可是台企“原材料和市场都在外头,只是加工厂在这”。所以,台企对本地企业的拉动作用很小。来自苏州最大的出口企业友达光电的消息称,该公司采用的国产原材料只占该公司出口总值的4%左右。

  “台商找不到‘盈亏平衡点’,退出并不可怕”,叶克林称。政府的主要任务,把外商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嫁接”过来,重大的科技项目可以让外资参与。同时,政府也有义务协助外商来降低商务成本。

  “虽然外商的趋利因素无可厚非,但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叶克林认为。外商应适时进行产业转型,突破一直以来的封闭性和垄断性经营。“外商财务成本的降低空间是很大的”。

  苏州一带历来是台商的“福地”。可是,近两年来,苏州在台商投资环境的官方调查中,一落再落。

  2003年9月份,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电电公会)发布的一份内地城市和地区投资环境调查报告中,苏州市区的综合排名从前两年的第一位降至第七位;台资总量占全国1/9、江苏省1/4、苏州1/2的“小台北”昆山,更从前两年的“极力推荐城市”跌落等级,综合排名一气滑落20位。

  今年9月又发布的《2004年中国大陆地区投资与风险调查》报告中,苏州市区意外跌出了台商投资推荐的14个A级城市排名,而属于B级城市的第一位。

  《江南时报》 (2004年11月04日 第十四版)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