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共和党优势扩大 固守参众两院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09:30 南方都市报

  共和党优势扩大 固守参众两院

  民主党遭遇“滑铁卢”,该党参议院领袖达施勒意外落败

  美国大选之国会改选

  据新华社电 在2日的美国大选中,除了总统选举外,美国选民还要改选国会三分之一的参议员、全部众议员和11名州长。共和党在选举前的国会参、众两院中占据优势,而在此次选举中,共和党再度占据上风,巩固了在参、众两院的多数席位,继续掌握国会的控制权。

  共和党“扩张版图”

  国会是美国最高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每两年为一届。参议员每州两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院议员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额,由各州直接选举产生,共435名,任期二年,期满全部改选。此次大选,除选举总统和副总统外,还改选34名参议员、全部435名众议员和11名州长。

  选举前众议院的力量对比是共和党227席,民主党205席,独立党派1席,缺席2席。参议院力量对比是共和党51席,民主党48席,独立党派1席。

  尽管民主党成功地将来自伊利诺伊州的共和党众议员菲利普·克兰等几名老对手“赶”出国会山,但是民主党在肯塔基州的重量级人物尼克·克鲁尼等人竞选众议员先后落败。

  截至美国当地时间3日上午,共和党已经赢得了228个众议员席位,并且在5个结果尚未确定的席位竞争中赢得优势;而民主党仅仅赢得了199个议席,同时在其他2个胜负未分的席位竞争中占据上风。所以,无论剩余席位归属如何,共和党都已经胜券在握。

  这将使共和党实现连续12年在众议院占据多数席位,这样的情况自从1933年1月以来还是第一次。

  “美国民众今天晚上再次发言,所有迹象表明,他们选择了一个共和党控制的国会。”共和党众议院领袖汤姆·迪莱说。

  在参议院的选举中,共和党人同样占据了上风,先后赢得了在佐治亚州、北卡罗来纳州、南卡罗来纳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参议员席位。

  尽管目前佛罗里达和阿拉斯加的参议员选举结果尚未揭晓,但共和党已经赢得了至少53个参议员席位,较之选举前增加了2席。

  “没有人想到我们会获得这样的胜利,这太棒了!”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比尔·弗里斯特在接受全国广播公司“今天”节目采访时说,“民众认可我们在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并且希望能够加快这一速度。”

  民主党遭遇最大惨败

  民主党遭遇的最大惨败是该党参议院领袖汤姆·达施勒的出局。达施勒在竞选南达科他州参议员时以6000票之差输给了共和党候选人约翰·图恩。

  国会党团领袖在选举中出局的情况在美国非常少见,上一次是出现在1952年的选举中,当时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埃内斯特·麦克法兰意外地在选举中落败,成为当年选举的一大新闻。

  州长换届选举 两党暂时平手

  据新华社电 在11月2日美国举行总统选举的同时,民主党和共和党候选人也在11个州展开了角逐州长的对决。

  根据最新计票结果,在此次州长换届选举中,两党各有两州失守,暂时打成平手。其中,共和党人从民主党人手中一举拿下密苏里和印第安纳这两个中西部州,加上北达科他、佛蒙特和犹他共有5州入账。民主党人也不甘示弱,失去的两个州在蒙大拿和新罕布什尔找齐。此外,民主党还夺得北卡罗来纳、西弗吉尼亚和特拉华的州长宝座。

  华盛顿州出现了类似总统选举的僵局。目前,两党候选人仅相差几千票,最终结果也将取决于缺席选票和临时选票,到底鹿死谁手在接下来的几周内才能见分晓。美国历史上首位华裔州长、现任华盛顿州州长骆家辉没有谋求连任。

  正在进行的总统选举对至少几个州的州长选举产生了影响。在坚定支持现任共和党总统布什的印第安纳州,前布什政府白宫预算局局长米切尔·丹尼尔斯成功击败现任民主党州长乔·克南。

  在竞争最为激烈的密苏里州,州务卿、共和党人马特·布兰特以3%的微弱优势险胜州审计员、民主党人克莱尔·麦卡斯基尔。

  但在同样亲布什的新罕布什尔州,民主党候选人约翰·林奇经过一场恶战,击败了现任共和党州长克雷奇·本森。本森也成为自1926年以来该州首位连任失败的州长。

  在本轮换届选举前,共和党人共把持着全美50个州中28个州的州长职位,余下22个州的州长为民主党人。虽然与美国总统选举“撞车”,但两党仍为州长选举投入了很大精力和财力,因为占据更多的州长职位会为本党候选人入主白宫和左右国内政策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出局

  民主党不仅输掉了参众两院,还在本次大选中出现了一大损失,那就是其参议院领袖达施勒败北,这意味着这位民主党的老将无缘进入参议院,成为52年来首位在竞选中输掉参议院议员资格的党派领袖。

  当选

  不过,民主党也有收获,43岁的政坛新星奥巴马在伊利诺伊州轻松击败共和党对手,成为参议院改选后100名参议员中惟一的黑人。

  黑人参议员“一枝独秀”

  是美国参议院100名议员中惟一的黑人

  他是“黑白”混血儿,他出生没多久父母就离婚了,他在美国夏威夷的海滩上和印度尼西亚的街头游荡过,他逃过学,还吸过毒。

  今日,43岁的他说,这些经历让他见识和理解了世界上许多人为生存而挣扎的艰难状态。

  这或许是他在11月2日的美国参议院选举中以民主党候选人身份轻松赢得伊利诺伊州参议员席位的力量源泉。

  他就是民主党人巴拉克·奥巴马——经过改选的美国参议院100名议员中惟一的黑人,也是美国历史上第5位黑人参议员。

  动荡童年催生坏小子

  “瘦得皮包骨、有个滑稽名字的小子”,这是奥巴马日后对少年时代的自己所作的描述。

  他的父亲是肯尼亚人,年轻时到美国留学,在夏威夷遇到一名从堪萨斯州搬来的美国女子,两人结婚后生下了奥巴马,当时取名“巴里”。这段异族婚姻没有维持多久,奥巴马还是个婴儿时,父母就分手了,此后他只见过父亲一次面。

  多年后,父亲死于车祸,奥巴马借用了父亲的名字“巴拉克”,在别人对他的称呼中回味父亲的烙印。

  在1995年出版的回忆录《继承我父亲的梦想:关于种族和遗传的故事》中,奥巴马描述了自己颠沛的童年和荒唐的少年时光。

  母亲再嫁时,把年幼的奥巴马带到了印度尼西亚,他在那里生活了4年,上学念过《圣经》,也学《古兰经》。他和同龄孩子们一起游逛街头,小小年纪就见识了贫困、饥饿和疾病。

  10岁时,奥巴马回到夏威夷与外祖父母一同生活,转入私立小学就读,一直等到母亲再度离婚后回国与他团聚。

  奥巴马在青春期的表现让他自己和周围人都看不到任何“光明前程”的征兆:他花在篮球上的时间比上课的时间多,他喝酒,吸大麻甚至可卡因。“吸毒鬼,瘾君子,我当时就往这个方向发展。”——他在书中这样总结。

  改邪归正入读哈佛

  但所有年少荒唐渐渐被归入正轨。奥巴马说,这要归功于长辈的关爱和时间的洗涤。“我想我只是长大了。”

  “巴拉克·奥巴马”的名字开始在芝加哥的社区活动中叫响。他组织与芝加哥教会合作的慈善活动,帮助失业工人安顿生计,呼吁改善廉租住房的条件。“他从一个教堂跑到下一个教堂,试图说服社区内每一名牧师,”一名牧师回忆说,“这个看起来瘦骨嶙峋的小伙子想了解我们如何改善这个社区。”

  奥巴马随后决定到哈佛大学法学院读书,并在其间当选为《哈佛法律评论》月刊历史上首位黑人社长。这个位置通常被视为法律专业学生毕业后进入美国最高法院当法官秘书、进而步步高升的敲门砖,但奥巴马毕业后,却选择了芝加哥一家专门受理民权诉讼的小型律师事务所。

  昔日那个瘦骨嶙峋的小子,如今变成了瘦长、精干的成年男子,但他的肤色未变。他还决定进军仍然大体由白皮肤统治的美国政坛。

  “完美无缺的政治家”

  奥巴马的第一次竞选出了点意外:他被伊利诺伊州的民主党推选出来,接替一名州参议员因为竞选联邦参议员而空缺的位置。后者在竞选失败后又想坐回原来的位置,并要求奥巴马退出竞选。结果以奥巴马拒绝、对方让步告终。4年后,奥巴马又挑战国会众议员席位,但在民主党初选中惨败。

  这两次经历,美联社评论说,可以暗示奥巴马在其平易近人和聪慧理性的表面下,性格中深埋的强烈竞争意识。他本人也用一个源于篮球运动的比喻承认这一点:“我很能用肘顶人。”

  在今年7月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奥巴马发表演讲吸引黑人选民,效果很轰动。他赢得了克里竞选班子的赏识,被招揽为竞选宣传干将,奔赴10多个州替克里巡回打气。

  当发现参议院11月将空下一个伊利诺伊州联邦议员席位时,已连任3届州参议员的奥巴马再次抓住了机会。他的竞选口号一如他在民主党大会上的演讲强调“融合”,因此同时获得黑人和白人选民的支持,轻松打败对手、共和党从马里兰州招揽来的前电台主播艾伦·凯斯。值得一提的是,凯斯也是黑人。

  对奥巴马的获胜,曾在《哈佛法律评论》与之共事的克里斯蒂娜·斯普雷尔并不感觉意外。她认为奥巴马是“完美无缺的政治家”,即使和意见相左的人谈话,他也能使对方感到亲近体贴。“黑人需要像他那样的人。他能够吸引许多不同阶层的人,这能不算是好事吗?” 新华

  图:

  11月3日,切尼(左)和家人回到白宫等候有关大选的消息。

  民主党参议院领袖达施勒落败,晚节不保。

  11月2日,民主党人巴拉克·奥巴马与妻子、两名女儿欢庆胜利。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