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女生性别定位有点偏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13:53 人民网 |
记者 李新玲 本报天津11月2日电 刚听完一场校园演唱会,杨敏独自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泪流满面。而她身后,一群同学正在大声地谈论给偶像送花的陶醉和兴奋。杨敏突然感觉自己非常失败。自己曾不屑于同学的“追星”,可现在,空虚笼罩着自己,“在我的人生中竟然连‘追星’这样的目标也没有”! 杨敏家在四川农村,从小读书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再过像母亲一样的生活:嫁人、生孩子、种地、养猪、打牌。当这个目标因为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而完全有可能实现后,自己却迷失了。每天无精打采的,对生活提不起任何兴趣,甚至不愿去上课,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些什么。 “回想所受的教育,从没有一门课告诉我们,女性如何自我实现” 杨敏是南开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袁辛副教授遇到的一个女学生。 “那段时间她状态不好,甚至有极端行为倾向。这并不是单纯的心理困惑焦虑问题,而是一种由于性别教育缺失,不了解自身价值,更不知道作为一个有知识的女性如何自我实现的一个典型例子。”长期从事学生心理辅导的袁辛说。 袁辛指出,两性教育应成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两性的自我了解、性别价值观、两性的自我实现和突破等等。现在整个社会对青春期的健康教育开始重视,包括性的教育,但是性别平等意识、两性价值观等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一直是空白:在小学课本和中小学读物中,做家务的人永远是妈妈。 王凡大学毕业已经5年,在一家公司担任管理工作。她告诉记者:“回想自己所受的教育,从没有一门课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女性如何才能被别人接受,如何才能体现性别价值,到底什么是男女平等,包括如何与异性交往。” 当然,两性教育决不只是面向女生。袁辛认为大学教育不是单一的知识性教育,学生在大学既要获取知识又要让心灵成长,今后还要担当社会和家庭的角色。一个社会人不可避免地要和异性打交道,男女在思维、表达等各方面存在着差异,“如何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这应该是大学教育的责任”。因为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今后会对这个社会起到主导作用。 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乔以刚教授告诉记者,高等教育培养人才,人才要有健全的人格。其中人格的健全也包括性别意识的健康,涉及性别观念、性别意识、性别角色定位等。 她认为,性别与成才也有关系,人才成长要有一个开阔的视野。先进的社会是一个两性和谐的社会,在大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高校有责任帮助他们建立起文明进步的平等性别观。 “性别教育缺失:过分传统与“去性别化”同现校园 长春师范学院刘昭老师对目前高校女生中出现的一些性别意识问题感到不理解———“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这种说法在高校女生中非常有市场。 袁辛认为,性别平等意识的缺失在不同的人群中有不同的体现。 在高校学生中,主要表现出两种倾向:一是过分传统的性别观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女主内、男主外,夫贵妻荣等,有的女生甚至把自己的命运交给男朋友,或是对未来的设想完全定位于找一个好工作,嫁一个财力充足的丈夫,不想通过自己奋斗获得成功。另一种倾向是过分不关注性别差异,表现为“去性别化”。 “男生、女生、女博士”是对“校园3种性别”的调侃,指女博士埋头读书,忽略了性别特色。当下,“野蛮女友型”风起云涌,成为“去性别化”的另一种表现。南开大学法学院的一位大三女生说,现在身边这样的同学越来越多,很多人比男朋友厉害,颐指气使。 乔以刚教授认为,“野蛮女友”是一种变相的性别意识、性别霸权的表现。而对于被看成第三种性别的“女博士”,袁辛则认为,除了社会偏见外,我们的女生由于缺乏相应的性别教育,在知识增进的同时,女性魅力确实有所减弱。 当然,由于性别教育缺失,问题并不全部表现在女生身上。有一个将要以陪读身份与男朋友一起到美国读书的女生,来到心理咨询室忍不住痛哭。这个女生的男朋友非常不尊重她,两人发生冲突时,甚至要女生跪在他的面前承认错误。因为他觉得是自己给了这个女生出路,甚至连女生的父母也成了痛骂的对象。可是这名女生在矛盾中还想与男友交往下去,原因就是仍然爱他。 “一个人要想有正确的性别意识,应该首先自我了解,了解你所属的性别在社会中的地位,才能达到性别自觉。”袁辛说,这是我们教育的空白和悲哀。 (为保护隐私,杨敏系化名)来源:《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