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区域经济合作再添生力军(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5日01:16 人民网-华南新闻 | ||
本报记者 庞革平 邓圩 刘光金 本报记者 杜江摄 共赢、商机、引进来、走出去、区域经济一体化……这是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与会政要、客商说得最多的词。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两天来,各方签约项目超过260个、总投资额1000多亿元。作为区域国际经济合作的平台,中国—东盟博览会一亮相,就得到了东盟及世界各国客商的广泛认同,呈现出勃勃生机。 中国企业热捧东盟 相对欧美市场,中国企业对东盟的认识还不多。但是,此次博览会上,中国企业对东盟市场“热情高涨”。在南宁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中国企业的机械设备摆满了7号、8号两个展厅,全国各地的机械设备生产厂都拿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向东盟招手。 机械设备展区基本上是大连和深圳两大城市的“地盘”。这里,大到工程设备、特殊磨具,小至电熨斗、电饭煲、电磁炉等日用家电,应有尽有。在汽车、摩托车机械设备专馆,中低档轿车抢占了展厅最为显眼的位置。近年在东南亚地区有好口碑的“宗申摩托”、中国出口量第一的“力帆摩托”组织了强大的阵容,几乎占了该展馆一半的展位。 东盟是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的主要市场之一。博览会开辟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专题展区,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企业反响强烈。11月4日举行的“中国—东盟工程承包市场研讨会”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客商参加。 东盟客商加速北上 东盟各国企业“走出国门”的意识很强,这些年拓展中国市场成效显著。老挝参展团将展台搭建成传统房屋的样式,展台中的老挝传统木制和布制手工艺品,引来参观者纷纷询问价格。一位马来西亚客商称:“真没想到我们的产品能卖得这么好,预展就卖了近两万元。” 中国与东盟国家就自由贸易区建设达成“早期收获”计划。今年1—7月份,东盟与中国间涉及“早期收获”产品的贸易额达到11.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猛增42%。虽然距年终还有两个月的时间,但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安民已经高兴地宣布,今年1至9月,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已达到754亿美元,这意味着,双方提出的在2005年实现贸易额达1000亿美元的目标,有望提前一年实现。 东盟企业在积极寻找“到中国去”商机的同时,也加快了“引进来”的步伐。在这次博览会上,众多客商围在中国制造商的展位前问长问短。来自新加坡的采购商林瑞贤的公司计划采购价值约250万元中国制造的货物。马来西亚一家大型企业的采购代表也拿着一个大开本的采购目录四处找厂家。博览会的主办机构透露,参加这次博览会的中外专业采购商有1万多名。 整合资源互惠互利 半个月前,中国与东盟在北京就自由贸易区中最重要的内容———货物贸易协议达成一致。根据货物贸易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2005年开始全面启动降税进程,双方大部分产品的关税将于2010年降到零。中国外经贸部负责人形容说,货物协议的达成为如期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铺平了道路”。 在与博览会同期举行的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共同呼吁,要进一步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步伐,促进双方互利合作,让双方更好地实现共同繁荣。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峰会上说,要加快谈判进程,如期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规模;开展互惠互利的双向投资;大力加强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 柬埔寨首相洪森在演讲中说,2004年1月1日对近600种农产品实施零关税的“早期收获”计划就让柬埔寨受益匪浅。中国发展必定会从东盟进口更多的货物、促使更多的中国游客到东盟旅游,形成良性循环。 缅甸总理梭温说,东盟和中国地域接近并有着紧密的文化纽带。缅甸投资机会巨大,将继续推进与中国在农业、基础设施、自然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广泛合作。 多年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不断取得成就,在贸易、投资等方面每年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此次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是推进中国与东盟各国业已存在的贸易与投资关系的一个很好的机会。 《华南新闻》 (2004年11月05日 第一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