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学的拯救与自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5日08:58 人民网

  吴 俊

  我有一种预感,跟着《拯救乳房》之后,不久将会有《拯救子宫》之类名目的作品出现。这决非讽刺。因为癌症对女性的迫害,在这两个部位最为多见,而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后果也以此最为敏感和特别。但是,文学写作有必要使用这样的书名吗?

  读过《拯救乳房》,发现通篇与“拯救乳房”毫无干系。作品所写的对象是因病而失去了乳房的病人,拯救的对象应该是她们的精神和人格。现在的书名更适用于癌症防治的相关医疗技术内容。那又为什么要用这样一个似是而非的书名呢?据说,作品原名为《癌症小组》,但因销路上的考虑而改成现在的书名,作者做了妥协。这就产生了两个后果,一是此书的销量增大,利润丰厚,一是此书不能不有降格媚俗的嫌疑。——都是书名惹的祸。

  毕淑敏被公认为严肃作家,但从本书书名的最终使用来看——作者是没有理由将此推诿给出版社的——我们就会发现,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所谓严肃是如何的不堪一击,甚至脆弱到还要为媚俗辩解。不过,此类现象现今也已司空见惯,难得再引起认真对待了。为严肃的如此轻易沦落而感到悲哀,竟或是可笑的了。

  话再说回来,除了书名与内容的游离之外,这部作品应该仍是充分严肃的。但严肃并不能与其文学价值划等号。这部作品被置于小说的名下,而从小说创作的角度来看,它却并不具备新颖或创造性的贡献,只能算是一部比较平庸的作品。

  这样说的最大理由是,作品只是照着心理治疗的技术过程结构了它的故事形态,“文学”(小说)在这里只是充当了专业技术的图解形式;换言之,小说的因素只是它的工具和外衣而已。在写作方式和观念上,这与以往的“图解政治”其实属于同一模式,如出一辙。作为文学评价,我们不能因为它是“第一部心理治疗小说”便轻易肯定其文学贡献,否则,文学评价就太草率了。何况,这部作品的文学性也并不突出。

  对于这部作品作为小说及其文学价值的不乐观,倒也并非试图完全否认其意义和价值。它的贡献应该更主要地体现在社会文化方面。对此,我并不想多说,因为这方面的基本共识,还是比较容易达成和确认的。要说的倒是相关的另一个话题。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表面上(实际上也是)看来(文学)阅读的对象越来越丰富了,但读者的选择权往往倒是被削弱了,人们大多只能跟着媒体走。而媒体往往按照其自身的利益传播信息,其价值判断未必与对象的实际情况相符。比如,因为是“第一部”心理治疗作品,又袭用了小说的形态,于是,对前者的价值判断便同样也推演到或包括了对后者的判断,读者如对此没有警惕,就极易受到误导。

  其实,每一种(成功的)写作(作品)都有其特定的价值,正不必一定要挂靠在文学(小说)的名下。所以,《拯救乳房》的书名及其写作方式或对它的文体定位,在我看来隐含着双重的不自信:一是对严肃价值的社会实现程度没有自信,所以使用媚俗的手段;二是对文体选择及定位的不自信,似乎想在小说身上寻求某种保证。

  最后还想说的是,作者在书中所表现的严肃的人性关怀(特别是对女性),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受到了书名的亵渎。并且作者还是医生,面对着的是自己的职业和自己的病人,这是不能不让人感到痛心的。

  稿件来源:文汇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小字】【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